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鹊鹞

鹊鹞(学名:Circus melanoleucos):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重250-380克,体长42-48厘米。而两翼细长的鹞。体色比较独特,与其他鹞类不同,头部、颈部、背部和胸部均为黑色,尾上的覆羽为白色,尾羽为灰色,翅膀上有白斑,下胸部至尾下覆羽和腋羽为白色,站立时外形很像喜鹊,所以得名。虹膜黄色,嘴黑色或暗铅蓝灰色,下嘴基部黄绿色,蜡膜也为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橙黄色。

栖息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旷野、河谷、沼泽、林缘灌丛和沼泽草地。常单独活动,多在林边草地和灌丛上空低空飞行。主要以小鸟、鼠类、林蛙、蜥蜴、蛇、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常在林缘和疏林中的灌丛、草地上捕食。繁殖期为5-7月份。分布于俄罗斯、中国、蒙古和朝鲜,越冬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鹊鹞

别名:

喜鹊鹞、喜鹊鹰…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亚科:

鹞亚科

属:

鹞属

种:

鹊鹞

亚种:

无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标准

形态特征

鹊鹞雄鸟头、颈、背、肩、外侧6枚初级飞羽和中覆羽黑色,内侧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大覆羽银灰色,内翈羽缘白色,翅上小覆羽白色;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具银灰色光泽尾上覆羽具灰褐色斑,尾羽银灰色沾褐色,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外侧尾羽先端和内侧羽缘灰白色。下体颏、喉至上胸与头、颈、背同为连成一体的黑色,下胸、腹、胁、覆腿羽和尾下覆羽、翅下覆羽和腋羽均为纯白色。

雌鸟上体暗褐色,头缀以棕白色羽缘,背和肩具窄的棕色羽缘;尾羽灰褐色,具黑褐色横斑;翅外侧飞羽暗褐色,具黑褐色斑纹和内翈基部白色,内侧飞羽灰褐色,具暗褐色横斑纹;初级覆羽灰褐色,其余覆羽褐色,具棕色端缘。下体污白色,具黑褐色纵纹。

幼鸟上体棕褐色,具黑色纵纹和棕色羽缘,头顶和后头黑褐色,羽缘棕黄色,后颈棕白色,具黑褐色纵纹;背、肩、腰和两翅覆羽暗褐色,具棕褐色或棕黄色羽缘;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具灰白色或淡棕色先端,尾上覆羽淡棕色或白色,具黑色横斑,中央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棕黄色,具4-5条黑褐色横斑,喉棕白色,具纤细的羽干纹;上喉具棕色皱颈领翎,胸棕褐色,羽缘棕黄色,腹、两胁和尾下覆羽及覆腿羽棕栗色,羽干纹栗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或暗铅蓝灰色,下嘴基部黄绿色,蜡膜亦为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橙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250-346克,♀310-380克;体长♂420-480毫米,♀430-475毫米;嘴峰♂16-17毫米,♀17-18毫米;翅♂345-360毫米,♀347-369毫米;尾♂203-239毫米,♀215-241毫米;跗蹠♂73-87毫米,♀77-93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和活动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旷野、河谷、沼泽、林缘和林中路边灌丛和沼泽草地,繁殖期后有时也出没于农田耕地和村庄附近的草地和丛林中活动。


生活习性

鹊鹞在中国东北地区为夏候鸟,其他地区为冬候鸟和旅鸟。迁到中国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月末至11月初。

常单独活动,多在林边草地和灌丛上空低空飞行,飞行时两翅上举成“V”字形,两翅不动,慢慢地飘浮在空中,时高时低地进行上下和向前的活动,并不时地抖动两翅和身体或者短暂地鼓动几下翅膀。上午和黄昏时为活动的高峰期,夜间在草丛中休息。平时叫声并不响亮,只有繁殖期才发出洪亮、尖锐的叫声,似“ki-ki-”。

主要以小鸟、鼠类、林蛙、蜥蜴、蛇、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常在林缘和疏林中的灌丛、草地上捕食。寻食方式主要是低空飞翔或长时间地飘浮在草地上面缓慢地移动,注视和搜寻地面的猎物,发现后则突然降下捕食。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联邦(东亚区)、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

游荡:文莱达鲁萨兰国和日本。

分布于广东、澳门特别行政区、陕西、河南、江西、上海市、吉林、安徽、天津市、河北、重庆市、甘肃、山西、江苏、四川、福建、湖南、浙江、贵州、台湾、辽宁、山东、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黑龙江和云南。

鹊鹞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7月份。进入繁殖地后,常成对在林缘和林间路旁的疏林及随丛和草甸上空进行求偶飞翔,雄鸟在空中作圆形的盘旋,然后不时地俯冲,奔向雌鸟,交尾则在地面上进行。5月初开始营巢。巢多置于疏林中灌丛草甸的塔头草墩上或地面上。巢呈浅盘状,由干苔草的草茎和草叶构成。巢外径为40-71厘米,内径17-40厘米,深4.8-5厘米。如果没有干扰,巢可以多年使用。每窝产卵4-5枚,卵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淡绿色,通常没有斑点,偶尔被有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41-47毫米×32-36毫米,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但以雌鸟为主,如果雌鸟死亡,雄鸟则全部承担起孵卵任务。孵化期约3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共同抚养大约一个多月后才能离巢。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中国估计有10,000-100,000个繁殖对,1,000-10,000只迁徙个体。全球种群数量估计大于10,000只,种群处于下降趋势。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鹞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黑翅鸢是隼形目鹰科黑翅鸢属鸟类,又叫灰鹞子。体型较小,体长约33厘米。…
  • 兀鹫,国产动画《天行九歌》中的原创男性角色。韩国大将军姬无夜私人杀手组织“夜幕”中“百鸟”的高手,…
  • 鹊鹞: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重250-380克,体长42-48厘米。而两翼细长的鹞。体色比较独特,…
  • 胡兀鹫是隼形目鹰科胡兀鹫属鸟类,别名大胡子鹫、胡子雕、髭兀鹫、胡秃鹫。…
  • 雀鹰为鹰科、鹰属的鸟类,体重130-300克;体长310-410毫米,翼展60-75厘米。…
  • 乌雕是隼形目鹰科雕属鸟类,别名有花雕、小花皂雕。通体为暗褐色,背部略微缀有紫色光泽,…
  • 普通鵟:是鹰科、鵟属鸟类,属中型猛禽。体长54厘米,翼展122-137厘米,体重515-810克。…
  • 棕尾鵟:是鹰科鵟属的中大型猛禽,体长50-65厘米,体重1280克。成鸟头、颈棕褐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