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蓝胸鹑

蓝胸鹑(学名:Synoicus chinensis):是雉科蓝胸鹑属的鸟类,体形小于普通鹌鹑,全长12厘米,体重35-48克。在羽色上,雌雄差异很大;雄鸟羽色十分鲜明显耀,喉部中央具一大型黑斑,围以白色;胸部蓝色;腰部至尾下覆羽栗紫色;雌鸟羽色与普通鹌鹑近似。

栖息于平原以及低山地带,常栖息在河边的草地和沼泽的高芦苇内,也在灌丛、竹林的边缘成小群游荡。飞翔快速,沿着直线低飞。以谷粒、草籽、昆虫、蜘蛛等为食。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从印度至菲律宾,南达印度尼西亚,直至澳大利亚。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蓝胸鹑

别名:

亚洲蓝鹌鹑、桂…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鸡形目

科:

雉科

属:

蓝胸鹑属

种:

蓝胸鹑

亚种:

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雄鸟:头顶以至后颈上部暗棕褐色,羽基黑褐色;头顶中央具浅黄色纵纹;额、眼先、眼纹及颈侧均蓝灰色;眼先下有一白纹,后伸至眼;颊纹黑色;在此纹下的颊部白色;后颈下部、肩和背等均暗棕褐色,杂以黑色虫蠹斑及较粗的横斑,背羽常具浅黄近白的羽干纹;尾上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亦栗褐,杂以黑褐色细斑;大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的羽端并缀有赤栗色;初级覆羽以及外侧所有飞羽均黄褐色,无斑;尾赤栗色。颏和喉黑色,由其后侧角向上伸出一条黑纹连到耳羽;前颈白色,后围以黑色窄缘;胸部蓝灰色,在中央有赤栗色混入;两胁蓝灰色,稍杂以赤栗色;腹部以至尾下覆羽均为赤栗色;腋羽中等长,略显银灰白色,羽端红色。

雌鸟:羽色与鹌鹑近似。头顶黑褐色,但范围窄,羽缘黄褐;头顶中央贯以浅黄色纵纹。上背暗棕褐色,具白色羽干纹,羽端具黑斑;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均黑褐色,杂以浅棕褐色横斑,并具宽阔的浅黄色羽干纹。翅上内侧覆羽大都棕褐,杂以黑色横斑,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无斑,最外侧初级飞羽狭缘以白色。头和颈的内侧黄褐;颏及喉的上部白色,杂以黄褐色,喉的下部浅黄褐色;胸部和两胁黄褐色,具黑褐色细横斑,这与鹌鹑具黑褐色纵纹的情况显然有别。腹淡黄色;围肛羽白色微黄,羽基暗灰褐色;尾下覆羽黄褐色,具黑褐色横斑。

虹膜朱红到深红色(♂)或褐色(♀);嘴黑色,边缘淡黑色;跗蹠和脚趾鲜黄色;爪鲜褐色。

大小量度:体长120-140毫米;嘴峰:9-11毫米;翅:65-78毫米;尾20-25毫米;跗蹠:20-24毫米。(注:雄性-♂;雌性-♀)

蓝胸鹑(雄)

蓝胸鹑(雌)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于平原以及低山地带,河边的草地和沼泽的高芦苇内,平原或山地的河沟水域边缘的草丛中,亦常见于竹林和稀疏的矮树丛中。也在灌丛、竹林的边缘成小群游荡。罕见于中国南部及东部低海拔的草地、灌木丛及稻田。


生活习性

为留鸟或夏候鸟。晨昏时出没于空旷地觅食谷粒、草籽等,也吃昆虫、蜘蛛,嗜食白蚁。飞翔快速,沿着直线低飞。以谷粒、草籽、昆虫、蜘蛛等为食。叫声为悦耳的的双哨音ti-yu, ti-yu声。


分布范围

原产地:澳大利亚、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东帝汶和越南。

引进:关岛。

蓝胸鹑分布图

中国自西向东见于云南的新平、富宁、绿春、元阳、金平,贵州的平塘,广西的北海、合浦、贵港、百色,广东的广州,海南,福建的邵武、武夷山和台湾的山地,此外在山东威海也有报道。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蓝胸鹑繁殖于6-8月,营巢于平原、低山丘陵和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巢多置于地面天然凹坑内。每窝产卵4-8枚,卵的颜色为淡橄榄褐色或淡黄色,有时有细而稀疏的暗色斑点。大小为22.9-27.7×17.3-20.4毫米。孵化期为16天。


亚种分化

1.

蓝胸鹑指名亚种

Coturnix chinensis chinensis

2.

蓝胸鹑北领地亚种

Coturnix chinensis colletti

3.

蓝胸鹑俾斯麦亚种

Coturnix chinensis lepida

4.

蓝胸鹑婆罗洲亚种

Coturnix chinensis lineata

5.

蓝胸鹑小巽他群岛亚种

Coturnix chinensis lineatula

6.

蓝胸鹑新几内亚山地亚种

Coturnix chinensis novaeguineae

7.

蓝胸鹑爪哇亚种

Coturnix chinensis palmeri

8.

蓝胸鹑尼科巴亚种

Coturnix chinensis trinkutensis

9.

蓝胸鹑东澳亚种

Coturnix chinensis victoriae

10.

蓝胸鹑新几内亚亚种

Coturnix chinensis papuensis

[3-4]

查看全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雉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蓝鹇是雉科、鹇属一种大型雉类。体长50-80厘米。雄鸟头颈黑色,羽冠白色,有时杂以黑斑;脸红色,…
  • 绿孔雀是鸡形目雉科孔雀属鸟类,别名:孔雀、越鸟、爪哇绿孔雀。雄性绿孔雀全身呈翠绿色,并反紫铜色光。…
  • 环颈雉是雉科、雉属的一种走禽,共有30个亚种。体重900-1050克,体长53-89厘米。…
  • 褐胸山鹧鸪:雄鸟体长22厘米,体重310克;雌鸟体长23厘米,体重220-275克。前额皮黄白色,…
  • 灰胸竹鸡为雉科竹鸡属的鸟类,俗名华南竹鹧鸪、泥滑滑、山菌子、竹鹧鸪、普通竹鸡。灰胸竹鸡喙黑色或近褐…
  • 体大的灰褐色鹑类。胸灰色具黑色细纹。与相似种类四川雉鹑不同处在于栗色喉块外缘近白。有猩红色眼周裸皮。…
  • 野火鸡有一能伸缩的象鼻怪味火鸡餐火鸡,亦称“象鼻鸡”、“吐绶鸡”、“七面鸟”,古时均为野生禽鸟,多…
  • 褐胸山鹧鸪:雄鸟体长22厘米,体重310克;雌鸟体长23厘米,体重220-275克。前额皮黄白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