髭脉桤叶树 (学名:Clethra barbinervis S. et Z.)是桤叶树科,桤叶树属落叶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色,平滑;嫩枝茶褐色,芽卵圆形,顶端尖,鳞片卵状披针形,叶片薄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稀为长圆形,叶柄疏被平展疏柔毛。总状花序3-6枝成圆锥花序,花序轴和花梗均密被锈色星状绒毛及混杂于其中成簇的密或稀疏的微硬毛;苞片早落;裂片卵形,花瓣白色,芳香,倒卵状长圆形,花药倒箭头形,花柱紫黑色,蒴果近球形,种子淡黄色,卵圆状长圆形,近于扁平,7-8月开花;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山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和台湾。日本、朝鲜也有分布。生长于山地疏林中,常见于山地阳坡。常伴有花香、檵木、短柄枹和灌木丛等。土壤为黄红壤或棕红壤,在腐殖质层厚的地方、林分郁闭度0.6左右、光照条件好的地方生长良好。
髭脉桤叶树具有抗旱、抗寒、吸毒力强是改善环境的优良树种之一。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髭脉桤叶树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2-10米,树皮灰色,平滑;嫩枝茶褐色,初密被星状绒毛,有时杂有单毛,渐长被毛稀疏,老枝无毛。芽卵圆形,顶端尖,长7毫米,鳞片卵状披针形,密被星状细柔毛。叶薄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稀为长圆形,长6-15厘米,宽3-6.5厘米,先端骤然短尖至渐尖,基部窄楔形,嫩叶上面被星状柔毛,其后无毛,下面密被星状柔毛及平展或稍卷曲的疏柔毛,其后仅沿脉有疏柔毛或近于无毛,侧脉的腋内有白色髯毛;边缘除近基部全缘外,具锐尖锯齿,中脉在上面下凹,下面凸起,侧脉10-16对,在上面平坦,下面微凸,细网脉在上面不显,下面微凸而显著;叶柄长10-30毫米,疏被平展疏柔毛。
总状花序3-6枝成圆锥花序,长6-17厘米;花序轴和花梗均密被锈色星状绒毛及混杂于其中成簇的密或稀疏的微硬毛;苞片早落;花梗在花期长3-6毫米;萼5深裂,裂片卵形,长2.5毫米,钝尖头,外具肋,密被带灰色星状绒毛,边缘具纤毛;花瓣5,白色,芳香,倒卵状长圆形,长4-6毫米,宽2-3毫米,顶端近于圆形,中部微凹并呈流苏状,两面无毛,雄蕊10,花丝长3-4毫米,无毛,极稀有少数柔毛,花药倒箭头形,长1-1.5毫米;子房密被紧贴的星状绒毛及锈色绢状长硬毛,花柱紫黑色,长4毫米,无毛,稀于其基部有 少量短毛,顶端3深裂。蒴果近球形,直径约4毫米,疏被长硬毛及星状绒毛,宿存花柱长 5-6毫米;果梗长6-8毫米;种子淡黄色,卵圆状长圆形,近于扁平,长约1.5毫米,种皮上有蜂窝状凹槽。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长于山地疏林中,常见于山地阳坡。海拔500米以下生长良好,500米以上生长少见。常伴有花香、檵木、短柄枹和灌木丛等。土壤为黄红壤或棕红壤,在腐殖质层厚的地方、林分郁闭度0.6左右、光照条件好的地方生长良好。
髭脉桤叶树
分布于中国山东、安徽(休宁、歙县、黄山)、浙江(龙泉、天台山、淳安、昌化)、江西(庐山)、福建和台湾。亦分布于日本、朝鲜。江西庐山、浙江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栽培,生长良好。 髭脉桤叶树
采种:选树干通直、无病虫害、树龄在18年左右的母树采种。8月下旬果实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后的蒴果经除杂、暴晒、揉搓、漂洗、阴干、过筛等,得到纯净种子后干藏。来年3月20日左右撒播。
选地:育苗地宜选在海拔400米左右的山地,且要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光照条件好、土层较深厚呈微酸性、比较肥沃的黄红壤土熟地。播种前细致整地,先均匀撒充分腐熟的农家沼气肥1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和呋喃丹颗粒1千克杀地下虫,深翻后2犁2耙,整平床面土壤,使床面表土粒细松散,无大石块草根等。一般作20厘米的高床,床宽1米,床长5-10米,宜南北延长。用0.5%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床面喷雾消毒1次。土地深翻可在入冬前进行,整地必须1周前将地整好待播。
播种:要保证中国髭脉桤叶树种子出芽整齐,必须将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先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天后捞出,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用50℃温水再浸种12小时,捞出种子置于22℃的地方催芽,催芽时经常检查淘洗翻动种子,当种子超过1/3以上裂嘴时即可播种,种子发芽率为85%。3月20日在整理好的苗床上,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每150-200粒/平方米之间,喷1次透水,盖细碎黄心土3-4毫米,以不见种子为宜,最后盖上茅草或稻草保温保湿,盖草一定要固定于床面,防止风吹等。
早期管理:4月10日左右当幼苗20%出土后,揭去盖草,揭草时动作要轻慢,以防盖草带掉幼苗。时间最好在下午或傍晚进行,在揭草后及时喷多菌灵溶液一次防止病害。及时清除杂草,除草后结合松土进行施肥。施肥应做到“薄肥勤施”、“由稀到浓”。第一次在苗子出齐15天后,施尿素1千克/667平方米。早期幼苗生长特点是需肥需水量较小。同时注意防止鼠、鸟啄食和毁坏苗床。
中期管理:从5月上旬起苗木进入生长高峰期,可以每隔12天施1次尿素肥,每次施1.5-2千克/667平方米,8月上旬停上施尿素肥。为使苗木快速生长,可在每次抽发嫩叶时,喷施适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苗木旺盛生长,增加苗木的抗病性。在施肥前2天可进行除草和间苗,第一次间苗在5月中旬,留苗密度为90株/平方米;第二次间苗在6月上旬,留苗60-65株/平方米;最后一次在6月下旬,保留45株/平方米。在除草和间苗前后都要喷水浇灌,保留1.5万-1.8万株/667平方米的产苗量。如果水肥管理的好,可以酌情增加产苗量。
后期管理:髭脉桤叶树苗木从8月上旬开始,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停施氮肥。以增强苗木的抗伏、抗寒性,加速苗木木质化。这样既有利于苗木的后期生长,也有利于苗木的木质化,提高苗木的抗冻、抗寒能力。翌年3月初即可移栽培育大苗,7年后就可作为行道树苗进行栽植。
移植培育:祁门县大多山场都可以移植培育。秋冬季整地,挖穴规格30厘米×30厘米×40厘米,株行距距2米×3米或2.5米×4米,3月上旬栽植,坑内施入基肥或腐殖土。栽植时做到根部舒展,入土深度较原土痕深1厘米,栽后覆土踏实,填土高出地面2厘米。
幼苗时期容易诱发立枯病、猝倒病、叶斑病等,多发生于4-8月的雨季。可每隔15天左右,喷洒1次敌克松或多菌灵进行防治。如果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发病株并烧毁,拔除后在地面可用生石灰消毒,并用50%甲基托布津喷雾2次防治。发现蚜虫、红蜘蛛、木虱等危害,采用乐果或敌百虫交替防治;蛴螬、蛄蝼可以用75%锌硫磷诱杀、毒杀等。
髭脉桤叶树具有抗旱、抗寒、吸毒力强是改善环境的优良树种之一。树冠开张呈伞形,树形、叶形和花序形都很美,近年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行道树和小区绿化的首选树种。因其心材洁白无瑕,纹理美观,是制作烙铁画首选的上等原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