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广西马兜铃

广西马兜铃,别名:大叶马兜铃、大百解薯、圆叶马兜铃、总管、南蛇藤,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kwangsiensis Chun et How ex C. F. Liang. 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木质大藤本;块根椭圆形或纺锤形,常数个相连,表面棕褐色,外皮常有裂纹,内面淡黄色;嫩枝有稜,密被污黄色或淡棕色长硬毛,老枝无毛,有增厚、呈长条状剥落的木栓层。叶厚纸质至革质,卵状心形或圆形,顶端钝或短尖,基部宽心形,边全缘,嫩叶上面疏被长硬毛,成长叶除叶脉外,两面均密被污黄色或淡棕色长硬毛;蒴果暗黄色,长圆柱形,基部收狭;成熟时自顶端向下6瓣开裂;种子卵形,背面平凸状,腹面凹入,栗褐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广西马兜铃

别名:

大叶马兜铃、广…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马兜铃目

科:

马兜铃科

亚科:

马兜铃亚科

族:

马兜铃族

属:

马兜铃属

种:

广西马兜铃

分布区域:

浙江、福建、湖…

形态特征

木质大藤本;块根纺锤形,常数个相连,表面棕褐色,外皮常有裂 广西马兜铃 纹,内面淡黄色;嫩枝有棱,密被污黄色或淡棕色长硬毛,老枝无毛,有增厚、条状剥落的木栓层。

叶厚纸质至革质,卵状心形或圆形,长18—25厘米,宽18—30厘米,先端常有小刺尖或短尖,基部心形,嫩幼叶面被稀疏短毛,成长叶两面均密被长硬毛;基出脉5条,侧脉每边3—5条,网脉近横格状,在叶背明显隆起;叶柄粗大,长5—15厘米,粗3—5毫米,密被长硬毛。

花1—3朵成总状花序,腋生,花序长3—4厘米,常向下弯垂,密被长硬毛,近基部具小苞片,小苞片钻形,长约3毫米,密被长硬毛;花被管中部急剧弯曲,下部长2—3.5厘米,直径约1厘米,弯曲处至檐部长3—4厘米,较狭,外面淡绿色,具纵脉纹和纵棱,密被长硬毛,檐部盘状,近圆三角形,上面蓝紫色,并具有暗红色棘状突起,具网脉,外面被棕色长硬毛,边缘浅3裂,裂片平展,阔三角形,长约1.5厘米,宽约2厘米,边缘常外反折,喉部近圆形,黄色;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长约1厘米,6棱;合蕊柱顶端3裂,裂片顶端钝,边缘向下延伸而反卷,具乳头状突起。

蒴果椭圆柱状,褐黄色,长8—12厘米,直径约2厘米,具6棱,顶端具有长约3毫米的喙尖,基部收狭,成熟时自顶端向下6瓣开裂;种子卵状三角形,长约5毫米,宽4毫米,背面平凸状,腹面凹入,栗褐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查看全部

生长习性

喜气侯较温暖,湿润、肥沃、腐植质丰富的沙壤中。生于海拔 广西马兜铃 600-1600米山谷林中。


地理分布

产于广西(龙州、陆川)、云南(广南、富宁)、四川(南 广西马兜铃 川)、贵州(罗旬、赤水)、湖南(宜章)、浙江(丽水)、广东(从化)、福建(南靖)等省区。


分类学

广西马兜铃,别名:大叶马兜铃、大百解薯、圆叶马兜铃、总管、南蛇藤, 广西马兜铃 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kwangsiensis Chun et How ex C. F. Liang.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马兜铃目;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广西马兜铃,


属下种类

广西马兜铃(拉汉种子植物名称)大叶马兜铃(广西植物名录), 广西马兜铃 大百解薯、圆叶马兜铃、总管(广西),南蛇藤(福建)图版48:1-6

Aristolochia kwangsiensis Chun et How ex C. F. Liang in Act. Phytotax. Sin, 13(2) : 12f. 1(4) : 1975. ——A. austroszechuanica C. B. Chien et C. Y. Cheng,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1: 255. 图8510. 1982 nom. nud.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采用分株繁殖法,此法简单易行。早春4月播种于苗床 广西马兜铃 上。播种前将成熟的种子用35℃ 的温水浸种1d,用3倍湿沙拌种。装入布袋内,埋在向阳温暖的土坑中,上盖约3cm厚的土,再用塑料薄膜保湿及保温,约15d种子萌芽后即可播种。在苗床上按行距15cm开2cm深的沟,将发芽后的种子均匀地撤入沟内,覆土2cm,加草覆盖保湿,15—20d出全苗。苗高15cm时,按行株距80cm x 20cm移栽。4月中、下旬,选择2年生以上的植株,刨出后选择健康的根,切成约10cm长的段,拌入适量草木灰,按株距30~40cm开6cm深的穴,每穴平放1段,覆土并压实,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生根发芽。

苗床苗高约3cm时,即可松土间苗,苗高10cm时,可按株距4—5cm定苗, 广西马兜铃 当苗高15—20cm时进行移栽。

定苗时,在缺苗处及时带土补齐。幼苗较耐旱,严重干旱要适当浇水,但不宜多浇水,否则徒长而影响果的形成及发育。花果期要适当浇水,防止因水缺失而落花落果。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烂根。施足基肥后,移栽第2年要每年追肥2—3次,在夏季开花前,加适量的有机肥,在株旁开浅 广西马兜铃 沟施入,有助于增产;在8月中下旬,以磷、钾肥为主,促进根生长。

坐果后可用1% 的磷、钾复合肥叶喷1~2次,防止养分不足落花落果。苗期要勤锄草,做到锄小锄早。苗高约6cm时要浅锄,保持土质疏松、无杂草。清墩时1株要留2—3个健壮芽,其余除掉。

5—6月份后,植株生长进入旺季,且有花蕾出现,此时要把生长过旺、无花芽的枝剪掉。10月份果实收完,将茎蔓全部割掉,清除田间杂草,施堆肥、厩肥后松土,冬前培土,保温越冬,为翌年的高产做准备。

当苗高30cm时,在植株旁插好竹竿或树枝,架高约2m,有利茎攀援生长,使植株通风透光,促进结实。

广西马兜铃栽培时易发生的病害是根腐病,主要表现为根部腐烂并枯死,并传染至附近的植株,严重时会成片植株死亡。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广西马兜铃的块根入药,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止血、 广西马兜铃 止痛之效,治喉痛、腹痛、跌打、疟疾、蛇伤等。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心;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清热解毒;止血。主痉挛性胃痛;腹痛;急性胃肠炎; 广西马兜铃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跌打损伤;疮痈肿毒;外伤出血;蛇咬伤;骨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末,1.5-3g。外用:适量,干品研末撒患处;或鲜品捣敷。

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从广西马兜铃中提取的总生物碱腹腔注射后有明显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ED50为176.55mg/kg,作用持续2小时,总碱腹腔注射或脑室注射给药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对小鼠脚掌皮肤温度无明显影响。总碱镇痛作用以给药后30分钟最强,持续2小时以上,而镇痛强度随剂量加大而增强,以腹腔注射量300mg/kg的1/125(2.4mg/kg)脑室注射,其镇痛作用强度和作用时程与腹腔给药相当,表明总碱镇痛作用不是由于降低脚掌皮肤温度所致,而有中枢参与作用。纳络酮不能拮抗总碱 广西马兜铃 镇痛作用,表明与脑内阿片受体无关。

解痉作用:总碱对离体豚鼠回肠自动收缩及乙酰胆碱和氯化钡所致的肠收缩均呈抑制作用。对临床各种疾患所致平滑肌痉挛性腹痛,止痛效果较好。

升白细胞作用:马兜铃酸(主要为马兜铃酸A)3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6日,对环磷酰胺或60℃照射所致小鼠白细胞降低有明显升白细胞作用。在60℃照射后,皮下注射这种马兜铃酸0.5mg/kg,每日1次,连续3次,可使给药组动物脾结节数普遍比对照组多,可能是马兜铃酸可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分裂指数,提示马兜铃酸可促进骨髓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化学成份

根含尿囊素(allantoin),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β-谷甾醇(β-sitosterol),6-甲氧基去硝基马兜铃酸甲酯(6-methoxydenitroaristolochic acid methyl ester)和 6-甲氧基马兜铃酸A甲酯(6-methoxyaristolochic acid A methyl ester)。块根还含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毒 性

总碱按1g/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24小时内无死亡。总碱8mg/kg给大1 广西马兜铃 次肌内注射,见犬出现安静、少动、食量减少,但于10~64小时内恢复正常。小鼠灌服马兜铃酸(主要为马兜铃酸A)的LD50为47.87±8.25mg/kg。小鼠灌胃后活动减少,闭目,竖毛,减食,第4日开始死亡,持续12日。兔6mg/kg口服,每日1次,第3日即减食,第5日拒食,全组3只兔死亡。病理组织学检查呈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形态变化。兔1.5mg/kg口服,每日1次,第8日时3只兔中1只死亡,另2只给药第8日和停药后6日非蛋白氮(NPN)均显着升高,停药16日后恢复正常。病理组织学检查肾小管上皮有变性,肾小管有管型,3只狗每日灌胃0.8mg/kg,连续35日,有减食、拒食、消瘦等,1只狗给药结束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略升高,余未见异常。   马兜铃酸A有致突变作用,Ames法试验表明,在加或不加S9时回变菌落数皆明显增加,呈量效关系。微核试验表明马兜铃酸A可使微核率升高。

查看全部

马兜铃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管花马兜铃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草质藤本;根圆柱形,细长,黄褐色,内面白色;茎无毛,干后有槽纹,…
  • 关木通 H. Huber)是马兜铃科关木通属植物。木质藤本,长达10余米;嫩枝深紫色,…
  • 美丽马兜铃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多年生攀援草质藤本植物。全株无毛,老茎纵裂,深褐色,单叶互生,…
  • 烟斗马兜铃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多年生常绿蔓性藤本,全株无毛,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肾形,长3-8…
  • 翅茎马兜铃,所属植物界,木质藤本,茎扭曲,长达10米,属马兜铃目仅含马兜铃科一科,…
  • 马兜铃,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Bunge.和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eib.et Zucc.的果实。北马兜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西、湖北等地;马兜铃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泄大肠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壅气促,肺虚久咳,肠热痔血,痔疮肿痛,水肿。
  • 巨花马兜铃花朵的主要部分只有一片,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带有纹理的兜状物,而不像普通的花朵那样拥…
  • 广西马兜铃,别名:大叶马兜铃、大百解薯、圆叶马兜铃、总管、南蛇藤,拉丁文名:Aristolochi…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