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地锦草

地锦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性味辛平,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之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地锦草

别名:

血见愁、红丝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牻牛儿苗目

科:

大戟科

属:

大戟属血见愁、…

种:

地锦、斑地锦

分布区域:

除广东、广西外…

采收时间:

夏、秋二季

用量:

毒性:

无毒

入药部位

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


性味

味辛,性平。


归经

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


主治

用于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


相关配伍

治妇女崩漏,可单用为末,姜,酒调服。(《世医得效方》)


用法用量

9~20g。外用适量。


禁忌

血虚无瘀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生理特性

1、地锦常皱缩卷瞌,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气微,味微涩。其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生于田野路旁及庭院间。

2、斑地锦叶上表面具红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其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生于平原荒地、路边、田间。

查看全部

产地

除广东、广西外,全国各地均产。


相关论述

1、《中药学》: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帮用于血热所致的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痔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

2、《本草纲目》:“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3、《无误蒙药鉴》:“味苦。”

4、《蒙药学》:“止血,燥协日乌素,愈伤,清脉热。”

5、《本草汇言》:“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设非血热为病,而胃气薄弱者,又当斟酌行之。”

[1-3]

查看全部

大戟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绿玉树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小乔木,高2-6米,直径10-25厘米,老时呈灰色或淡灰色,幼时绿色,…
  • 金刚纂,是大戟科大戟属的肉质灌木状小乔木。茎圆柱状,上部多分枝,叶片互生,少而稀疏,顶端钝圆,…
  • 白雪木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株高可达2米。枝细而脆,具白色体液。叶对生或轮生,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
  • 禾叶大戟原产古巴、墨西哥及美国南部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
  • 圆苞大戟
  • 南欧大戟是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分布在澳大利亚、台湾岛、美洲、亚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香港、福建、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一般生长在屋旁、路旁和草地,是一种常见的杂草[1],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在欧洲,南欧大戟一直被当作一种民间草药,用于治疗皮肤病、哮喘和癌症等。南欧大戟的汁液提取物中一种代号为PEP005的物质可用于治疗非色素瘤皮肤癌。
  • 虎刺梅:别称铁海棠,是蔓生灌木植物。茎多分枝,长60-100厘米,直径5-10毫米,具纵棱,密生硬…
  • 铜绿麒麟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