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叶榕(学名:Ficus heteromorpha)为桑科榕属下的一个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红褐色,节短。叶多形花期4-5月,果期5-7月,榕果光滑。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北至陕西、湖北、河南,生于山谷、坡地及林中。秋季采摘果实、采收根或伞株,洗净,鲜刷或干燥可入药,也是重要的经济树种。
基本信息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红褐色,节短。叶多形,琴形、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2-7厘米,先端渐尖或为尾状,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表面略粗糙,背面有细小钟乳体,全缘或微波状,基生侧脉较短,侧脉6-15 对,红色;叶柄长1.5-6厘米,红色;托叶披针形,长约1厘米。榕果成对生短枝叶腋,稀单生,无总梗,球形或圆锥状球形,光滑,直径6-10毫米,成熟时紫黑色,顶生苞片脐状,基生苞片3枚,卵圆形,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中;雄花散生内壁,花被片 4-5,匙形,雄蕊2-3;瘿花花被片5-6,子房光滑,花柱短;雌花花被片4-5,包围 子房,花柱侧生,柱头画笔状,被柔毛。瘦果光滑。花期4-5月,果期5-7月 。
生于山谷、坡地及林中 。
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北至陕西、湖北、河南 。
经济价值:茎皮纤维供造纸;榕果成熟可食或作果酱;叶可作猪饲料。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果实、根或全株。
【采收季节】秋季采摘果实、采收根或伞株,洗净,鲜刷或干燥 。
【性味】甘、酸,温。
【功能】补血,下乳。
【主治】脾胃虚弱,缺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剂10~30g,炖肉吃,30~60g 。
山西省中条山区为分布的北界,是本省一稀有种。因为本种生态环境要求局限,使其分布范围狭小,个体数量较少,零散分布在沟谷落叶阔叶林下 。
保护价值:为亚热带第三纪残遗植物,对于植物系统演化、物种起源与发展、植物区系地理分析具有特殊意义。树皮含纤维素21%~51%,供造纸及人造棉;根入药有退热止痢和治牙痛的功效;果实可食。
保护对策:纳入蟒河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之列,在其生长地围栏设标加强保护;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可引种栽培。
保护级别:建议列为省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
黄毛榕是桑科榕属的植物。小乔木或灌木,高约4-10米,树皮灰褐色。叶互生,纸质,广卵形。榕果腋生,…
琴叶榕是桑科榕属木本植物。小枝条附着有短柔毛;叶片厚,为提琴形或倒卵形;花朵为椭圆形,花柱侧生,…
榕属,是桑科内的其中一属,也是榕族的唯一属。包含约1000种的树木、灌木及藤本植物等。原为热带雨林…
枕果榕是桑科、榕属乔木,高10-15米,无气生根。树皮灰白色;嫩枝密被黄褐色短丛卷毛。叶革质,长椭…
笔管榕是桑科、榕属落叶乔木,有时有气根;树皮黑褐色,小枝淡红色;叶互生或簇生,近纸质,无毛,…
印度榕,别名橡皮树,桑科榕属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株高30米;树皮灰白色,平滑;叶厚革质,…
异叶榕为桑科榕属下的一个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红褐色,节短。…
柳叶榕是桑科、榕属小乔木,具乳液。叶通常互生,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全缘,无毛,托叶合生,包被于顶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