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草(学名:Briza media L.)是禾本科、凌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疏丛。高可达60厘米。叶鞘平滑,与叶片无明显的界限;叶舌薄膜质,先端截平,叶片扁平,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卵状金字塔形,开展,多两歧或三歧分叉;小穗柄细弱,小穗宽卵形,带紫色,含小花;颖片边缘膜质,顶端近圆形,第一颖具脉,外稃边缘膜质,内秤倒卵形,稍短于外稃,背面无毛,7-9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察隅)、贵州西部、云南,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亚洲北部及欧洲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600-3800米的林间草地、山坡草甸。喜冷凉湿润气候,耐荫性良好,耐旱性一般,耐热性较好,对土壤要求不严。
凌风草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草姿优美,特别是在花期,小铃挡状的紫色小穗,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多年生草本 ,疏丛。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40-60厘米。叶鞘平滑,与叶片无明显的界限;叶舌薄膜质,先端截平,长0.5-1.5毫米;叶片扁平,边缘微粗糙,长达10厘米,宽约5毫米,顶生者短小。圆锥花序卵状金字塔形,开展,长8-10厘米,多两歧或三歧分叉;小穗柄细弱,长于小穗;小穗宽卵形,带紫色,长4-6毫米,宽5-7毫米,含4-8小花;颖片边缘膜质,顶端近圆形,第一颖具3脉,长2.5-3毫米,第二颖具3-5脉,长3-3.5毫米;外稃边缘膜质,具5脉,第一外稃长约4毫米;内秤倒卵形,稍短于外稃,背面无毛,脊具狭翼;花药长1.5-2毫米。花果期7-9月。
生长在海拔3600-3800米的林间草地、山坡草甸。 喜冷凉湿润气候,耐荫性良好,耐旱性一般,耐热性较好,对土壤要求不严。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察隅)、贵州西部、云南,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亚洲北部及欧洲也有分布。
凌风草
组培材料:凌风草种子。
材料及设备:⑴化学试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节基腺嘌呤(6-BA)、奈乙酸(NAA)、激动素(KT)。⑵主要设备:摩尔纯水机、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
培养条件:暗培养条件为温度25℃左右的暗培养箱中。光培养条件为温度25℃左右,光照强度800-1000勒克斯,每天光照12小时。
诱导与继代培养基:⑴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N6培养基。⑵分化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一定种类和浓度的激素。⑶生根壮苗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一定种类和浓度的激素。上述各种培养基按要求添加糖(诱导和分化培养基附加30克/升蔗糖,生根壮苗培养基加糖30克/升),固体培养基还需附加6-7克/升的琼脂,各培养基均需调节pH5.8-6.0,121℃高压灭菌20分种。
外植体的制备:首先,直接将凌风草种子在平常的温度下浸泡24小时左右,去掉漂浮于水面的一些皱缩、光壳的种子,取出成熟饱满的种子,用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用75%酒精对其消毒20秒,再将其用无菌水冲洗2次,接着用0.1%氯化汞消毒8分钟,最后用菌水冲洗6次。在进行灭菌处理时,需注意的是要边消毒边振荡,才能够使灭菌充分。其次,将凌风草种子播种于穴盘中,待长到一个月后的小苗时,将其移栽至黑色聚乙烯塑料盆中生长,整个生长过程都在温室进行。待其植株长到3个月后剪取其植株,然后剥去老叶,将幼嫩茎段切取成1厘米左右的小段,首先用无菌水冲洗,然后用75%酒精和0.1%氯化汞进行灭菌处理,同时边消毒边振荡,从而使灭菌充分。最后,将灭菌处理过的外植体接种在预先制备好的培养基上,其中成熟种子在培养瓶里接种10粒左右,幼嫩的茎段在每个培养瓶接种10段左右,每个处理都设置个重复,待接种完后,然后将其放入培养室中,观察并记录外植体是否污染以及有无萌发。
愈伤组织的诱导:⑴基本培养基和外植体:以观赏草凌风的种子为外植体,接种于预先配制的培养基表面,种子的出愈率为39%,愈伤组织颜色呈现淡黄色,而且呈分散颗粒状,结构比较致密、干爽适宜进一步组培。⑵不同浓度的6-BA和2,4-D组合的诱导培养基:在所选择作为基本培养基的MS上,添加2,4-D2毫克/升和6-BA0.2毫克/升,诱导率为39%。
继代培养愈伤组织:选择大概生长一个月的颜色呈现淡黄色、结构比较致密的愈伤组织,然后用镊子剥离后接种到继代培养基进行此培养,同时这时候的暗培养大约30天。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分别选取经过继代培养大约30天后的愈伤组织转接到预先配制好的分化培养基上:MS+2,4-D2毫克/升+6-BA0.2毫克/升。
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分别选取继代培养后的愈伤组织于分化培养基:MS+NAA0.1毫克/升+6-BA0.1毫克/升+KT2.0毫克/升中转入5天左右,其愈伤表面大部分都分化出绿色芽点,在20天后就能生长成粗壮的绿色植株。分化率达76.7%。
植株生根:在分化培养阶段得到了大量的凌风草丛生苗,将得到的转入为NAA为0.2毫克/升的1/2MS的生根培养基中,(或0.2毫克/升的NAA、0.2克/升活性炭的1/2MS基本培养基中),生根率可达97%。
炼苗和移栽:再生苗出瓶前先打开瓶盖,在散射光下炼苗2-3天。移栽前,先将幼苗根部的琼脂用清水洗挣,然后移入盆中,上部用塑料薄膜遮荫保湿,5天后除掉薄膜,15天后成活率达99%。
凌风草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草姿优美,特别是在花期,小铃挡状的紫色小穗,具较有好的观赏效果。
芒是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苇状草本。叶片线形,下面疏生柔毛及被白粉,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直立,小穗披针形,…
雀麦是禾本科、雀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高可达90厘米。叶鞘闭合,叶舌先端近圆形,叶片两面生柔毛。…
芦根,别称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也是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
三数马唐 Stapf)是禾本科、马唐属 一年生。秆单生或少数丛生,直立,…
求米草 Roemer & Schuit.)是禾本科、求米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秆纤细,基部平卧地面,…
凤尾竹 Raeusch. ex Schult. ’Fernleaf’ R. A. Young)是禾本科,簕竹属孝顺竹的变种。植株较高大,杆高可达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弯,下部挺直,绿色;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叶片线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小穗含小花,中间小花为两性;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内稃线形,脊上被短纤毛,花药紫色,子房卵球形,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原产中国,华东、华南、西南以至台湾、香港均有栽培。凤尾竹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壤土。该种观赏价值较高,宜作庭院丛栽,也可作盆景植物。全草或根入药,味淡、微苦,性寒,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功效,可治痢疾、泄泻等多种病症。凤尾
赤竹是禾本科赤竹属的灌木型竹类。高可达1-2米或稍高,…
五节芒 Warb. ex Schum. et Laut.)是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草本,具发达根状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