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台湾泡桐

台湾泡桐,中药名。为桑科植物水桐木Ficusfis tulosa Reinw. ex Bl.的根皮、叶。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湿热小便不利,腹泻,跌打肿痛。

基本信息

中药名:

台湾泡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荨麻目

科:

桑科

属:

榕属

种:

水桐木

采集时间:

夏、秋季

用量:

内服:煎汤,

入药部位

根皮、叶。


性味

味辛、苦,性微寒。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主治

用于湿热小便不利,腹泻,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形态特性

水桐木又名:水同木,哈氏榕,尖刀树。常绿小乔木,树皮黑褐色,枝粗糙,叶互生,纸质,倒卵形至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4-7厘米,先端具短尖,基部斜楔形或圆形,全缘或微波状,表面无毛,背面微被柔毛或黄色小突体;基生侧脉短,侧脉6-9对;叶柄长1.5-4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7厘米。榕果簇生于老干发出的瘤状枝上,近球形,直径1.5-2厘米,光滑,成熟桔红色,不开裂,总梗长8-24毫米,雄花和瘿花生于同一榕果内壁;雄花,生于其近口部,少数,具短柄,花被片3-4,雄蕊1枚,花丝短;瘿花,具柄,花被片极短或不存,子房光滑,倒卵形,花柱近侧生,纤细,柱头膨大;雌花,生于另一植株榕果内,花被管状,围绕果柄下部。瘦果近斜方形,表面有小瘤体,花柱长,棒状。花期5-7月。


生长环境

生于湿润雨林或山地、丘陵、溪边。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补气,润肺,活血,渗湿利尿。治五痨七伤,跌打,小便不利,湿热腹泻。”

[1-3]

泡桐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