长冠苣苔(学名:Rhabdothamnopsis sinensis Hemsl.)是长冠苣苔属仅有的一种植物,小灌木;叶小,对生;花中等大,蒴果长,旋扭;种子多数。 产中国西南部。
基本信息
小灌木。
茎高15-50厘米,直径约3毫米,自下部分枝,幼枝被短柔毛,老时近无毛。
叶对生,有时节上密集,具柄;叶片形状变异较大,狭椭圆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长1.5-3.5厘米,宽0.8-1.8厘米,顶端微尖,钝或圆形,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有细牙齿或浅钝齿,两面疏被短柔毛,侧脉每边3-5条,上面不明显,下面稍隆起;叶柄长3-9毫米,被较密的短柔毛。
单花,腋生;苞片1-2,位于花萼之下,披针形,长3-4毫米,宽1毫米,被短柔毛;花梗细,长0.8-2厘米,被短柔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0.6-1毫米,顶端渐尖,全缘,外面被短柔毛。花冠长3厘米,直径1厘米,外面被短柔毛;筒长2-2.5厘米,直径5-7毫米;上唇2裂,近圆形,长约5毫米,宽约4毫米,下唇3裂,裂片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雄蕊2,花丝纤细,长约7毫米,无毛,着生于花冠筒基部7-12毫米处,花药狭长圆形,长约2毫米,顶端连着,具髯毛,药室2,汇合,基部极叉开;退化雄蕊2,长约2.5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6毫米处。花盘高1毫米。雌蕊长2.5厘米,被短柔毛,子房狭长圆形,长9毫米,直径约2毫米,花柱长为子房的2倍,柱头2,不等长,舌状,半圆形或盘状微凹。
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3毫米,螺旋状卷曲。
种子多数,卵形或倒卵形,长约0.4毫米,褐色。
花期6月-7月,果期8月。
主要生长于海拔1600-2200米的山地林中石灰岩上。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
该种变异幅度较大,四川居群的叶多集生于节上,花梗较短,柱头2,舌状,具1-2枚苞片,但也有无苞片,柱头盘状微凹的;云南地区的标本,叶多较疏散,稀集生于节,柱头盘状,花梗稍长。以上性状有交叉,无明显的相关性。
注:长冠苣苔图册网址
朱红苣苔是苦苣苔科、朱红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达1厘米。叶均基生;叶片革质或坚纸质,椭圆状…
旋蒴苣苔是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全部基生,莲座状,无柄,叶片近圆形,圆卵形,卵形,…
尖舌苣苔,中草药,用于甲状腺肿大。
芒毛苣苔为苦苣苔科芒毛苣苔属的附生小灌木。茎长约90厘米;枝条对生,灰色或灰白色;叶对生无毛,…
异色线柱苣苔为苦苣苔科线柱苣苔属下的一个种。
石山苣苔是苦苣苔科、石山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直,具柄;叶片纸质或薄革质,…
半蒴苣苔是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上升,高可达40厘米,具节,不分枝,肉质,散生紫斑,…
台湾半蒴苣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