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黑鹮

黑鹮(学名:Pseudibis papillosa):是鹳形目鹮科动物。体长600-680毫米,是一种大型涉禽。特征为头裸出,皮肤黑;体羽几乎全为深褐色,内侧小覆羽白,肩部具白色斑块,腿红色,颈背具浅蓝色斑块。通体体羽深褐,两翼及尾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下体无栗色。 虹膜橙红色,嘴铅蓝黑色,脚和趾淡粉红色。

栖息于湖边、河岸、沼泽、河床、水稻田、浅的水塘和农耕地上。喜在较干燥的平原耕地、残茬地、干河堤等处活动,偶然也到沼泽地。留鸟。常单独活动。性孤僻而宁静,不爱鸣叫,活动时悄然无声。习性类似白鹮,但较少结群,主食昆虫,兼食蛇和青蛙,也啄食多种成熟的农作物。曾在中国西南及东南亚有分布,仅存于印度支那及婆罗洲。全球种群呈下降趋势。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黑鹮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鹳形目

科:

鹮科

属:

黑鹮属

种:

黑鹮

亚种:

无亚种

物种简史

该物种最初由托明克(Temminck)于1824年命名,他将其置于鹮属中。根据优先原则将物种的属名放在首位。黑鹮(P. papillosa)包括一个亚种——黑鹮白肩亚种(P. papillosa davisoni)。从1970年开始,这两个亚种被视为不同的物种,即黑鹮和白肩黑鹮(Pseudibis davisoni)。尽管它们的属性密切相关,在冠部和上颈部可以看到两个物种之间的主要形态差异。黑鹮在冠后部有一片红色裸皮,但白肩朱鹮缺失。成年黑鹮头部中间有一段狭窄明亮的红色,在后枕上变得更宽,而成年白肩朱鹮有头部中间裸露部分是淡蓝色,延伸到身后,并在上颈部形成一个完整的项圈。


形态特征

黑鹮是一只长着大腿的黑色大鸟,嘴长而细,向下弯曲,脚较短,胫下部裸出。通体灰褐色。颈部和身体为棕色,无光泽。肩膀上有突出的白色斑点。飞羽和尾羽黑色,具金属蓝绿色光泽。头裸露,黑色,无毛的头顶部有一片鲜红色的疣状皮肤,是一个三角形的红色斑,前端位于冠顶部,底部位于成年鸟类中形成的颈背后面。内侧小翅覆羽白色,在肩部形成一白斑。

虹膜橙红色,嘴蓝色或铅蓝色,后枕部淡蓝色,向两侧延伸,与红色的喉相连、脚本和趾淡桃红色。在繁殖季节,嘴和腿由灰色变成红色。脚趾有一个边缘膜,底部有轻微的蹼状。

幼鸟通体暗褐色,无金属光泽,头顶、头和喉被羽。最初没有裸露的头和红色冠斑,成鸟后长成。

大小量度:体长600-680毫米,嘴峰156-192毫米,翅393-428毫米,尾192-208毫米,跗蹠91-99毫米。 [3-4]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于湖边、河岸、沼泽、河床、水稻田、浅的水塘和农耕地上。


生活习性

留鸟。常单独活动。性孤僻而宁静,不爱鸣叫,活动时悄然无声。习性类似白鹮,但较少结群,通常成对或一家族群活动,有时则单个。当从地上起飞时,叫声奇怪而具特性。在繁殖季节,鸣声则响亮而特别。觅食时,在沼泽地和沿着泥泞的河岸,天热时亦见于收割后的稻田中。通常在湿地边缘觅食少量。主要以蝗虫,蚱蜢、蜗牛、甲壳类小蛇和青蛙为食,也啄食多种成熟的农作物和植物种子。


分布范围

原产地: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游荡:孟加拉国和中国;不确定:缅甸。

是印度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邦以及恒河平原的常见的繁殖鸟类。 活动范围延伸到印度南部,但在半岛或斯里兰卡的最东南部的森林地区或干旱地区没有发现。在中国云南省分布状况不明,19世纪云南西南部有记录。

黑鹮分布图


繁殖方式

黑鹮通常在树上筑巢,单独或在同一棵树上由3-5对组成的小群落。繁殖季节是变化的,但最常见的是在3-10月之间,并且趋向于季风之前。当成对结合时,雌鸟会从雄鸟口中获取食物。雄鸟选择巢址。巢穴主要是一个大型平台,直径35-60厘米,深约10-15厘米。老巢被重复使用,也重复采用秃鹰等鸟类的弃巢。巢内铺有松散的稻草,即使在孵卵时也会时常添加新鲜材料。巢穴通常位于地面以上6-12米的高度,位于巨榕或菩提榕树上,通常靠近人类居住地。近代,这些鸟类也采用了在拉贾斯坦邦部分地区的电力铁塔筑巢。在树上交配,从不在地上。每窝产卵2-4枚,颜色为浅蓝绿色,被有稀疏的淡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63毫米×43.2毫米。雄雌亲鸟共同孵化,孵化期33天。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由于狩猎和栖息地丧失,巴基斯坦的物种数量大幅下降。 该物种在印度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传统上它们被当地农民所容忍和保护。该物种在野外被认为是安全的,在一些动物园,包括德国法兰克福,新加坡(裕廊公园)的动物园已经成功繁殖。有一只在柏林动物园已经养殖了30年。

查看全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鹮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白鹮:体长67-75厘米,通体白色。头部裸露部分至上颈黑色,背腰、尾上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嘴黑,…
  • 黑鹮:是鹳形目鹮科动物。体长600-680毫米,是一种大型涉禽。特征为头裸出,…
  • 黑头白鹮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近危物种。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今颚总目,体型较大的一种涉禽,…
  • 粉红琵鹭:体高87厘米,翼展127厘米,体重1300克,寿命10年。是一种大型涉禽。脚很长,喙长而…
  • 隐鹮是栖息在荒芜、半沙漠或岩石环境的一种朱鹭。体长70-80厘米,身体呈光泽黑色,红色的面部及头部…
  • 圣鹮头、颈黑色,身体白色,初级和次级飞羽尖端黑色。喙长且厚、黑色下弯,跗蹠与趾黑色。…
  • 秃鹮是栖息在南部非洲辽阔草原及山区半沙漠的鸟类。…
  • 噪鹮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