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头苋,别名:野苋,拉丁文名:Amaranthus lividus L. 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茎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花成腋生花簇,直至下部叶的腋部,生在茎端和枝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矩圆形,果熟时脱落。胞果扁卵形,不裂,微皱缩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种子环形,黑色至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花期7-8月,果期8-9月。茎叶可作猪饲料;全草入药,用作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剂。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基本信息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茎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 凹头苋 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厘米,宽1-3厘米,顶端凹缺,有1芒尖,或微小不显,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叶柄长1-3.5厘米。花成腋生花簇,直至下部叶的腋部,生在茎端和枝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矩圆形,长不及1毫米;花被片矩圆形或披针形,长1.2-1.5毫米,淡绿色,顶端急尖,边缘内曲,背部有1隆起中脉;雄蕊比花被片稍短;柱头3或2,果熟时脱落。胞果扁卵形,长3毫米,不裂,微皱缩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种子环形,直径约12毫米,黑色至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花期7-8月,果期8-9月。
幼苗 子叶1对,长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连合。下胚轴发达,上胚轴短。初生叶阔卵形,先端平截,具凹陷,叶基阔楔形,有长柄。后生叶除叶缘略呈波状外,与初生叶相似。
成株 肉质肥厚,有光泽无毛,绿色带紫色。株高10~30厘米,茎圆柱形,倾斜或匍匐生长,由茎部分枝。单叶,对生,有时互生,矩圆形或倒卵形,全缘,顶端内凹。花3~8朵,簇生于小枝顶端,黄色,具凹头,下部结合; 雄蕊8~12枚; 花柱4~6枚,细长,伸出雄蕊之上,柱头4~5裂。
子实 胞果椭圆形,每果内有种子50多粒。种子肾状扁圆形,黑色或褐色。
种子随风、雨水或灌溉水及收获物进行传播。牲畜食用带有种子的苋菜,经消化道排出仍有发芽能力。多生于农田、地埂、路边、荒地和湿润的地方。
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外,全国广泛分布。生在田野、人家附近的杂草地上。分布于日本、欧洲、非洲北部及南美。
和皱果苋相近,但本种的茎伏卧而上升,由基部分枝,胞果微皱缩而近平滑,可以区别。
种子繁殖。在西北地区从5月上旬至10月上旬均有发生,5 ~8月发生数占全年发生数90%以上,5月中旬与8月下旬是两个出苗高峰期。凹头苋一年可完成两个生活周期。第一代5月上旬出苗,5月下旬分枝,6月中旬现蕾,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花、结果,7月中、下旬成熟。第二代8月上、中旬出苗,8月下旬为出苗高峰,9月开花、结果,临冬植株枯死。
全草入药,用作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剂;种子有明目、利大小便、去寒热的功效;鲜根有清热解毒作用。 凹头苋
全草:甘,凉。用于痢疾,目赤,乳痈,痔疮。种子:祛寒热,利小便,明目。
茎叶可作猪饲料。
绿穗苋是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绿穗苋茎分枝,上部近弯曲,被柔毛;叶卵形或菱状卵形;穗状圆锥花序顶生,…
不凋花,原文amaranth,是传说中四季不谢的花。这是个歧义词条,一指一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花卉…
皱果苋是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不明显棱角,稍有分枝,绿色或带紫色,单叶互生,…
苋菜 ,又名雁来红、老少年、老来少、三色苋 , 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茎粗壮,绿色或红色,常分枝,…
苋,别名:雁来红、老少年、老来少、三色苋等,拉丁学名:Amaranthus tricolor L.…
雁来红,别名老来少、三色苋、叶鸡冠、老来娇、老少年。拉丁文名Amaranthus tricolor…
千穗谷一年生草本;茎绿色或紫红色,分枝,无毛或上部微有柔毛。叶片菱状卵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具凸尖,…
绿苋别称皱果苋、白苋、细苋、猪苋,叶片呈叶绿色或黄绿色,品种有高脚尖叶和矮脚圆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