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太平鸟科

太平鸟科(学名:Bombycillidae)为鸟纲雀形目的一科鸟类,共有1属 3种 6个亚种。中国有2种。属小型雀类。体羽松软,头部有一簇柔软的冠羽,嘴短,略呈钩状。栖息于平原至山地的多种林型内,树栖性。繁殖期的领域性不强,非繁殖期结群活动,有迁徙行为。在高树上以枯枝、草茎等编巢。每窝产卵3-7枚,由双亲轮流或以雌鸟为主孵卵,卵的孵化期约15天,育雏期10余天。以浆果为主食,兼食昆虫。分布于古北界及新北界。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太平鸟科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太平鸟科

属:

种:

亚种:

亚种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古北界及…

外形特征

太平鸟科仅1属3种。属小型雀类。体羽松软,羽色多不艳丽,一般以灰褐、黑、灰为主。头顶具一簇长而尖的冠羽。嘴短、基部宽阔,上、下嘴的前端成弧形,嘴尖端微具缺刻。鼻孔圆形,被以盖膜。两翅尖长,初级飞羽10枚,第一枚退化为极小的短羽,次级飞羽羽轴延长成红色蜡质突起。尾短,呈方形或圆形。尾羽末端通常有红色或黄色端斑。跗蹠短细而弱,前缘被盾状鳞,爪长而曲。雌雄相似。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中。迁徙及越冬期间成小群在针叶林及高大的阔叶树上觅食,常与太平鸟混群活动。常数十只或数百只聚集成群。性情活跃,不停地在树上跳上飞下。除饮水外,很少下地。以植物果实及种子为主食,兼食少量昆虫。


分布范围

太平鸟科(分布图)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


繁殖方式

每年4-6月份开始繁殖,在高树上编巢,以枯枝、草茎、树枝、苔藓、枯草等为巢材,巢内铺垫羽毛、草茎等,巢呈碗状。每窝产卵3-7枚,由双亲轮流或以雌鸟为主孵卵,卵的孵化期约15天,雏鸟晚成性,育雏期10余天。


亚种分化

(3种)  1.雪松太平鸟(学名:Bombycilla cedrorum)

2.太平鸟(学名:Bombycilla garrulus)

3.小太平鸟(学名:Bombycilla japonica)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近危(NT)——1种;低危(LC)——2种。

中国物种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查看全部

太平鸟科

放大图片+

太平鸟科 - 太平鸟属

放大图片+

相关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绣眼鸟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的97种鸟类的统称。体形小,体长90~122毫米;嘴小,为头长的一半,…
  • 灰山椒鸟:体长18-20厘米。上体灰色或石板灰色,两翅和尾黑色,翅上具斜行白色翼斑,外侧尾羽先端白色。…
  • 旅鸫是雀形目、鸫科的鸟类,共有7个亚种。体形较大;嘴形较窄,嘴长几为头长的一半;嘴须发达;翅形尖,…
  • 笛声鹪鹩属小型鸟类。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鼻孔裸露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
  • 绿胸八色鸫:是雀形目八色鸫科的鸟类,共有12个亚种。体长为16-18厘米,体重65-69克。体型圆胖,…
  • 旋木雀是旋木雀科旋木雀属的一种动物。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平均重10克。嘴长而下曲,…
  • 黑卷尾是雀形目卷尾科一属,又称铁练甲、铁燕子、铁林哥、羊蹄刺、榨油郎,…
  • 体小而色彩艳丽的太阳鸟。雄鸟:顶冠及上体闪辉深绿色,脸颊深铜红色,腹部黄,喉及胸橙褐。…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