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山野豌豆

山野豌豆,别名:落豆秧、山黑豆、透骨草,湖北方言为野木耳,拉丁文名:Vicia amoena Fisch. ex DC.豆科、野豌豆属多年生草本,全株疏被柔毛,稀近无毛。茎具棱,多分枝,斜升或攀援。山野豌豆为优良牧草,蛋白质可达10.2%,牲畜喜食。民间药用称透骨草,有去湿,清热解毒之效,为疮 洗剂。本种繁殖迅速,再生力强,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及绿肥作物之一。其花期长,色彩艳丽亦可作绿篱、荒山、园林绿化,建立人工草场和早春蜜源植物。全草:甘、苦,平。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有助于治风湿关节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山野豌豆

别名:

落豆秧、豆豌豌…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豆目

亚目:

蔷薇亚目

科:

豆科

亚科:

蝶形花亚科

族:

野豌豆族

属:

野豌豆属

种:

山野豌豆

分布区域:

中国东北及内蒙…

功效:

去湿,清热解毒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植株被疏柔毛,稀近无毛。主根粗壮,须根发达。茎具棱,多分枝,细软,斜升或攀援。偶数羽状复叶,长5-12厘米,几无柄,顶端卷须有2-3分支;

托叶半箭头形,长0.8-2厘米,边缘有3-4裂齿;小叶4-7对,互生或近对生,椭圆形至卵披针形,长1.3-4厘米,宽0.5-1.8厘米;先端圆,微凹,基部近圆形,上面被贴伏长柔毛,下面粉白色;沿中脉毛被较密,侧脉扇状展开直达叶缘。

总状花序通常长于叶;花10-20 (-30) 密集着生于花序轴上部;花冠红紫色、蓝紫色或蓝色花期颜色多变;花萼斜钟状,萼齿近三角形,上萼齿长0.3-0.4厘米,明显短于下萼齿;旗瓣倒卵圆形,长1-1.6厘米,宽0.5-0.6厘米,先端微凹,瓣柄较宽,翼瓣与旗瓣近等长,瓣片斜倒卵形,瓣柄长0.4-0.5厘米,龙骨瓣短于翼瓣,长1.1-1.2厘米;子房无毛,胚珠6,花柱上部四周被毛,子房柄长约0.4厘米。

荚果长圆形,长1.8-2.8厘米,宽0.4-0.6厘米。两端渐尖,无毛。种子1-6,圆形,直径0.35-0.4厘米;种皮革质,深褐色,具花斑;种脐内凹,黄褐色,长约种子周长的1/3。花期4-6月,果期7-10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7500米草甸、山坡、灌丛或杂木林中、湖北长江春天常见植物。


分布范围

产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河南、湖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朝鲜、日本、蒙古国亦有。


栽培技术

狭技术

山野豌豆的适应性强,播种期从3月至10月均可。但在北方草原区,春旱少雨以雨季播种为好,保苗率高,种子千粒重17.9克,每千克有5.58万粒。种皮坚硬,透水性差,硬实率一般在50~70%,发芽率低,条播行距60厘米,播量3.5~5千克,由于山野豌豆苗期生长慢,可以和一年生燕麦等间作,即保证了当年的收入,由保护了山野豌豆不受其它杂草的危害。

人工草地可以和老芒麦、无芒雀麦、披碱草、扁穗冰草等多年生禾草混播,不仅能提高牧草品质,增加禾本科牧草的氮素来源,也使细长的茎蔓有所依附,减少地面郁闭,防止下部叶片脱落,从而提高山野豌豆的产量。山野豌豆的种子产量不高,结实不集中,成熟后易炸荚,一般应在荚果变黄后及时采收。

白粉病,为害叶、花、果,发病初期喷胶体硫或甲基托布津液。冬末清园,处理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红天蛾,幼虫为害叶。忌连作及与同科作物间作。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本种为优良牧草,蛋白质可达10.2%,牲畜喜食。民间药用称透骨草,有去湿,清热解毒之效,为疮 洗剂。

全草:甘、苦,平。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

山野豌豆营养丰富,花期叶含粗蛋白为21.29%,比一般紫花苜蓿高;粗纤维叶含20.62%,低于紫苜蓿,茎含42.09%,比沙打旺低,所以各种家畜都喜食。无论青饲、放牧或调制干草均为优质牧草。山野豌豆所含必需氨基酸苗期从0.18~1.41%,花期为0.18~1.21%,均比紫苜蓿和沙打旺高,是营养丰富的有利牧草之一。

山野豌豆叶繁茂,每株有复叶30~80个,每复叶有小叶8~14个,苗期小叶面积为1平方厘米,花期为2平方厘米,叶面积系数可达3~5。盛花期亩产青草2000~3700千克。由于叶量大覆盖度大,有利于保持土壤表面水分,据测定,在相同条件下,山野豌豆覆盖地面的土壤表层含水率比紫花苜蓿高0.32%,说明山野豌豆茎叶稠密,可减少水土表层的蒸发。山野豌豆根系发达,入土深,可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故比较耐旱,其耐旱性能可和沙打旺媲美。

山野豌豆图片 山野豌豆(《东北药植志》)

【异名】: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涝豆秧(《国产牧草植物》),山黑豆(《东北药植志》),透骨草、草藤(《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野豌豆的嫩茎叶。

【采集】:7~9月间采收植株上部的嫩茎叶,晒干。

药材鉴别:干燥茎呈四棱形;质脆易折断。叶为双数羽状复叶,多卷曲皱缩,叶轴先端有卷须。残留小花呈蓝色或紫色;偶有荚果,呈棕色或深棕色,内含黑色种子。气微,味淡。

该品及同属植物广布野豌豆和假香野豌豆的全草,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均作透骨草使用。

性味: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温。"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治风湿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

①《东北药植志》:"疗热毒。软坚。外用洗风湿、风气疼痛、毒疮。"

②《吉林中草药》:"活血止痛,败毒燥湿。"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治腰腿疼痛,大骨节病关节痛,筋骨麻木,扭挫伤,闪腰岔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克(鲜者50~75克)。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化学成分:凤仙的发芽嫩枝含吲哚-3-乙腈(Indole-3-ace-tonitrile)。茎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缔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叶含1,2,4-三 羟基萘-4-葡萄糖甙(1,2,4-TrihydroxynaphCha-lene-4-glucdoside)与山柰酚及山亲酚-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凤仙全草含对羟基苯甲酸、龙胆酸(gentisic acid)、阿魏酸(ferukic acid )、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另含东莨菪素(scopoletin)。叶含肉桂酸酯类、山柰素-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及山柰素。茎含山柰素-3-葡萄糖甙、槲皮素、天竺葵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翠雀花素(delphinidin)。

此外,地上部分含指甲花醌(lawsone)及指甲花醌甲醚。

选方:

① 治风湿痛:山野豌豆、菖蒲适量,煎水熏洗。

② 治无名肿毒:山野豌豆适量。研细末,用蜡调敷。

③ 治阴囊湿疹:山野豌豆、花椒、艾叶各15克。煎水熏洗,每日一次。(选方出《吉林中草药》)

实用方法:

透骨草60克鲜者加倍,加水2~2.5升,煎煮 20分钟后,取汤汁待温度适宜时外洗头发

用法用量:每日1次,连洗7日为1个疗程

功效:治疗中亦可用洗发剂洗发,但必须洗发后再用透骨草煎剂洗发 1次。

其花期长,色彩艳丽亦可作绿篱、荒山、园林绿化,建立人工草场和早春蜜源植物。

查看全部

野豌豆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大巢菜,正名:大野豌豆,别名:薇、薇菜、大巢菜、山扁豆、山木樨,拉丁文名:Vicia gigant…
  • 蚕豆,豆科野豌豆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蚕豆株高为30—180厘米。主根系发达,根系为圆锥形,茎为草质茎,…
  • 救荒野豌豆是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5 厘米。茎具棱,被微柔毛。…
  • 小巢菜,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小巢菜Viciahirsuta S.F.Gray的全草。…
  • 东方野豌豆,异名透骨草、日本野豌豆,多年生草本。茎有棱,匍匐、蔓生或攀援。偶数羽状复叶,…
  • 歪头菜是豆科野豌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壮材质接近木质,须根发达,表皮黑褐色;通常数茎丛生,具棱,…
  • 长柔毛野豌豆是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攀援或蔓生,植株被长柔毛,长可达150厘米,茎柔软,有…
  • 是一种豌豆类草本植物。多年生缠绕草本,高1.5-2米。茎纤细,自基部分支,具棱,疏被长柔毛或近无毛…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