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毒根斑鸠菊

毒根斑鸠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的藤茎、根。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毒根斑鸠菊

别名:

过山龙、藤牛七…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桔梗目

科:

菊科

属:

斑鸠菊属

种:

毒根斑鸠菊

分布区域:

福建、广西、广…

采收时间:

四季可采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毒性:

小毒

入药部位

藤茎、根。


性味

味苦,性凉,有小毒。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


主治

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


相关配伍

防治疟疾:鲜毒根斑鸠菊60g,鲜黄皮叶、鲜土牛膝各65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4日。(《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眼。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请严格按照规定剂量服用。过量服用可产生中毒症状,如腹痛、腹泻、头晕、眼花等。


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或藤本,长3-12m。枝圆柱形,具条纹,被锈色或灰褐色密绒毛;叶具短柄,厚纸质,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21cm,宽3-8cm,顶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稀具疏浅齿,侧脉5-7对,弧状向近边缘相连结,细脉明显网状,叶脉在下面明显突起,上面除中脉和侧脉被短毛外,无毛或近无毛,下面被疏或较密的锈色短柔毛,两面均有树脂状腺;叶柄5-15mm,密被锈色短绒毛;头状花序较多数,径8-10mm,具18-21个花,通常在枝端或上部叶腋排成顶生或腋生疏圆锥花序;花序梗长5-10mm,常具1-2个线形小苞片,密被锈色或灰褐色短绒毛和腺;总苞卵状球形或钟状,长6-8mm,宽8-10mm;总苞片5层,覆瓦状,卵形至长圆形,顶端钝或稍尖,背面被锈色或黄褐色短绒毛,外层短,内层长圆形,长6-7mm,宽1-1.5mm;花托平,径约3mm,被锈色短柔毛,具窝孔;花淡红或淡红紫色,花冠管状,长8-10mm,具腺,向上部稍扩大,裂片线状披针形,顶端外面具腺;瘦果近圆柱形,长4-4.5mm,具10条肋,被短柔毛;冠毛红色或红褐色,外层少数或无,易脱落,内层糙毛状,长8-10mm。花期10月至翌年4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沟、溪边或路旁灌丛中。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1-3]

斑鸠菊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夜香牛 H. Rob.)是菊科、夜香牛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夜香牛茎直立,有纵条纹,…
  • 斑鸠菊 H. Rob., S. C. Keeley, Skvarla & R. Chan),…
  • 扁桃苦鸠菊 Sch.Bip.)是菊科、苦鸠菊属旱生型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叶互生,叶片长卵形,…
  • 茄叶斑鸠菊是菊科斑鸠菊属植物,叶具柄,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6厘米,宽4-9厘米,总苞片4-5…
  • 毒根斑鸠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的藤茎、根。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
  • 咸虾花 H.Rob.)是菊目菊科夜香牛属植物,根垂直,具多数纤维状根,总苞扁球状,长6-7毫米,…
  • 扁桃斑鸠菊是菊科、斑鸠菊属旱生型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叶互生,叶片长卵形,先端尖,叶面亮灰绿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