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粗糠柴

粗糠柴(学名:Mallotus philippensis),为大戟科、野桐属的一个种。别名香桂树、香檀、痢灵树, 根:清热利湿。用于急、慢性痢疾,咽喉肿痛。果上腺体粉末:驱虫。驱绦虫兼能驱蛲虫、线虫。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粗糠柴

别名:

红果果、香桂树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目:

大戟目

科:

大戟科

亚科:

铁苋菜亚科

属:

野桐属

种:

粗糠柴(中国树…

分布区域:

皖,苏,浙,赣…

生境:

山坡、林缘、路…

是否栽培:

野生

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高2-18米;小枝、嫩叶和花序均密被黄褐色短星状柔毛。叶互生或有时小枝顶部的对生,近革质,卵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8(-22)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近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灰黄色星状短绒毛,叶脉上具长柔毛,散生红色颗粒状腺体;基出脉3条,侧脉4-6对;近基部有褐色斑状腺体2-4个;叶柄长2-5 (-9)厘米,两端稍增粗,被星状毛。

花雌雄异株,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单生或数个簇生;雄花序长5-10厘米,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雄花1-5朵簇生于苞腋,花梗长1-2毫米;雄花:花萼裂片3-4枚,长圆形,长约2毫米,密被星状毛,具红色颗粒状腺体;雄蕊15-30枚,药隔稍宽。雌花序长3-8厘米,果序长达16厘米,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雌花:花梗长1-2毫米;花萼裂片3-5枚,卵状披针形,外面密被星状毛,长约3毫米;子房被毛,花柱2-3枚,长3-4毫米,柱头密生羽毛状突起。

蒴果扁球形,直径6-8毫米,具2 (-3)个分果爿,密被红色颗粒状腺体和粉末状毛;种子卵形或球形,黑色,具光泽。花期4-5月,果期5-8月。

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生于海拔300-1 600米山地林中或林缘。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大洋洲热带区。

木材淡黄色,为家具等用材;树皮可提取栲胶;种子的油可作工业用油;果实的红色颗粒状腺体有时可作染粒,但有毒,不能食用。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皖,苏,浙,赣,湘,鄂,川,黔,闽,台,粤,桂,滇,琼。


主要价值

粗糠柴 【别名】香桂树、香檀、痢灵树、吕宋楸荚粉[腺体粉末]

【来源】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 (Lam.) Muell.-Arg.,以果实表面的粉状毛茸和根入药。根随时可采,腺毛及毛茸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微涩,凉。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果实和叶背的红色粉末状小点有毒。中毒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并能杀寄生虫。

【功能主治】

根:清热利湿。用于急、慢性痢疾,咽喉肿痛。

果上腺体粉末:驱虫。驱绦虫兼能驱蛲虫、线虫。

【用法用量】 根:0.5~1两。

果上腺体粉末:成人每次2~3钱,小儿5分。入胶囊、丸剂、锭剂等服之。

查看全部

备注

(1)本品果实上腺毛有毒,过量则可引起中毒,发生恶心,呕吐,强烈下泻。解救方法:洗胃;内服蛋清、面糊、活性炭或鞣酸蛋白;大量饮淡盐水或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

(2)兽医上也常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查看全部

野桐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黑面神 Hook.f.)是大戟科、黑面神属植物。灌木,高1-3米;茎皮灰褐色;枝条上部常呈扁压状,…
  • 油桐 Airy Shaw)是大戟科油桐属落叶乔木。…
  • 蝴蝶果 Airy Shaw)是大戟科,蝴蝶果属乔木,高可达25m。幼嫩枝、叶片疏生微星状毛,后变无毛。…
  • 虎刺梅:别称铁海棠,是蔓生灌木植物。茎多分枝,长60-100厘米,直径5-10毫米,具纵棱,密生硬…
  • 变叶珊瑚花,是大戟科麻风树属常绿灌木。变叶珊瑚花单叶互生,倒阔披针形,叶面为浓绿色,叶背为紫绿色,…
  • 狼毒大戟,是大戟科大戟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狼毒大戟的叶互生,茎下部叶鳞片状,卵状长圆形,…
  • 山乌桕为大戟科乌桕属的乔木或灌木。高3-12米,罕有达20米者,各部均无毛;小枝灰褐色,…
  • 血桐,中药名。为莲叶桐科植物莲叶桐Hernandia sonora L.的叶或种子。分布于台湾南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