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姑草,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漆姑草Sagina japonica (Sw.) Ohwi[Spergula japonica Sw.]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广西等地。具有凉血解毒,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漆疮,秃疮,湿疹,丹毒,瘰疬,无名肿毒,毒蛇咬伤,鼻渊,龋齿痛,跌打内伤。
基本信息
牛毛粘、瓜槌草、蛇牙草、牙齿草、沙子草、大龙叶、羊儿草、小叶米粞草、踏地草、风米莱、虾子草、大龙草、虫牙草、地松、地兰、胎乌草、虎牙草。
全草。
味苦、辛,性凉。
归肝、胃经。
凉血解毒,杀虫止痒。
用于漆疮,秃疮,湿疹,丹毒,瘰疬,无名肿毒,毒蛇咬伤,鼻渊,龋齿痛,跌打内伤。
1、治漆疮:取漆姑草捣汁二分,和芒硝一分。涂之。(《外台》引《必效方》)
2、治毒蛇咬伤:漆姑草、雄黄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3、治瘰疬溃烂:羊儿草配五倍子树根(去皮)、野黄花根共捣绒敷。
4、治丸子烂痒:羊儿草配九子连环草、昆布、海藻、金针花头共捣绒敷。(3-4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60年)
5、治牙痛:漆姑草叶捣烂,塞入牙缝。(《湖南药物志》)
6、治目有星翳:漆姑草加韭菜根捣烂,用纱布包裏塞鼻。(《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7、治慢性鼻炎,鼻窦炎:鲜漆姑草全草捣烂塞鼻孔,每日1次,连用1星期。(《浙南本草新编》)
8、治呕血,咯血:漆姑草0.9g,秋石9g。共研细末,浓茶送服。(《安徽中草药》)
内服:煎汤,10-30g;研末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孕妇忌服。
4-5月间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生药,拣去杂质,洗净泥沙,切碎,晒干。
漆姑草:一年生小草本,高10-15cm。茎纤细,由基部分枝,丛生,下部平卧,上部直立,无毛或上部稍被腺毛。单叶对生;叶片线形,长5-20mm,宽约1mm,具1条脉,基部抱茎,合生成膜质的短鞘状,先端渐尖,无毛。花小形,通常单一,腋生于茎顶;花梗细小,直立,长约1-2.5cm,疏生腺毛;萼片5,长圆形乃至椭圆形,长1.5-2mm,先端钝圆,稍微呈兜状依附于成熟的蒴果,背面疏生腺毛乃至无毛,具3条脉,边缘及先端为白膜质;花瓣5,白色卵形,先端圆,长约为萼片的2/3左右;雄蕊5;子房卵圆形,花柱5。蒴果广椭圆状卵球形,比宿存萼片稍长或长出1/3左右;通常5瓣裂,裂瓣椭圆状卵形,先端钝。种子微小,褐色,圆肾形,长0.4-0.5mm,两侧稍扁,背部圆,密生瘤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于山地或田间路旁阴湿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广西等地。
全草长10-15cm。茎基部分枝,上部疏生短细毛。叶对生,完整叶片圆柱状线形,长5-20mm,宽约1mm,先端尖,基部为薄膜连成的短鞘。花小,白色,生于叶腋或茎顶。蒴果卵形,5瓣裂,比萼片约长1/3。种子多数,细小,褐色,圆肾形,密生瘤状突起。气微,味淡。
1、《本草拾遗》:“主漆疮,亦主溪毒疮。”
2、《本草经疏》:“主大人小儿丹毒。治一切血热为病之要药也。”
3、《本草汇言》:“治热血疥癣风毒疮疹之药也。前人治一切热毒恶疮,秃疮,虫疹及大人小儿丹毒,龋齿并诸虫,毒水成疮。捣汁和酒服即见效也。”
珍珠草Sagina japonica(Sweet) Ohwivar.parviflora(Burtt-Davy) C. Y. Wu其形态特征与前种极相近似,主要区别在于本种的花较前种更小。分布于云南省。其全草亦可作漆姑草入药。
[1-3]
剪秋罗为石竹科、剪秋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全株被柔毛。根簇生,纺锤形,稍肉质。茎直立,…
大蔓樱草是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株被柔毛和腺毛。茎俯仰,多分枝,长20-40厘…
须苞石竹是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叶片披针形,顶端急尖,…
繁缕 Vill.)是石竹科、繁缕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可达30厘米。常带淡紫红色,叶片宽卵形或卵形,…
剪春罗 Mabb.)是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全株近无毛。根簇生,细圆柱形,…
鹅肠菜 Scop.),是石竹科繁缕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茎上升,多分枝,…
狗筋蔓 Roth)是石竹科蝇子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倒向绵毛;根簇生,稍肉质;茎分枝,…
长蕊石头花是石竹科、石头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粗壮,木质化,淡褐色至灰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