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斑蛾

斑蛾是鳞翅目、蛾亚目、斑蛾科的通称。中国已知140种以上。成虫颜色常鲜艳夺目,白天飞翔在花丛间。口器发达。翅多数有金属光泽,少数暗淡,身体狭长,有些种在后翅上具有燕尾形突出,形如蝴蝶。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幼虫钻入草本植物叶内,蛀食叶肉,老熟幼虫在叶背织成一坚韧的羊皮纸样黄茧,在其中化蛹,也常在草茎上作茧化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斑蛾

别名:

林务官蛾

界:

动物界

纲:

昆虫纲

目:

鳞翅目

科:

斑蛾科

属:

斑蛾属

分布区域: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

形态特征

幼虫身体上有毛疣,为害果树和林木,梨星毛虫(又名梨叶斑蛾)的幼虫是中国常见的梨树害虫,幼虫白色有黑星,把梨叶用丝包裹成饺子状,在其中咬食叶片 。

鳞翅目(Lepidoptera)斑蛾科(Zygaenidae)斑蛾属(Ino)昆虫的通称,与地榆斑蛾近缘。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幼虫钻入草本植物叶内,蛀食叶肉,老熟幼虫在叶背织成一坚韧的羊皮纸样黄茧,在其中化蛹,也常在草茎上作茧化蛹。成蛾飞翔力弱,仅在阳光下飞动。

查看全部

体型色彩

斑蛾成虫的颜色常常鲜艳夺目,它的口器也十分发达。翅膀上大多数有金属光泽,少数种类比较暗淡。身体狭长。有些种类在后翅上具有燕尾形突出,形如蝴蝶 。


玉带斑蛾

【科名】斑蛾科 Zygaenidae.

【外观特征】中小型,头小,复眼黑色,头背方形;红色,胸黑色,足黑色。触角梳齿状,柄亮蓝色,毛黑色,末端扇形。翅黑色,具金属蓝黑色光泽,双翅不为半透明,前翅背面中后方有1条宽型的斜向白色带,后翅色浅。   【生活习性】白天可见,栖息低矮的树林或草丛中,幼虫在灌木丛中取食叶片,成虫出现于4~9月。   【分布区域】安徽、台湾。


重阳木锦斑蛾

【别名】又名重阳木斑蛾。   【分布】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其中山东是枣庄市在2015年9月首次发现。   【寄主与危害】寄主为重阳木、棉花等。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将叶片取食成缺刻或孔洞,发生严重时,吃光叶片仅留叶脉,严重影响寄主生长。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25m,翅展55~68m。前翅黑色,后翅基半部蓝绿色,其余黑色,后翅第二中脉和第三中脉延长成一尾角;头、胸、腹部大部分红色,中胸背面近后端有2个红色斑纹,或连成‘‘U’’字形,腹部背面、侧面及腹面黑斑;复眼黑色,触角黑色,栉齿状。幼虫:灰黄色,体肥厚而扁,头黑褐色,头部常缩在前胸内。体两侧各具列较大的乳白色枝刺,体背具较小刺突;体背面、侧面有成列近圆形黑斑;腹足褐色 。


大叶黄杨斑蛾

【学名与分类】 Pryeria sinica moore,属鳞翅目斑蛾科。   【分布与寄主】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有分布。为害大叶黄杨、银边黄杨、金心冬青卫矛、大花卫矛、扶芳藤、丝棉木等。

【形态特征】

成虫:头、触角、胸、足及翅脉均为黑色,腹部黄色且具有橙黄色长毛。前翅灰黑色,近基部黄色;后翅大小约为前翅的1/3。前后翅均透明。

卵:椭圆形,一横列常4~6粒,少量被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7mm,前胸背板有倒“V”字形黑斑,体背具有7条纵贯全身的褐色线条。蛹:黄褐色,有7条不明显的褐色纵纹,末端有2个臀棘。

茧:灰白或浅黄褐色,丝质,周围有丝质膜状边 。

查看全部

鳞翅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