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中南鱼藤

中南鱼藤,为双子叶植物纲、豆科、鱼藤属植物中南鱼藤的茎,能够清热解毒。用于痈疽疮疡,疥疮,疥癣,丹毒,无名肿毒,虫蛇咬伤,皮肤红肿热痛。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中南鱼藤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目:

豆目

亚目:

豆亚目

科:

豆科

属:

鱼藤属

种:

中南鱼藤

分布区域:

中国浙江、江西…

形态特征

攀援状灌木。羽状复叶长15-28厘米;小叶2-3对,厚纸质或薄革质,卵状椭圆形、卵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 中南鱼藤 长4-13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略钝,基部圆形,两面无毛,侧脉6-7对,纤细两面均隆起;小叶柄长4-6毫米,黑褐色。

圆锥花序腋生,稍短于复叶;花序轴和花梗有极稀少的黄褐色短硬毛;花数朵生于短小枝上,花梗通常长3-5毫米;小苞片2,长约1毫米,生于花萼的基部,外被微柔毛;花萼钟状,长2-3毫米,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萼齿短,圆形或三角形;花冠白色,长约10毫米,旗瓣阔倒卵状椭圆形,有短柄,翼瓣一侧有耳,龙骨瓣基部具尖耳;雄蕊单体;子房无柄,被白色长柔毛。

荚果薄革质,长椭圆形至舌状长椭圆形,长4-10厘米,宽1.5-2.3厘米,扁平,无毛,腹缝翅宽2-3毫米,背缝翅宽不及1毫米,有种子1-4粒;种子褐红色,长肾形,长14-18毫米,宽约10毫米。花期4-5 月果期10-11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地路旁或山谷的灌木林或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主要价值

【药 名】:中南鱼藤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中南鱼藤的茎。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用于痈疽疮疡,疥疮,疥癣,丹毒,无名肿毒,虫蛇咬伤,皮肤红肿热痛。

【性味归经】:苦,寒。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研末调涂。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考 证】: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查看全部

鱼藤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广东金钱草 Merr.)是豆科、山蚂蝗属植物。直立亚灌木状草本。多分枝,幼枝密被白色或淡黄色毛。…
  • 黄芪 Bunge),是豆科黄芪属植物,又名东北黄芪、绵芪、膜荚黄耆等,为多年生草本,…
  • 鹿藿是豆科鹿藿属的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全株各部多少被灰色至淡黄色柔毛;茎略具棱;叶为羽状或有时近指状三小叶,披针形小托叶,小叶纸质,顶生小叶菱形或倒卵状菱形;总状花序腋生,排列稍密集,花萼钟状,裂片披针形,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冀瓣倒卵状长圆形,龙骨瓣具喙;红紫色荚果长圆形,极扁平,在种子间略收缩,先端有小喙;黑色种子通常两颗,椭圆形或近肾形;花期5-8月;果期9-12月。鹿藿产于中国江南各省,在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亦有分布。常生于海拔200米-1000米的山坡路旁草丛中。适应性强,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或扦插繁殖,管理粗放。鹿藿的茎叶可以入药,其味苦、辛,性平,归脾、肝经。晒干或鲜用,具有祛风、止痛、活血、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头痛、牙痛、腰脊疼痛、产后瘀血腹痛、产褥热、瘰疬、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症状。根可祛风和血、镇咳祛痰,治疗风湿骨痛、气管炎。
  • 巴西含羞草是豆科、含羞草属植物。直立、亚灌木状草本;茎攀援或平卧,长达60厘米,五棱柱状。复叶长1…
  • 二色棘豆是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各部密被开展白色绢状长柔毛,淡灰色。主根发达,直伸,暗褐色。…
  • 紫荆,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 软荚红豆是是豆科,红豆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树皮褐色。皮孔突起并有不规则的裂纹。小枝具黄色柔毛…
  • 小叶紫檀, 为双子叶植物纲、蝶形花科、紫檀属乔木。密度大棕眼小是其显著的特点,且木性非常稳定,不易…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