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碧伟蜓

昆虫名,属蜻蜓目,蜓科。分布在湖南(湘北、湘中、湘东)、北京、河北、江苏、四川、台湾、福建、贵州、云南、西藏,安徽有很少部分;日本,朝鲜。 一般大小:身长:75mm;翼展:110mm;单翼宽:18mm;头:7mm;身:13mm;尾:55mm,另外有大型的体长可达9厘米。小型的变异只有6厘米。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碧伟蜓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蜻蜓目

亚目:

差翅亚目

科:

蜓科

属:

晏蜓属

分布区域:

中国,日本,朝…

饲养:

成虫可饲养

形态特征

雄虫腹长50mm,后翅长50mm。飞行技术较高超 碧伟蜓 ,难以捕捉。下唇赤黄色,具黑色前缘。前、后唇基及额黄色。前额上缘具黑色横纹。夹顶中央为l突起,突起前方具黑色横纹。翅胸黄绿

色,表面被黄色细毛,无条纹。翅透明,前缘脉黄色,翅痣黄褐色,足的基节、转节及腿节黄色或具黄斑,其余黑色。腹部第1节绿色;第2节基部绿色,后部褐色;第2节以下呈绿色,各节两侧具淡色纵带或斑。上肛附器褐色,基部上、下各方具l黑色突起,端部外侧具l尖锐的突起,下肛附器褐色,甚宽短,端部截形,上面具黑齿。雌虫体型、体色与雄虫相似,但色泽不如雄虫鲜艳,产卵器褐色。

查看全部

成虫形态结构

碧伟蜓雄性胸部黄绿色,具黑点;那些黑点是幼虫蜕变成成虫时的呼吸器官,氧气通过外骨骼上黑色的空隙被吸入体内为肌肉提供能量。下胸部有两点黑点,就是幼虫时期白色的线体【幼虫时期的呼吸器官,也就是腮】蜕变成成虫时留下的。腹部有两点黑点,雄性生殖器官位于腹部一二节膨大处,呈裂缝状,里边有抱我器,但是这种蜻蜓的抱握器不如春蜓科的抱握器那般锋利,抱握器尾部呈鞭状,而春蜓科呈勾状。不同种类的蜻蜓交配器不同,这样子就可以防止不同蜻蜓之间的交配了,就是交配时雄虫把尾部的交配期嵌入雌虫的头部后方加以固定。雌虫把尾部末端弯入雄性腹部的生殖器官加以交配。雌性蜻蜓的生殖器官位于腹部末端,有产卵器官,产卵时,雌性把尾部伸进浸没的水草把卵一颗一颗的注入水生植物的茎干中。翅透明,略带黄色,翅痣黄褐色;腹部背面褐色,两侧有浅斑,这两处白色的浅斑在幼虫时期的腹部也可见。腹部第一、二节膨大。一般中等体型的雄性这两节是天蓝色的,雌性是白色的,而大型的碧伟蜓雄性这两节是深蓝色的,雌性是浅蓝色的,应该加以区别。雌虫不如雄虫色彩鲜艳。碧伟蜓体长75mm, 翅展105mm,另外有变异的小型65mm--大型90mm之间。这几种体长越长,翼展也越长。


生活习性

大型碧伟蜓 幼虫水虿入夏后,夜间顺着植物的茎干等爬出水面,然后渐渐羽化脱胎变成美丽的蜻蜓。这时它们的身体和翅膀湿润、柔软还无力飞行,待日光高照,晒干身体后便展翅腾飞,等到身体的颜色变得鲜艳【雄性腹部变得有性成熟的蓝色调】时才开始寻偶,一般都需要好几天,得看他的生命周期,一只蜻蜓生命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时间是从水里度过的。最后在空中交配,水面产卵。雌性的头是绿色,头顶是黄色透着蓝色和白色,身子是绿色,腹下有六条腿,大腿红色,小腿绿色,尾巴是红褐色透着白色条纹相间,根部俯瞰是绿色与腰一样粗,色彩丰富艳丽,层次分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雄性比雌性颜色稍微深暗淡,没有比雄性漂亮,色彩不艳丽。但腹部膨大的两节雄性是蓝色的,这是雄性的显著特征。雄性羽化出水后在水边飞来飞去捕食,他们的领地意识很强,如有外来雄性侵入必驱赶之;雌性飞来便与之交配它们的强劲翅膀是蜻蜓之最,又宽又长,习惯在高空中长时间翱翔,盘旋,停留,能180度急转弯,垂直升空或降落,能悬停,也能倒着飞行,前后左右都可以。捕捉各种飞行中的小昆虫甚至白蝴蝶,边飞边吃,直立降落在树叶、草叶下方,隐蔽性很强,罕见降落。是全国各地乃至吉林地区常见的品种之一。 大型碧伟蜓与一般黄蜻对比图 即将羽化的终龄若虫

幼虫时期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不经过蛹期,这种幼虫喜欢栖息在水草密集处,喜欢捕食小鱼小虾以及蝌蚪等比他小的且身体较柔软的所有水生生物,凭借着幼虫时期爱动以及及其发达的复眼,是所有蜻蜓幼虫最具有观赏性的幼虫, 终龄幼虫蜕去的皮,只剩下空壳 刚羽化的中等体型雌性宴蜓 平时栖息在水里,非常喜欢爬动,有时抓在水草或者茎干,等待猎物的到来,有时自己接近猎物凭借着昆虫那独一无二的口器官去捕食。 同一种类不同栖息环境的宴蜓幼虫体色不同 三百分之一秒的速度,虽然速度极快,但是小 终龄幼虫背部的翅芽很厚 鱼的速度也不赖,有时候难免失误。它不像闪蓝丽大蜻那样子老潜伏在淤泥底下一动不动的,这样子难以观察,当猎物在他周围的时候他会悄悄缓慢的接近,有时候还把头转到猎物旁边,伸出口器去捕食,对正在活动的猎物反应很大。不像闪蓝丽大蜻那样子没什么反应的。当然,我们把它拿在手里,它有时候也时不时到伸出口器来咬我们,同时用腹部的最长的三根突起刺状物弯曲起来扎我们的手,反应很大。在水中逃脱的速度也较快。有时候它捕捉到猎物正在享用时,有小鱼小虾经过时想跟它分一杯羹时,总是弯曲尾部的刺状物去赶跑他们,因为这时口器没空,正在享用美餐。有时候他也会用第三对最长的腿去摸摸尾部,同时把尾部弯曲,是在清洁尾部,并且抓痒等。有时他们之间的六条腿也会相互摩擦,因为缠到粘性的东西,如蜗牛等。这些蜻蜓幼虫即使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够捕捉到猎物,他们能利用触角和长腿感觉到水波压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猎物的大小,形状,质量等等。 蜕皮从头胸部开始,两条白色的线体清晰可见 所有的蜻蜓幼虫在最后一龄幼虫变成成虫蜕皮前口器都会退化,连碧伟蜓【宴蜓的一种也不例外】,蜕皮前的口器是半透明的,并且这个时候成虫的下颚也清晰可见,口器变成了深黄褐色的,颜色比以往加深了许多,就像铁生锈了那般。

幼虫的腹部大

蜻蜓幼虫在幼龄时让我们感觉到它的腹部比头部大很多,而且很胖的感觉,并且很长,这个时候胸部比较瘦,随着每次蜕皮,胸部逐渐变大,腹部相对来说比之前细些。尤其是终龄,胸部膨胀的很大,并且翅芽发达,腹部相对幼龄来说要小些,但是最后一龄【终龄】蜕皮时,腹部的液体被吸入胸腔和背部使虫蛹膨胀直至破裂,羽化成成虫时,成虫的胸部就膨胀变大,而腹部就拉长变细了,这就是为什么蜻蜓幼虫比成虫腹部要大而胸部要小的原因了,简言之,幼虫和成虫长相很不一样,但是蜻蜓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没有翅膀和性成熟,只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不经过蛹期。

宴蜓整个幼虫时期有14龄,当雌性宴蜓把卵产在水生植物的根茎时,卵大约两周就孵化,【刚孵化的若虫外骨骼脆弱无比,这个时候很容易成为过往鱼类或者是食肉动物的美食。同时也像一个没了脚的虾子和螃蟹那样,因为六条腿很细,几乎肉眼难以看到。特别是小型蜻蜓的幼虫,如豆娘等,】这时候就是第二龄。体长约2.2mm,也就是产卵后11天到14天之间。三龄时体长3.3mm。产卵后14天左右,四龄时3.6mm,产卵后16天,五龄时3.8mm。产卵后19天左右。六龄时5.2mm,产卵后20——22天,【随着每次蜕皮,体长逐渐变大的长度也在逐渐增加】,七龄时0.78cm,产卵后24——26天,八龄时 腹部两条红色的线体是它的内脏器官 刚蜕皮的它口器还是分开的,颜色也很浅 第12龄若虫在水中蜕变成13龄若虫 0.96cm——1.35cm左右,产卵后27——30天,九龄时1.35——1.9左右,产卵后31——34天,十龄时2.0cm——2.4cm,产卵后36——39天,11龄时2.5cm,产卵后45——52天,12龄时2.8——3.0cm,产卵后56——78天,13龄时3.1——3.9cm之间,产卵后123——136天,14龄【终龄】4.0——4.6cm,产卵后163——164天,这是幼虫时期的最后一次蜕皮,随着蜕皮后,紧接着两周的捕食,就可使翅芽变厚,大约再过两周,就可羽化,产卵后192——196羽化。历经14龄。从第八龄可看出,刚蜕皮后体长很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捕食,在同一年龄体长变化比较明显,例如13龄若虫刚蜕变成14龄时只有4cm左右,但是随着捕食的增加,体长由4cm变到4.6cm,翅芽变厚,差别较大。这是一般大小也就是中等体型大小碧伟蜓的幼虫体长及生命周期,然而大型碧伟蜓幼虫终龄可长达5。4cm,成虫则为9cm。最后一龄幼虫变成成虫前有一段时间是不吃不喝的,当发现水虿老把头探出水面,表明也快羽化了。当然,1——13龄幼虫在幼虫时期【水面下蜕皮前】也有很短的一段时间是不吃东西的,刚蜕皮后,也有一段时间不能吃东西,因为这个时候口器很柔软,不能捕食猎物,也夹不住,口器还没贴紧它的下颚。所以不能捕食。蜕变成成虫时,由于从幼蜕变成成虫时体型的根本性改变,也会导致几天【或一段时间不能吃东西】如果羽化后几天不放他走,它也会死亡,但是在野外白天抓的成虫一般是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的,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它不适应,并且我们老用手抓它,而自己羽化的成虫由于体型的改变,可以几天不吃东西,而野外活了一段时间的成虫却不能挨过一天,这点我们很庆幸。

复眼及其口器特写 如何辨别幼虫在水中蜕皮:【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最后一龄终龄的羽化】:当我们用手指摸它的时候感觉到它的身体很柔软,并且口器掀开有重叠的感觉,有下垂的现象。里边很厚,里边感觉到很柔软,并且翅芽很厚。而且呼吸频率加快,且呼吸减弱了,并且尾部在左右摆动或者一下子把头朝向下,有时候把头朝上【如宴蜓】,以及它的翅芽有鼓起的状态,可知他要蜕皮进入下一年龄了。当它要在水中蜕皮时,总是把六条腿在周围环境抓的紧紧的,如枝条,淤泥等。随后口器下垂,头胸部鼓起膨胀,然后头胸部顶起来,口器拉上来。接着拔出六条腿,最后抽出尾巴。

幼虫的颜色因栖息环境而异。喜欢栖息在黄色泥土的水虿则是黄色的,周围环境是黑色的则是黑色的,像闪蓝丽大蜻以及宴蜓都是一样的,得看周围的环境以及水草等。

幼虫时期独一无二的捕食器官:口器结构极为特殊。下唇【也叫下骨板】非常发达,特化成可自由伸屈的面罩,或称脸盖【口罩】。面罩平时折于头底下,当猎物接近时,它可以快速伸出折叠的的下唇面罩,并以前方的双钩【前面的勾是重叠的,第二对勾是紧握的】夹紧猎物。收回後送进口器进食。每当饥饿的时候,一有猎物在他的旁边游过,就伸出昆虫世界当中独一无二的口器——发达的下颚,紧紧地把猎物夹住,送往口中进食。它通过生长在腹部里边的腮进行呼吸,身体后部有一个水管可以将富含氧气的水导入体内。这个水管也可以变成喷水机,这种喷水机似的不仅仅把蜻蜓幼虫向前推进,同时他还是一种致命的杀伤武器。蜻蜓幼虫可以关闭出水口,然后猛烈的收缩腹部,体内就形成高压,可以促使口器向前运动从而袭击猎物。捕捉速度为三百分之一秒。

特殊的水中呼吸器官:它通过生长在腹部里边的腮进行呼吸,身体后部有一个水管可以将富含氧气的水导入体内。在蜻蜓幼虫把水吸入体内再将它排出体外时已经完成了气体交换了,这就是用内脏壁进行有节奏的收缩从而进行呼吸。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水虿的腹部收缩很缓慢,反之则相反,就像鱼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嘴巴一张一合的速度会减慢一样。

碧伟蜓幼虫的腮有两条平行于头胸部,从头胸部延伸到腹部的条状物。当延伸到腹部时,腮往两边扩散,看起来就像是上面细,下面宽的样子,有两个角向外展。尤其是刚蜕皮,身体呈透明状时就很明显。这两条粗壮类似于人类肺部的腮延伸到腹部时,就越变越细了,越来越小了,里边有无数的腮叶,呈网状物,就像是我们的肺,肺部的毛细血管越分越细。更像是树根那样子,直到末端,显得非常的细。数量很多,范围也很广,很利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查看全部

特点

白天的时候因为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水中含氧量多,所以水虿的呼吸频率很慢而且很小,而晚上水生植物要呼吸不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要消耗水中的氧气,所以水虿晚上的呼吸频率既快而且又大,【特别是快羽化的时候内脏呼吸器官比较难在水中呼吸】并且腹部的出水口张的很大,整个腹部在扩大和收缩的向水中汲取氧气,白天几乎是闭合状态的,呼吸很慢。以头部朝上的位置,腮位于腹部末端,呈可压缩和舒张的条状物左右各一条【呈闪电型,z字型】。也叫做腮叶,当水虿把水吸进腹部内完成气体交换【也就是吸进氧气时】腹部扩张,变大。腮向两边体侧张开,而把水排出去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腹部缩小,变长,腮也变长。而消化器官位于胸部下面,即腹部上面。

消化器官:当食物消化后会储存在消化器官内,一般过一两天就可把粪便排出,当很久没吃东西时,消化管内呈黄色液体,有些呈红色液体,但是吃完食物后可呈黑色粪便堆积,这就要看幼虫吃进什么食物而言,一般白色的鱼为白色粪便,蝌蚪为黑色,要看吃进的食物而言。幼虫吃东西的时候可以看到头部下面有两条黑色的管子,中间是消化管,当捕捉到猎物时时,就把食物咀嚼后吞进去,可以看到头部后面的食物沿着消化管流进腹部内。特别是晚上用手电筒照那些蜕皮不久且捕捉到猎物正在享用时,可看到幼虫吃食物时,那些肉从那透明的头部流入胸部在进入腹部,也就是沿着两条黑色的消化管内进入胃里边的。尤其是刚蜕皮后捕捉到猎物时吃食物最明显,因为蜕皮后颜色很浅。身体呈透明状。

特殊的运动方式:幼虫平时不喜活动,利用足缓慢爬行。在紧急时刻,会将腹部所吸的水猛得向后喷出,所产生的反推力会带动它们向前飞速移动以起到迅速避害的作用。【像这种大蜓科幼虫一般能把水喷出好几十厘米长】,尤其是猛烈地把水向后喷射。

幼虫的粪便:粪便通常是黑色的条状物,长椭圆形的。有时候是灰白色的,白中带黑,黑中带白。但是要看他们吃进去的食物而言,如果吃进去是蝌蚪的话,则是黑色的,如果是白色鱼的话则是浅灰色的,当然黑白这两种颜色会相间在一起,幼虫的粪便也是由他的腹部末端排出去的,在呼吸的时候,把出水口打开,粪便就随着呼气排出去了。

生命周期:一只碧伟蜓生命中有百分之95的时间是从水里度过的,蜻蜓的幼虫叫水虿。由于内脏壁不能够在水中呼吸,它在水中的呼吸频率也加快了很多。所以只能蜕皮羽化了。幼虫一般选择在一个晴朗静谧且风和日丽的夜晚,并且在黑夜的笼罩和掩护下开始魔幻般的变化了。(如果白天羽化的话,会被肉食动物攻击,且白天温度高,翅膀干的太快,容易破裂,这点跟蝉一样)幼虫一旦进入绝食期时,老把腹部朝天【也就是把腹部接近水面进行汲取空气中的氧气】因为它此时已经不能完全像以往那样子在水中用腮进行呼吸了,所以只能在水面和空气的交界处进行呼吸,当它们的水下呼吸系统关闭的时候,他们就别无选择的要在空气当中去了。羽化时本能会促使它离开了生活了很久的水里——由体内的荷尔蒙【一种激素】决定的。

蜻蜓成虫能吃掉比自己小的所有在空中飞行的昆虫。幼虫时期从不挑食,一旦饥饿难耐的时候,所有在它身边路过的比它小的且柔软的水生生物也会成为它的美食。

水虿羽化的预兆其中有一个就是六条腿很粘人,碰上去感觉到他老不放手,有些则紧紧的抓住东西,如水草,这是他羽化的前兆之一。

幼虫即将羽化翅芽的特点:当我们发现幼虫的翅芽很厚,且长有成虫时翅脉的颜色时,也是它羽化的一个特点,像闪蓝丽大蜻蜓的翅脉是黑色的,在即将羽化的幼虫中可以看见翅芽有黑色翅脉分布,什么颜色翅膀的蜻蜓,在羽化的当晚,翅芽的翅脉颜色因成虫翅膀翅脉的颜色而定,红色的就是红色的,以此类推。

羽化标志:当发现幼虫的六条腿基部颜色变得很成虫相似,而且胸部以及头部当中的复眼的颜色也变的接近成虫的颜色了,还用手电筒照射有点反光【特别是复眼】。以及口器掀开后下颚已经带有成虫下颚的颜色,且翅膀和整个虫体变得很柔软,并且翅芽变得很柔软。且他有老爬出水面抓住攀岩物就可知道他当晚羽化。

当外骨骼【是有一层几丁质的蛋白质构成的】硬化的时候,它的身体就不能够在长大了,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每蜕皮一次。生物体也会长大一点。因为外骨骼容不得它在生长了,所以它就要蜕皮。蜕皮和羽化也是由于体内的激素——荷尔蒙决定的。

由于蜻蜓羽化第二天后身体还很柔软,外骨骼还没像成熟成虫【具有性成熟可交配】那样子坚硬,因刚羽化外骨骼还很软。所以建议养蜻蜓幼虫的人,拍它羽化过程或者描述羽化过程的第二天天亮之前,把它放在天台上给他飞走,请不要伤害它,因为蜻蜓是益虫,想想蜻蜓从一颗卵要蜕好几次皮到十多次皮不等,而且羽化的不容易,所以请大家让他羽化后放在一个宽敞的地方让其飞走,最好在晴天出大太阳的时候。因为没有太阳光的温暖很难启动它那巨大的飞行肌。在野外蜻蜓的羽化也是选择在晴朗的夜晚羽化的,如果地方太小的话它也老撞上墙,因此要给他宽敞的地方让其飞走。

查看全部

羽化定律

羽化过程的描述(此羽化过程适合所有蜻蜓的羽化,但是那种大团扇和小团扇春蜓有点差异,但是大同小异)蜻蜓羽化的时间要跟它的体型有关,体型越大,羽化的时间相对来说越长。但是所有蜻蜓羽化都要做准备热身活动,【有些则爬上水草不停地摇摆水草,像宴蜓那样子】,热身活动时间的长短也要根据蜻蜓的种类大小而定。刚开始爬出水面,寻找合适的羽化场所——水草,或者桥墩,石头等攀岩物。然后爬到攀岩物的顶端,【大部分都能爬上顶端,因为它要爬到足够的高度,以确保羽化时身体不会被下边的障碍物所阻挡,或者碰到水面,再加上它体力充沛,有时候爬到顶端还会在爬下来,来来回回爬上好几回】接着抓在水草好几个小时,这段时间就是给它腹部那几节也就是在水下没用的呼吸器官——腮左右两边的液体吸入胸腔,【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蜻蜓幼虫的腹部很大很短,胸部很小。而变成成虫时腹部则很瘦很长的样子了,因为水分被吸入胸腔了,胸部变大,腹部变短了。】当液体一旦吸入胸腔完成后,它的第三对足就十字交叉紧紧的抓住水草了。这个时候才是羽化的开始。接着液体被吸入胸腔使虫蛹膨胀直至破裂,渐渐一个色彩艳丽【绿色】的头部和胸部就会慢慢的出现,然后它头胸部往后靠也就是头的位置向下,反转180°了,这个过程要持续:大蜻蜓20分钟左右,小型则十分钟左右,要根据种类而定,【头朝下的时间】它要等它的六条腿充分的活动开,【此时液体在它的胸部和腹部的交界处流动着,有时候它的身体会抖动一下】身体慢慢的硬化,然后才再翻转180度,接着就把尾巴拔出来了。这个时候头部也是朝上的了,接着就可以把胸部的液体注入翅膀和腹部了,液体流入翅膀使翅膀充分展开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候翅脉还是透明白色的,然后要等翅膀的液体再被吸入体内,翅膀分开两边往往需要好一段时间,腹部伸直后翅膀也展开了。当翅膀的液体再流入体内时翅膀就变硬了,翅膀一旦展开就永远的不会再合上去了,整个过程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胸腔的压力可以使液体流入翅膀,随后那些液体流入翅膀后才流进他的腹部】当翅膀展开后他的身体颜色还很浅,足还是浅色的,身体颜色还是很浅。那些颜色的的条纹还没有在身体外骨骼上形成,只是有点色素在慢慢的形成,直到第二天早上身体的颜色才会变成成虫的体色,雄性的颜色比雌性鲜艳,会闪光泽,刚羽化的它翅膀还是会反金属光泽,由于体型的根本性改变,蜻蜓成虫已经好几天不能够吃东西了。所以要等到两三天后才能进食。当过了好几天乃一段时间左右,它有了性成熟身体的颜色也变得很鲜艳。羽化时有两对白色的线体就是它在水下没用的呼吸器官。当他的呼吸器官与它身体脱离的时候,这样子它就可以在空中用外骨骼呼吸了。

鉴别水虿雄雌虫幼虫:当幼虫终龄的时候【最后一龄】我们可以在雄虫的胸部这里看到一个钩子,还有一个小孔小点,而雌虫没有,因为在终龄幼虫的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在幼虫体内已经形成,尤其是羽化当天最明显。当然,有些雌虫尾部有个交配器官,雌性宴蜓腹部末端有一个箭头的样子,就是与成虫交配时的交配器官。

查看全部

蜻蜓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