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管花马兜铃

管花马兜铃,别名:一点血、独一味、辟蛇雷、红白药、金丝丸,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tubiflora Dunn.,是双子叶植物纲 、马兜铃科、马兜铃属草质藤本;根圆柱形,细长,黄褐色,内面白色;茎无毛,干后有槽纹,嫩枝、叶柄折断后渗出微红色汁液。叶纸质或近膜质,卵状心形或卵状三角形,极少近肾形,顶端钝而具凸尖,基部浅心形至深心形,两侧裂片下垂,广展或内弯,边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或粉绿色,两面无毛或有时下面有短柔毛或粗糙,常密布小油点;蒴果长圆形,成熟时黄褐色,果梗常随果实开裂成6条;种子卵形或卵状三角形,背面凸起,具疣状突起小点,腹面凹入,中间具种脊,褐色。花期4-8月,果期10-12月。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管花马兜铃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胡椒目

科:

马兜铃科

属:

马兜铃属

分布区域:

湖北、湖南、江…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根圆柱形,细长,黄褐色,内面白色;茎无毛,干后有槽纹, 管花马兜铃 嫩枝、叶柄折断后渗出微红色汁液。叶纸质或近膜质,卵状心形或卵状三角形,极少近肾形,长3-15厘米,宽3-16厘米,顶端钝而具凸尖,基部浅心形至深心形,两侧裂片下垂,广展或内弯,湾缺通常深2-4厘米,边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或粉绿色,两面无毛或有时下面有短柔毛或粗糙,常密布小油点;基出脉7条,叶脉干后常呈红色;叶柄长2-10厘米,柔弱。

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1-2厘米,基部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长3-8毫米,无柄;花被全长3-4厘米,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径约5毫米,向上急遽收狭成一长管,宽2-4毫米,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狭长圆形,基部宽5-8毫米,顶端钝,凹入或具短尖头,深紫色,具平行脉纹;花药卵形,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单个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5毫米,5-6棱;合蕊柱顶端6裂,裂片顶端骤狭,向下延伸成波状的圆环。

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5厘米, 6棱,成熟时黄褐色,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果梗常随果实开裂成6条;种子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约4毫米,宽约3.5毫米,背面凸起,具疣状突起小点,腹面凹入,中间具种脊,褐色。花期4-8月,果期10-12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1700米林下阴湿处。 管花马兜铃


分布范围

产于河南(商城)、湖北(利川)、湖南(武岗、零陵)、四川 管花马兜铃 (屏山、沭川、汉源)、贵州(三都)、广西(全县、兴安)、广东(乐昌、乳源)、江西(新建、铜古)、浙江(丽水、龙泉)、福建(将乐、南平)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福建南平。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根和果实入药,有清肺热、止咳、平喘之效。

管花马兜铃

功能用途:根:清热解毒、止痛、用于胃痛、毒蛇咬伤。全株:用于跌打损伤。

查看全部

马兜铃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烟斗马兜铃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多年生常绿蔓性藤本,全株无毛,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肾形,长3-8…
  • 广西马兜铃,别名:大叶马兜铃、大百解薯、圆叶马兜铃、总管、南蛇藤,拉丁文名:Aristolochi…
  • 马兜铃,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Bunge.和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eib.et Zucc.的果实。北马兜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西、湖北等地;马兜铃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泄大肠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壅气促,肺虚久咳,肠热痔血,痔疮肿痛,水肿。
  • 关木通 H. Huber)是马兜铃科关木通属植物。木质藤本,长达10余米;嫩枝深紫色,…
  • 寻骨风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木质藤本植物;根细长,圆柱形。叶片纸质,卵形、卵状心形,顶端钝圆至短尖,…
  • 南粤马兜铃
  • 美丽马兜铃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多年生攀援草质藤本植物。全株无毛,老茎纵裂,深褐色,单叶互生,…
  • 马兜铃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根圆柱形;茎有腐肉味;叶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先端钝圆或短尖,…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