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学名:Cuculus micropterus):是中型鸟类,体长31-34厘米。头顶和后颈暗灰色;头侧浅灰,眼先、颏、喉和上胸等色更浅 ;上体余部和两翅表面深褐色 ;尾与背同色,但近端处具一道宽黑斑。下体自下胸以后均白,杂以黑色横斑;翅形尖长;尾具宽阔的近端黑斑,翅缘白而无斑;下体横斑较粗,达3-4毫米宽,且较疏,斑距超过5 毫米。

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易见到。叫声格外洪亮,四声一度,音拟“快快布谷”。每隔2-3秒钟一叫,有时彻夜不停。杂食性,啄食松毛虫、金龟甲及其他昆虫,也吃植物种子。不营巢,在苇莺、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广泛分布于东南亚,远达俄罗斯远东,东到日本,南达印度、缅甸、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大巽它群岛。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四声杜鹃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鹃形目

科:

杜鹃科

亚科:

杜鹃亚科

属:

杜鹃属

种:

四声杜鹃

亚种:

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四声杜鹃额暗灰沾棕,眼先淡灰色,头顶至枕暗灰色,头侧灰色显褐。后颈、背、腰、翅上覆羽和次级、三级飞羽浓褐色。初级飞羽浅黑褐色,内侧具白色横斑;翼缘白色,中央尾羽棕褐色,具宽阔的黑色近端斑,先端微具棕白色羽缘。沿羽干及两侧具棕白色斑块,羽缘微具棕色。其余尾羽褐色具黄白色横斑;羽干及两侧尾端和羽缘白色,沿羽干斑块较中央尾羽大而显著。颏、喉、前颈和上胸淡灰色。胸和颈基两侧浅灰色,羽端浓褐色并具棕褐色斑点,形成不明显的棕褐色半圆形胸环。下胸、两胁和腹白色,具宽的黑褐色横斑,横斑间的间距也较大。下腹至尾下覆羽污白色,羽干两侧具黑褐色斑块。

大小量度:体重♂100-146克,♀90-138克;体长♂312-335毫米,♀300-330毫米;嘴峰♂23-28毫米,♀23-26毫米;翅♂180-215毫米,♀183-216毫米;尾♂146-182毫米,♀148-170毫米;跗跖♂18-29毫米,♀19-26毫米。 (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身环境

四声杜鹃栖息于山地森林和山麓平原地带的森林中,尤以混交林、阔叶林和林缘疏林地带活动较多。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地边树上。


生活习性

四声杜鹃游动性较大,无固定的居留地。性机警,受惊后迅速起飞。飞行速度较快,每次飞行距离也较远,出没于平原以至高山的大森林中,非常隐蔽,往往只听到其从树丛中发出的鸣叫声而看不见鸟。鸣声宏亮,四声一度,每度反复相隔2-3秒钟,常从早到晚经久不息,尤以天亮时为甚。叫声似“gue-gue-gue-guo”象汉语四个字音,故人们选过不少的四字语句来给此杜鹃命名。其鸣叫的高潮期直延至7月。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毛虫,这种食性在其他鸟类中很少见。尤其喜吃鳞翅目幼虫,如松毛虫,树粉蝶幼虫、蛾类等,兼有金龟虫甲、虎虫甲,有时也吃植物种子等少量植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菲律宾、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四声杜鹃分布图


繁殖方式

四声杜鹃的繁殖期为5-7月。自己不营巢,通常将卵产于大苇莺、灰喜鹊、黑卷尾、黑喉石鹃等鸟巢中,由义亲代孵代育。四声杜鹃在中国是夏候鸟。海南岛为留鸟。4-5月迁到繁殖地,8-9月开始离开繁殖地往越冬地迁徙。

四声杜鹃4月份在华南及长江流域可听知它的到达;5-6月为产卵期,卵寄孵于雀形目鸟类巢中,其寄主中国已记录有大苇莺、灰喜鹊、黑卷尾等。在香港、澳门一带,四声杜鹃以黑卷尾作寄主,四声杜鹃输卵是淡粉红色而接近白色,钝端有锈红色云状斑,大小与大杜鹃卵相仿。在长江流域灰喜鹊是这种杜鹃的常见寄主,常见灰喜鹊的幼雏被这种杜鹃的幼雏排挤出而摔死的情况。至于寄主对四声杜鹃置入的卵并不是一一接受的,在澳门附近一林中常见树下地面被黑卷尾推出巢外而摔碎的、新鲜杜鹃卵,亦曾见黑卷尾群起冲击飞来之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大都在9月末、10月初离开中国大陆,偶有迟至11月初的。

查看全部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杜鹃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渡渡鸟,或作多多鸟,又称毛里求斯多多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
  • 竹鸡亦称“泥滑滑“竹鹧鸪“或“扁罐罐”。属鸡形目,雉科。该鸟羽色艳丽。为国内特有的观赏鸟类,…
  • 鵎鵼:又名巨嘴鸟。体长约67厘米,嘴巨大,长17~24厘米,宽5~9厘米,形似嘴刀。嘴非常漂亮,上…
  • 河乌是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羽色黑褐或咖啡褐色,体羽较短而稠密。嘴较窄而直,…
  • 林鹬是鸻形目鹬科鹬属鸟类。林鹬成鸟夏羽头和后颈黑褐色,具白色细纵纹,长眉纹白色,…
  • 骨顶鸡,鹤形目秧鸡科骨顶属鸟类。骨顶鸡为中型游禽,像小野鸭。其喙长度适中,高而侧扁;头具额甲,白色,…
  • 鹤鸵:鹤鸵目、鹤鸵科的鸟类,共有1属3种,又称“食火鸡”。体型高大,头顶具保护性角质头盔。…
  • 麝雉,又名爪羽鸡,属于鹃形目麝雉科麝雉属的鸟类动物。麝雉的大小和普通的雉鸡差不多,体长65厘米左右,…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