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奓包叶(学名:Discocleidion rufescens)为大戟科假奓包叶属下的一个种。茎皮纤维可作编织物。叶有毒,牲畜误食,导致肝、肾损害。
基本信息
灌木或小乔木,高1.5-5米;小枝、叶柄、花序均密被白色或淡黄色长柔毛。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4厘米,宽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平,稀浅心形或阔楔形,边缘具锯齿,上面被糙伏毛,下面被绒毛,叶脉上被白色长柔毛;基出脉3-5条,侧脉4-6对:近基部两侧常具褐色斑状腺体2-4个;叶柄长3-8厘米,顶端具2枚线形小托叶,长约3毫米,被毛,边缘具黄色小腺体。总状花序或下部多分枝呈圆锥花序,长15-20厘米,苞片卵形,长约2毫米;雄花3-5朵簇生于苞腋,花梗长约3毫米;花萼裂片3-5,卵形,长约2毫米,顶端渐尖;雄蕊35-60枚,花丝纤细;腺体小,棒状圆锥形;雌花1-2朵生于苞腋,苞片披针形,长约2毫米,疏生长柔毛,花梗长约3毫米;花萼裂片卵形,长约3毫米;花盘具圆齿,被毛;子房被黄色糙伏毛,花柱长1-3毫米,外反,2深裂至近基部,密生羽毛状突起。蒴果扁球形,直径6-8毫米,被柔毛。花期4-8月,果期8-10月。
此植物常生长在土壤质地较粗,土层较厚的山上,垂直分布为海拔500—800米,常呈群体分布,与之伴生的植物多属菊科及禾本科。
假奓包叶在我国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省均有分布。
产于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东。生于海拔250-1 000米林中或山坡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陕西秦岭。
应广泛宣传不要采摘假爹包叶的新鲜叶子喂猪;如需要用其喂猪时,应晒干、阴干和煮沸,破坏其有毒物质,以免发生中毒。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若发生中毒,可采用对症疗法。
红雀珊瑚 Poit.)是大戟科红雀珊瑚属的灌木植物。株高可达40~70厘米;茎枝粗壮,呈之字状扭曲,…
麒麟掌,是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植物。为金刚纂的带化变异变种。麒麟掌的株乳汁丰富;它的茎圆柱状,…
布纹球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植株小球形,直径8-12厘米。具棱8,整齐。…
黄苞铁海棠,又名铁海棠、麒麟刺、虎刺。
变叶木 Rumph. ex A. Juss.)是大戟科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2米。枝条无毛。叶薄革质,…
裂苞铁苋菜是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80厘米,…
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
麻风树是大戟科麻风树属小乔木或灌木状植物。株高可达5米,具水状液汁,树皮平滑;枝条苍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