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角蝉

角蝉(treehopper)同翅目角蝉科(Membracidae)昆虫,近2,600种。颜面垂直,前胸背板畸形扩展,越过头部向前形成一个棘,并向後盖过腹端。绿、蓝或古铜色,常有斑纹。

角蝉是半翅目、蝉亚目、角蝉科的通称。小型至中型。单眼2个,位于复眼间。触角鬃状。前胸背极度发育,有各种畸形和突起,常盖住中胸或腹部。已知约有2500种,中国约有 150种。多为害木本植物,著名的有中华高冠角蝉。角蝉多具拟态,似植物的刺或突起。多数褐色或黑色,也有黄色或绿色的种类。有时有白色或红色的斑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角蝉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有颚亚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半翅目

亚目:

蝉亚目

科:

角蝉科

分布区域:

广东、福建、四川

简介

角蝉

角蝉又称“刺虫(thorn bugs)”,这些昆虫深谙模仿艺术。一些角蝉拥有的像角一样的突出物甚至更华丽,它们借助这模仿死树叶。如果它们的伪装被识破,角蝉就会借助有力的后腿弹跳起来,迅速逃走。

众所周知,牛的头上长角,鹿的头上长角,犀牛的头上也长角,这些兽类的头上长角,并不是图好看的装饰物,而是用来进攻或防御的武器。奇妙的是,在昆虫大家族里,也有许多头上长着怪角的虫,角蝉就是其中的一种。角蝉的角长得的确十分奇特。它的角,不像兽类那样是从头骨上长出来的,而是由胸部的前胸背板形成的。不同种类的角蝉,角的式样也有所不同,中华高冠角蝉的角高高地向后上方伸出,就像是戴了一顶高冠帽;三刺角蝉的角贴着腹背向后伸出,就像是一根尖刺。角蝉头上的这些奇形怪状的角,可不像兽类那样是用来打架争雄的,它自有自己的妙用。

体长2-20毫米,形态奇异,一般黑色或褐色,少数色泽艳丽。单眼2个,位于复眼间。前胸背板非常发达,向后方延伸至腹部上方,常有各种形状的突起。世界已知约3000种,中国有近300种。

卵黄色、长形,雌虫破坏树皮形成双行裂缝并产卵其中,因而损坏树木。真菌和病菌可由此缝进入。淡绿色虫在春季孵出,取食附近青草的汁液。在盛夏成熟并回到树上产卵。水牛形角蝉(Stictocephala bubalus或Ceresa bubalus)6∼8公釐长,危害幼果树,尤其是苹果树。带栎角蝉(Platycotis vittata)和四带栎角蝉(P. quadrivittata)取食落叶的和常绿的栎树。在产卵前喷药,或铲除周围杂草可以防治。

角蝉 角蝉 角蝉是一种喜欢生活在树上的虫。当高冠角蝉停栖在枝条上时,它头上的那顶“高冠”,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截枯树杈。而三刺角蝉落在长有棘刺的树木上时,它那根向后伸出的刺混在其中,更让人难以分辨真伪。难以置信的是,当几只、十几只角蝉停栖在同一根枝杈上时,它们还会等距排开,使人看上去就如同真正的小树杈一样。用这样逼真的拟态伪装,模仿周围环境,角蝉就可以轻易地骗过敌害,保存自己了。

独角仙也是一种头上长角的虫。它的体形较大,身披硬甲,头部一根向前伸出很长的角在端部分开一个小叉。因为这根独角是雄虫们用来争夺配偶、进行战斗的武器,所以仅为雄虫所特有。在独角仙求偶的季节里,一旦两雄相遇,就要用这根“令人生畏”的独角,展开一场激烈的厮杀。

查看全部

经济效益

同翅目包括蝉、沫蝉、叶蝉、蜡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和蚧壳虫,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类群,形态变化较大,口器刺吸式,前翅质地相同(与半翅目相对应),故称同翅目。均以植物汁液为食,其中许多种类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有些种类可以分泌蜡、胶,或形成虫瘿,产生五倍子,是重要的工业资源昆虫。蝉的鸣声悦耳动听,蜡蝉、角蝉的形态特异,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观赏昆虫。


识别方法

体小到大型。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喙1-3节,多为3节。触角短,刚毛状、线状或念珠状。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常呈屋脊状放置,有些蚜虫和雌性蚧壳虫无翅,雄性蚧壳虫后翅退化呈平衡棍。雌虫常有发达的产卵器。


药用

角蝉

【药 名】:蝉花

【拼 音】:CHANHUA

【来 源】:为菌类植物药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 的分生孢子阶段即蝉棒束孢菌及其寄主山蝉幼虫的干燥体。

【功 效】:祛风止痉、透疹止痒、明目退翳。

【主 治】:治小儿惊风,心悸,夜啼。

【性味归经】:《证类本草》: “甘,寒,无毒。”肝经

【拉丁名】:Isaria cicadae Miq.、Cordyceps cicadae Shing、Cicadaflammata Dist.Cordyceps so- bolifera(Hill)Berk. Et Br.Isariasp.Platypleure kaempferi Fabr.

【生药材鉴定】:带菌的干燥虫体,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3厘米,径约 1~1.4厘米,形似蝉蜕,头部有数枚灰黑色或灰白色的孢梗束,长条形或卷曲,或有分枝,长约2~5 厘米,质脆易断。虫体表面棕黄色,大部为灰白色菌丝所包被,折断后,可见虫体内充满粉白色或类白色松软物质。气微香。以具孢梗 角蝉 束、个大、完整、肉白、气香省为佳。产浙江、四川、云南、江苏等地。大蝉草子囊壳阶段的子座与寄主山蝉幼虫的干燥体亦入药用,称独角龙、乌角尖,常见于蝉花药树中。虫体同前种,头部具 1~2枚棒状子座,或有分枝,长3~7厘米,径3~4毫米,黑褐色,顶端稍膨大,表面有多数细小点状突起。另有一种小蝉花,又名士蝉花,为小蝉草 Cordyceps so-bolifera(Hill)Berk. Et Br.的子座或其分生孢子阶段Isariasp.的孢梗束与寄主蟪蛄 Platypleure kaempferi Fabr.幼虫的干燥体。形体较蝉花小。主产广东、福建。同作蝉花入药。

查看全部

同翅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