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松鼠(学名:Sciurotamias davidianus),别称扫毛子、石老鼠,属啮齿目松鼠科,是中国特有物种。岩松鼠体型中等,体长约210mm。尾长短于体长,但超过体长之半。尾毛蓬松而较背毛稀疏,全身由头至尾基及尾梢均为灰黑黄色。背毛基灰色,毛尖浅黄色,中间混有一定数量的全黑色针毛。
岩松鼠昼行性,营地栖生活,在岩石缝隙中穴屠筑巢,性机警,胆大,多栖息于山地、丘陵多岩石或裸岩等地油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果树林、灌木林等较开阔而不很郁闭的生境。岩松鼠每年繁殖1次,每胎可产2~5仔,最多8仔。
基本信息
岩松鼠体型中等,体长约210mm。尾长短于体长,但超过体长之半。尾毛蓬松而较背毛稀疏。前足掌指垫3个,掌垫2个。后足不具蹠骨垫,趾垫4个。雌性乳头3对,胸部1对,鼠鼷部2对。口腔内具颊囊。前足第2~5指发达;第1指退化,仅保留一甲状突起。后足5趾。爪均正常。
岩松鼠全身由头至尾基及尾梢均为灰黑黄色。背毛基灰色,毛尖浅黄色,中间混有一定数量的全黑色针毛。腹毛较背毛稀、软,毛基亦灰色,毛尖黄白色。眼周毛白色,形成细的白眼圈。耳后毛白色,下颌毛白色,须黑色。吻端至眼并后达耳廓毛色带黄,隐约如一条黄纹。头部其他部分较背毛色深。尾毛色似背毛白而较长和蓬松。尾毛尖白色,尾上卷时,形成两道白边,很易识别。
岩松鼠头骨长椭圆形,较光滑。吻短而宽,鼻骨似长方形,后缘达颧弓前缘。眶间部平宽,眶上突尖出,眶间无嵴。后头圆滑,颧弓平直。腭孔小,位于腭部前端。腭骨后端与臼齿后缘齐平或接近。听泡发达,下颌骨粗壮。
岩松鼠上门齿平宽。前臼齿2枚,臼齿4枚。臼齿内侧咀嚼面平,外侧具2横嵴。第1枚上前臼齿极小,单尖,位于第2上前臼齿的内侧且低于第2上前臼齿。下门齿细长,下前臼齿1枚。下臼齿3枚,第1枚下臼齿最小,依次渐大。
岩松鼠是半树栖和半地栖的松鼠,多栖息于山地、丘陵多岩石或裸岩等地油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果树林(核桃、栗等干果)、灌木林等较开阔而不很郁闭的生境,在海拔较高和林木非常茂密之处几乎见不到它们的踪迹。
岩松鼠昼行性,营地栖生活,在岩石缝隙中穴屠筑巢,性机警,胆大,常见其进入山区民宅院。遇到惊扰后,迅速逃离,奔跑一段后常停下回头观望。攀爬能力强,在悬崖、裸岩、石坎等多岩石地区活动自如。清晨活动时常发出单调而连续的嘹亮叫声。
岩松鼠喜食带油性的干果,如油松松子、核桃楸果实、核桃、山杏、栗等都是其最喜食的食物,能窃食谷物等农作物。有贮食习性,将干果存于树洞等处,一只岩松鼠可能有多个贮食的地点。
岩松鼠不冬眠,但冬季活动量相对较少,主要在日出之后活动。其天敌主要是食肉的猛禽和猛兽。
该种是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于中国(安徽、北京、重庆、甘肃、贵州、河北、河南、湖北、辽宁、宁夏、陕西、山西、四川、天津、云南)。
岩松鼠通常每年繁殖1次,春季交尾,每胎可产2~5仔,最多8仔。6月间出现幼鼠,秋末为数量高峰期。雄鼠的阴囊从2月下旬至9、10月份均外露。5、6月间阴囊特别膨大。9、10月雌鼠的乳头均已萎缩;说明此时已停止繁殖。寿命为3~12年。
岩松鼠的分类地位一直很稳定,没有争议。该种在中国共有3个亚种的分化。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命名人及年代
1
岩松鼠指名亚种
Sciurotamias davidian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1867
2
岩松鼠褐腹亚种
Sciurotamias davidianus saltitans
Heud,1898
3
岩松鼠黑足亚种
Sciurotamias davidianus consobrinus
Milne-Edwards,186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分布不零散。该种已经被认定为种群密度很大的物种(Smith and Xie 2008),其种群数量趋势未知。
该种种群受到较大的威胁主要是干果林中大量使用的农药。
在丘陵地带,对梯田的农作物为害性很大。从春天农作物刚刚发芽时起,青苗就遭到破坏。秋天庄稼成熟后,常被整棵咬断,拖到岩洞中。有储粮习惯,盗窃农作物很多。在果园地区,对核桃、桑子、柿子等果实为害严重。一个岩松鼠的仓库,能储存20多个核桃和其他谷类、豆类等作物。
用猎枪击杀。
用石板压杀用一尺兄方的石板一块,绳子一根,木棍一根,把绳子的一端拴在树上,另一端拴在小木棍的一头,然后把石板的底边紧靠在树根上,用绳子拉起石板,再用一根系细麻绳拴在石板的中同,把小木棍的另一头卡在细绳圈内。然后把鼠食吊起,系在细田麻绳上,离地高约100~133毫米,当岩松鼠来偷食时,一拉动食物,棍头即滑脱,石板向下坠落,把岩松鼠压死。
毒杀可用10%磷化锌毒铒。
北美旱獭:共有9个亚种。体长415-675毫米,尾长100-160毫米,体重2-6千克。体粗壮,耳…
赤腹松鼠又称红腹松鼠,为啮齿类动物。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森林,…
复齿鼯鼠是啮齿目松鼠科复齿鼯鼠属哺乳动物,也叫橙足鼯鼠、寒号鸟、寒达达。…
花鼠别名桦鼠子、五道眉、花狸棒、花栗鼠,属于松鼠科花鼠属,因体背有数条明暗相间的平行纵纹而得名。体…
北美旱獭:共有9个亚种。体长415-675毫米,尾长100-160毫米,体重2-6千克。体粗壮,耳…
岩松鼠,别称扫毛子、石老鼠,属啮齿目松鼠科,是中国特有物种。岩松鼠体型中等,体长约210mm。…
北美旱獭:共有9个亚种。体长415-675毫米,尾长100-160毫米,体重2-6千克。体粗壮,耳…
花鼠别名桦鼠子、五道眉、花狸棒、花栗鼠,属于松鼠科花鼠属,因体背有数条明暗相间的平行纵纹而得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