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罗汉松(学名:Podocarpus forrestii)是属于罗汉松科罗汉松属的一种植物。灌木,高1-3米;小枝较粗。叶密生或疏生,窄矩圆形或矩圆状条形,稀椭圆状披针形,质地厚、革质。为中国特有大理独有。主要分布于云南大理地区,源生于海拔2500~3000米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南坡。
基本信息
20世纪初,英国植物学者首先在苍山南坡发现并采集了“大理罗汉松”样本。随后,根据英国学者的记载;中国著名植物学家冯国楣老师、云南高山花卉植物专家龚正坤老师长期于云岭山脉进行考察。亦发现此种罗汉松较其他品种存在明显差异,且种源稀少,为大理独有物种,因此定名为大理罗汉松。
由法国传教士第一次采得标本,1920年,植物学家康培与史密斯定为新种,大理为该植物的模式产地。植物学家冯国湄采取标本为国内最先收藏标本。现宾川鸡足山、八角庵内保存有大理罗汉松2株,有400多年的历史;大理一中(原西云书院)及大理古城军部内有多株,树龄都在130年以上 。
灌木,高1-3米;小枝较粗。叶密生或疏生,窄矩圆形或矩圆状条形,稀椭圆状披针形,质地厚、革质,长5-8厘米,宽9-13毫米,先端钝或微圆,稀尖,基部窄,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下面微具白粉,呈灰绿色,中脉微隆起或平,叶柄短,长约2毫米。
大理罗汉松雄球花穗状,3个簇生,长1.5-2厘米,径约2毫米,基部苞片的先端尖,稀呈不规则钝圆,药隔先端长尖;雌球花单生。种子圆球形,被白粉,径7-8毫米,种托肉质,圆柱形,较细,上部略窄,长约8毫米,梗长约1厘米。
庐山植物园引种栽培,生长良好。中国特有树种,产于云南大理苍山;生在海拔2500-3000米的地段,性喜阴湿环境。栽培供观赏;也可作盆景树种 。
1976年2月~11月间,龚正坤老师对传衣寺旧址及原大理一中校园内的驯化品种进行了详实比对和研究,并采取了保护性繁育取种方式取种,同年。于大理州花卉研究所基地内开展了长期保育工作。经过40多年的精心繁育,现大理罗汉松扦插苗、初桩、老桩、盆景和景观树已达10万余株,是“大理罗汉松”云南种质资源重点繁育中心。
本种近似罗汉松P.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 其主要区别在于大理罗汉松之叶多为狭矩圆形或矩圆状条形,先端钝或微圆,质地厚;雄球花穗细而短,长约1.5-2厘米;种子圆球形。
别 称
传衣罗汉松、迦叶罗汉杉、降龙罗汉松、正坤罗汉松、短大叶罗汉松
原产地
中国云南大理“苍山”。
分 布
在东南亚国家广泛种植作为园艺、寺院植栽用。
用 途
可作高级园艺用植栽、是建筑和雕刻用优良木材、种托可食用。
茎
罗汉松为乔木,终年常绿,风姿朴雅,植株高可达 18 公尺,但亦可修剪使保持低矮,树皮充满皱褶。
叶
叶互生,螺旋状排列(形似莲台),先端尖突单叶,叶形为线形或狭披针形,叶基锐形,叶端渐尖形或圆形,叶缘全缘(形似金刚杵)、不规则,边缘略反卷,主脉明显,叶上下表面光滑,革质。
花
单花性植物,雌雄异株,雄花圆柱形 3~7朵簇生,腋生,花药 2 室,雌花单生,腋出,花小不明显,花色为黄绿色,花期 3 月至 4 月。
果实
雌雄异株,核果,被有白粉,核果下有一肉质肥大的果托。种托大于种子,且成熟种托呈红色,加上先端的绿色种子(形似披裟合手罗汉)。种子球形,易发芽。
特 性
灌木,高1-3米;小枝较粗。叶密生或疏生,窄矩圆形或矩圆状条形,稀椭圆状披针形,质地厚、革质,长5-8厘米,宽9-13毫米,先端钝或微圆,稀尖,基部窄,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下面微具白粉,呈灰绿色,中脉微隆起或平,叶柄短,长约2毫米。雄球花穗状,3个簇生,长1.5-2厘米,径约2毫米,基部苞片的先端尖,稀呈不规则钝圆,药隔先端长尖; 雌球花单生。种子圆球形,被白粉,径7-8毫米,种托肉质,圆柱形,较细,上部略窄,长约8毫米,梗长约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