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学名:Pernis ptilorhynchus):又称东方蜂鹰,共有6个亚种。体长为50-62厘米,体重800-1200克。头后及枕部羽毛狭长,形成短羽冠,常明显露出。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具对比性浅色喉块,缘以浓密的黑色纵纹,并常具黑色中线。飞行时特征为头相对小而颈显长,两翼及尾均狭长。尤喜食蜂类,主要以黄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类为食,也吃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通常栖息于密林中,一般筑巢于大而多叶的树上,繁殖期为4-6月。每窝产卵约2枚。分布于中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南部至萨哈林岛,日本和朝鲜,越冬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部分留居于印度、缅甸、泰国、马亚西亚,非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凤头蜂鹰

别名:

八角鹰、雕头鹰…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亚科:

蜂鹰亚科

属:

蜂鹰属

种:

凤头蜂鹰

亚种:

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凤头蜂鹰为中型猛禽,头顶暗褐色至黑褐色,头侧具有短而硬的鳞片状羽毛,而且较为厚密,是其独有的特征之一。头的后枕部通常具有短的黑色羽冠,显得与众不同。虹膜为金黄色或橙红色,非常美丽。嘴为黑色,脚和趾为黄色,爪黑色。上体通常为黑褐色,头侧为灰色,喉部白色,具有黑色的中央斑纹,其余下体为棕褐色或栗褐色,具有淡红褐色和白色相间排列的横带和粗著的黑色中央纹。初级飞羽为暗灰色,尖端为黑色,翼下飞羽白色或灰色,具黑色横带,尾羽为灰色或暗褐色,具有3-5条暗色宽带斑及灰白色的波状横斑。凤头蜂鹰的体色变化较大,但通过头侧短而硬的鳞片状羽和尾羽的数条暗色宽带斑,可以同其他猛禽相区别。它的羽冠看上去像在头顶戴了一尊“凤冠”,凤头蜂鹰之名就是由此而来的。

大小量度:体重1000-1800克;体长500-600毫米;嘴峰21-39毫米;翅400-501毫米;尾241-291毫米;跗蹠54-60毫米。(注:♂雄性;♀雌性)

(注:凤头蜂鹰图册网址 )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中,尤以疏林和林缘地带较为常见,有时也到林外村庄、农田和果园等小林内活动。


生活习性

凤头蜂鹰有一部分为留鸟,一部分为候鸟,但均较为罕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除了海南岛外均为夏候鸟,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迁来,秋季于9月末至10月末迁走。平时常单独活动,冬季也偶尔集成小群。飞行灵敏具特色,多为鼓翅飞翔。振翼几次后便作长时间滑翔,两翼平伸翱翔高空。常快速地煽动两翅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偶尔也在森林上空翱翔,或徐徐滑翔,边飞边叫,叫声短促,象吹哨一样。有时也见停息在高大乔木的树梢上或林内树下部的枝叉上。

主要以黄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类为食,也吃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偶尔也吃小的蛇类、蜥蜴、蛙、小型哺乳动物、鼠类、鸟、鸟卵和幼鸟等动物性食物。通常在飞行中捕食,能追捕雀类等小鸟。虽然蜂类都有螫人的毒刺,甚至于能致人于死命,但是蜂鹰却把它们当作食物,不仅喜欢吃蜂类的成虫,还吃它们的幼虫、虫卵,以及蜂蜜、蜂蜡等等。凤头蜂鹰大多在林中的树上或者地上觅食,常用爪在地面上刨掘蜂窝,就象家鸡刨食一样,啄食蜂巢中的各种食物。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凤头蜂鹰分布图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东帝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

旅鸟:埃及、以色列、约旦、澳门、蒙古、阿曼、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也门。

不确定分布:阿富汗。

中国东北小兴安岭、丹东、朝阳等地繁殖;为四川南充、峨眉,云南腾冲、丽江及西双版纳夏候鸟或旅鸟;迁徙时见于新疆喀什、河北、山东烟台、青岛、江苏、福建、青海西宁、云南、贵州金沙、广西、广东等地;为台湾、海南罕见冬候鸟。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筑巢于高大乔木上,多以枯枝叶为巢材,有时利用鵟或苍鹰等的旧巢。5月下旬到6月产卵,每窝2-3枚,淡灰黄而带红褐色斑点。孵卵期30-35天,育雏期40-45天。繁殖期为4-6月。求偶时,雄鸟和雌鸟双双在空中滑翔,然后急速下降,再缓慢盘旋,两翅象背后折起6-7次。营巢于阔叶树或针叶树上,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28米。巢主要枯枝构成,中间稍微下凹,形状为盘状,内放少许草茎和草叶,有时也利用鸢和苍鹰等其他猛禽的旧巢。每窝产卵2-3枚,一般为2枚。卵为砖红色或黄褐色,被有咖啡色的斑点。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凤头蜂鹰东方亚种

Pernis ptilorhyncus orientalis

2.

凤头蜂鹰巴拉望亚种

Pernis ptilorhyncus palawanensis

3.

凤头蜂鹰菲律宾亚种

Pernis ptilorhyncus philippensis

4.

凤头蜂鹰指名亚种

Pernis ptilorhyncus ptilorhyncus

5.

凤头蜂鹰南方亚种

Pernis ptilorhyncus ruficollis

6.

凤头蜂鹰马来亚种

Pernis ptilorhyncus torquatus

查看全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濒危物种。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森林砍伐致使营巢场所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以迁徙期的乱捕滥猎,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有人认为凤头蜂鹰捕食蜜蜂,应该将其列为害鸟。其实,它捕食的主要对象并不是家养的蜜蜂,而是野蜂,特别是它还吃一些林业的害虫、害兽等,只有生活在养蜂场附近的一些个体,才会给养蜂业造成少量的损失。所以凤头蜂鹰和其他猛禽一样,也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鸟类。

查看全部

鹰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鹊鹞: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重250-380克,体长42-48厘米。而两翼细长的鹞。体色比较独特,…
  • 松雀鹰又名雀鹰、松子鹰,是鹰形目鹰科鹰属小型猛禽。雄鸟头顶至后颈黑灰色,眼先白色,…
  • 高山兀鹫又称喜马拉雅秃鹫,是隼形目鹰科兀鹫属的大型猛禽动物,高山兀鹫成鸟头颈部裸露,…
  • 黑冠鹃隼为鹰科、鹃隼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小型猛禽,体长30-33厘米,体重178-217克。…
  • 乌雕是隼形目鹰科雕属鸟类,别名有花雕、小花皂雕。通体为暗褐色,背部略微缀有紫色光泽,…
  • 大鵟为鹰科、鵟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猛禽,体长 570-760毫米。头顶和后颈白色,各羽贯以褐色纵纹。…
  • 栗鸢:又叫红老鹰,为中型猛禽。体长36-51厘米。虹膜为褐色或红褐色,头、颈、胸和上背白色,…
  • 苍鹰是中小型猛禽。体长可达60厘米,翼展约1.3米。头顶、枕和头侧黑褐色,枕部有白羽尖,…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