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斑鸠菊(学名:Vernonia amygdalina Delile)是菊科、斑鸠菊属旱生型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叶互生,叶片长卵形,先端尖,叶面亮灰绿色,背面灰白色,有特殊气味和辣味。叶不下延,羽状脉,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数层,花两性,花冠管状,乳白色至粉红色。总苞向外渐短,常具腺;花托平,檐部上端具裂片;花药顶端尖,基部箭形或钝,具小耳;花柱分枝细,钻形,顶端稍尖,被微毛;瘦果顶端截形,基部常具胼胝质,被常具腺;冠毛内层细长,糙毛状,外层极短。
分布于非洲西部的加纳、喀麦隆、尼日利亚至东部的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生长在热带地区。
扁桃斑鸠菊在尼日利亚作为民间草药,用于治疗发烧、胃肠疾病;其新鲜叶子用作堕胎药及泻下剂。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旱生型灌木或小乔木,高至6米。叶互生,长卵形,先端尖,叶面亮灰绿色,背面灰白色,有特殊气味和辣味。 通常具柄或无柄,不下延,全缘或具齿,羽状脉,稀具近基三出脉两面或下面常具腺。
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数层,花两性,花冠管状,5裂,乳白色至粉红色。 全部结实;总苞钟状,长圆状圆柱形,卵形或近圆球形;总苞片疏松或紧贴,数层至多层,覆瓦状,草质,干质或革质,顶端钝,尖至刺尖,或具草质或膜质有色的附属物,向外渐短,常具腺;花托平,无毛或稀具短毛,具遂状边缘的窝孔或泡状窝孔;花粉红色,淡紫色,少有白色或金黄色,花冠管状,常具腺,管部细,檐部钟状或钟状漏斗状,上端具5裂片;花药顶端尖,基部箭形或钝,具小耳;花柱分枝细,钻形,顶端稍尖,被微毛;瘦果圆柱状或陀螺状,具棱,或具肋,顶端截形,基部常具胼胝质,被短毛或无毛,常具腺;冠毛通常2层,稀1层,内层细长,糙毛状,脱落或宿存,外层极短,多数或少数,刚毛状或鳞片状,或有时无冠毛。
原产非洲(亚撒哈拉地区),分布于非洲西部的加纳、喀麦隆、尼日利亚至东部的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生长在热带地区。 扁桃斑鸠菊
外植体采集: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剪取木质化程度较轻的当年生嫩枝为外植体;
外植体消毒:将采回的茎段截成长1.2-1.5厘米的带节小段,剪去叶片,只保留叶柄基部(长约0.5厘米),流水冲洗20分钟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10秒,0.1%升汞振荡消毒8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洗去残留药液,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切去茎段两端和叶柄上部少许(保留长度约0.2厘米),备用;
初代培养:即诱导无菌芽,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消毒得到的外植体茎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附加6-苄氨基腺嘌呤(6-BA)0.5毫克/升和萘乙酸(NAA)0.05毫克/升,即MS+6-BA0.5毫克/升+NAA0.05毫克/升,蔗糖和琼脂粉添加量分别为每升培养基30克、6克,灭菌前培养基pH调整为6.0,培养室温度为(23±2)℃,光照强度1500-25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在诱导培养基中,侧芽易于诱导且生长迅速,诱导率可达70%,以春夏季消毒效果更佳;初代培养3周时,侧芽可高达3-4厘米,具3张以上叶片,可转入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
继代培养:待无菌芽生长至3-4厘米时,将其分段切割,逐段转入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每3周左右继代转接一次;培养室光照时间为16小时/天,其他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光照强度为1500-2500勒克斯时,光照时间16小时;继代培养基为MS-z+6-BA0.2毫克/升+IBA0.05毫克/升+PP3330.05毫克/升,所述的MS-z培养基每升中所含的组分及浓度(毫克/升)如下:
大量元素:硝酸钾1900、硝酸铵412.5、二水氯化钙880、七水硫酸镁370、磷酸二氢钾170、七水硫酸亚铁27.8、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3;
微量元素:四水硫酸锰22.3、七水硫酸锌8.6、硼酸3.1、二水钼酸钠0.25、碘化钾0.83、五水硫酸铜0.025、六水氯化钴0.025;
有机物:肌醇100.0、甘氨酸2.0、盐酸吡哆醇(VB6)0.5、烟酸0.5、盐酸硫胺素(VB1)0.1;
其它:琼脂8000、蔗糖40000、pH6.0;
生根培养:选取叶片数4片以上、高度2厘米以上的试管苗转入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生根培养基选用1/2MS作为基本培养基(仅大量元素减半),附加吲哚丁酸IBA0.1毫克/升,即1/2MS+IBA0.1。光照时间为每天16小时,以促使植株健壮。生根培养2周时,生根率可达100%,株高5厘米左右,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
移栽:生根培养2周后,根系发育完成,在炼苗棚炼苗10天,洗去培养基,移栽入轻基质容器中。轻基质为泥炭土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质(泥炭土:珍珠岩=3:1),移栽前一天先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备用,移栽后加强管理,待苗高30厘米时即可供大田栽培或山坡造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扁桃斑鸠菊
扁桃斑鸠菊在尼日利亚作为民间草药,用于治疗发烧、胃肠疾病;其新鲜叶子用作堕胎药及泻下剂。
扁桃斑鸠菊是菊科、斑鸠菊属旱生型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叶互生,叶片长卵形,先端尖,叶面亮灰绿色…
毒根斑鸠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的藤茎、根。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
扁桃苦鸠菊 Sch.Bip.)是菊科、苦鸠菊属旱生型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叶互生,叶片长卵形,…
咸虾花 H.Rob.)是菊目菊科夜香牛属植物,根垂直,具多数纤维状根,总苞扁球状,长6-7毫米,…
茄叶斑鸠菊是菊科斑鸠菊属植物,叶具柄,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6厘米,宽4-9厘米,总苞片4-5…
斑鸠菊 H. Rob., S. C. Keeley, Skvarla & R. Chan),…
夜香牛 H. Rob.)是菊科、夜香牛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夜香牛茎直立,有纵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