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栗腹矶鸫

栗腹矶鸫(学名:Monticola rufiventris)是鸫科、矶鸫属小型鸟类,体长20-25厘米。雄鸟上体呈辉亮的钴蓝色,两翅黑褐色,喉蓝黑色,其余下体栗红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背具黑色鳞状斑,下体棕白色密杂以黑褐色横斑,黑白相衬,极为醒目,特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栗腹矶鸫在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陡峻的悬崖和溪流深谷沿岸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较常见。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见集成小群。多停在乔木顶枝上,尾上下来回摆动,偶尔也将尾呈扇形散开。主要以甲虫、金龟子、蝗虫、蚱蜢、毛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蜗牛、软体动物、蜥蜴、蛙、水生昆虫和小鱼等其他动物。分布于中国、巴基斯坦、不丹、印度、盂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栗腹矶鸫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鸫科

属:

矶鸫属

种:

栗腹矶鸫

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雄鸟从头到尾等整个上体亮钴蓝色,尤以头顶和腰最亮。上背和两肩沾黑。眼先、颊、耳羽、头侧和颈侧黑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与背相同亦为钻蓝色沾黑,其余翅覆羽和飞羽黑色,除最外侧两枚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和覆羽外翈均沾钴蓝色。中央尾羽钴蓝色,外侧尾羽内翈暗褐色,外翈亦为钴蓝色,因而尾外表面亦为钴蓝色,尤以羽缘较辉亮,尾下表面则为黑褐色。下体颏、喉黑色而缀有蓝色,其余下体栗红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为栗红色。

雌鸟上体包括两翅和尾在内翈为橄榄褐或灰橄榄褐色,尤以头顶至后颈较灰,背具黑色次端横斑和灰白色羽缘,在背形成隐约可见的黑色鳞状斑,到腰和尾上覆羽黑色横斑变得较为清晰可见。翅褐色具淡色羽缘,内侧覆羽亦大多具横斑。尾褐色、外翈稍沾灰蓝色。眼先和眼周棕白色或乳黄白色,耳羽黑色具淡白色羽轴纵纹,其后有一棕白色或皮黄斑,颈侧皮黄色。下体皮黄色或棕白色,颏、喉纯乳白色,其余下体密杂以黑褐色横斑或鳞状斑。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脚铅褐色或黑褐色。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47-58克

210-245毫米

18-22毫米

119-122毫米

96-109毫米

25-28毫米

雌性

46-58克

214-224毫米

20-21毫米

105-116毫米

92-103毫米

26-28毫米

查看全部

近种区别

相似种红腹矶鸫(Monticola philippensis)体型较小,下体颏、喉、胸均为蓝色,胸以下为栗红色;栗腹矶鸫仅颏、喉为蓝黑色,其余下体均为栗红色,据此可明显与之区别。

红腹矶鸫

栗腹矶鸫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栗腹矶鸫在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陡峻的悬崖和溪流深谷沿岸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较常见。秋冬季多下到海拔2000米以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疏林和林缘地带活动,有时甚至进入到村寨附近的果园和人类房前屋后的树上。 越冬在低海拔开阔而多岩的山坡林地。


生活习性

行为: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见集成小群。多停在乔木顶枝上,尾上下来回摆动,偶尔也将尾呈扇形散开。主要在地上觅食,也在空中捕食。繁殖期间常站在高树顶端长时的鸣叫。

食性:主要以甲虫、金龟子、蝗虫、蚱蜢、毛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蜗牛、软体动物、蜥蜴、蛙、水生昆虫和小鱼等其他动物。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存在(居住地):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存在(繁殖地):巴基斯坦。

在中国分布于西藏南部(聂拉木、错那、通麦、吉隆)、云南(西北部丽江、西部腾冲、盈江、龙川江、龙陵、凤庆、景东、西南部沧源、南部勐海、东南部蒙自)、四川(东北部万源、东部达县、万县、中部成都、南部宜宾、乐山、西南部凉山、西昌)、贵州(西北部威宁、西南部兴义、兴仁、南部望谟、东部江口、雷山、北部绥阳)、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和西沙群岛。

栗腹矶鸫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悬崖或岩石缝隙中,也在石头下或树根间的洞隙中营巢。巢呈杯状,结构较粗糙,主要由苔藓、细枝、枯草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细草根,通常隐蔽很好。每窝产卵3-4枚。卵乳白色、被有红褐色斑点,卵为钝卵圆形,大小为24-29毫米×19-21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雏鸟晚成性。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全球种群数量尚未确定,但据报道,该物种在中国的种群估计为大约100-10000对繁殖对,大约50-1000只个体关于迁徙和大约50-1000只越冬个体(巴西,2009年)。

查看全部

鹟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白喉矶鸫是鸫科、矶鸫属小型鸟类,体长17-18厘米。雄鸟头顶和翅上覆羽钴蓝色,…
  • 黑喉石鵖,为鹟科、石鵖属的鸟类。黑喉石鵖中等体型的黑、白及赤褐色石鵖。雄鸟头部、喉部及飞羽黑色,…
  • 台湾林鸲小型鸟类,体长约12厘米。雄鸟头和喉黑色,一条宽阔的白色眉纹在黑色头部极为醒目。背、肩黑色。…
  • 乌鹟:体重9-15克,体长12-14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烟灰色鹟。上体深灰,翼上具不明显皮黄色斑纹,…
  • 橙胸姬鹟:体长12-16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林栖型鹟。尾黑而基部白,上体橄榄褐色,额具一白色横带,…
  • 棕腹大仙鹟:体重24-28克,体长15-17厘米,是一种小型的色彩亮丽的鹟。雄鸟上体深蓝,下体棕色,…
  • 红点颏:是鸟纲、鹟科的鸣禽。又名西伯利亚歌鸲。体长14-17厘米,体重16-27克。…
  • 北红尾鸲(běi hóng wěi qú):是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