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浙江红山茶

浙江红山茶(学名: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小乔木,高6米,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2厘米,宽2.5-5.5厘米。花红色,顶生或腋生单花,直径8-12厘米,无柄。蒴果卵球形,果宽5-7厘米,先端有短喙;种子每室3-8粒,长2厘米。花期4月。

分布于中国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和安徽。多生于山坡杂木林内、谷地林中、林缘或溪涧两旁。山坡和溪沟两边的资源占90%以上,其他生境有山脊、村旁、个人宅院内、路旁,但数量较少。

浙江红山茶是中国特有树种,集观赏、油用、药用于一身,是重要的油茶和茶花育种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浙江红山茶

别名:

红花木茶、红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侧膜胎座目

亚目:

山茶亚目

科:

山茶科

亚科:

山茶亚科

族:

山茶族

属:

山茶属

亚属:

山茶亚属

组:

红山茶组

亚组:

光果红山茶亚组

种:

浙江红山茶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6米,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于圆形,上面深绿色,发亮,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约8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不明显;边缘3/4有锯齿;叶柄长1-1.5厘米,无毛。

花红色,顶生或腋生单花,直径8-12厘米,无柄;苞片及萼片14-16片,宿存,近圆形,长6-23毫米,外侧有银白色绢毛;花瓣7片,最外2片倒卵形,长3-4厘米,宽2.5-3.5厘米,外侧靠先端有白绢毛,内侧5片阔倒卵形,长5-7厘米,宽4-5厘米,先端2裂,无毛;雄蕊排成3轮,外轮花丝基部连生约7毫米,并和花瓣合生,内轮花丝离生,长3-3.5厘米,有稀疏长毛,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花柱长2厘米,先端3-5裂,无毛。蒴果卵球形,果宽5-7厘米,先端有短喙,下面有宿存萼片及苞片,果爿3-5爿,木质,厚1厘米,中轴3-5棱,长3厘米;种子每室3-8粒,长2厘米。花期4月。

查看全部

近种区别

在具有红色、大花的山茶组里,该种除花朵较大外,苞及萼片14-16片,子房3-5室,蒴果有不完全宿存的萼片及苞片。它和山茶(C. japonica)很接近,但后者的苞片及萼片只有9-10片。


生长环境

浙江红山茶主要集中生长在海拔360-1600米区段,海拔360米以下和海拔1600米以上区段,浙江红山茶分布较少。浙江红山茶的垂直分布因地理位置而异,由北至南分布海拔高度逐渐上升,如在大别山区分布于海拔605-688米;而在怀玉山系则分布在海拔380-1100米范围;武夷山系则在海拔800-1350米范围才有分布;在缙云、开化等中心分布区则分布范围较宽,海拔421-1500米的范围均有分布。

浙江红山茶性喜温凉湿润的生态环境。生长在中亚热带到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为10.8(铅山)-23.0℃(永安),极端最低温-15.2℃(大别山),极端最高温41.5℃(丽水),≥10°℃积温4500-5840℃,年降水量1392(丽水)-2438毫米(风阳山)。无霜期195(大别山)-297图(沙县),相对湿度75.80%(丽水)-83%(马头山)。在全日照和半荫蔽生态环境中枝叶生长茂盛,结果多,色泽亮丽;过于荫蔽处的植株则树势衰弱,茎干细弱、枝叶稀疏、开花结果少或不结果,甚至枯死。

浙江红山茶性喜排水良好、通透性好、腐殖质含量较高、湿润疏松的土壤,在山麓、溪谷两旁,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表凋落物层较厚的立地,植株枝叶茂盛,结果多,果实大,色泽好。生长地的基岩多为花岗岩,部分为砾岩和石灰砂岩,微酸性黄壤和红壤分布居多,就土类而言,黄壤上分布的数量稍多;就亚类而论,则以黄红壤亚类和黄壤亚类上的数量占优势。对土层厚度要求不严,即便在悬崖峭壁的石缝中也能生长。厚度在80厘米以上的土壤上分布较多,生长良好。

浙江红山茶主要自然生长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内,密闭乔木林内则罕见。伴生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以灌木丛为多。常见的乔木伴生树种树种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甜槠、青冈、苦槠、青冈、小叶青冈、栲树、红楠、檫木、木荷、冬青、大叶冬青、枫香、野鸦椿、杨梅、江南花楸等;灌木伴生树种主要有短柄袍、云锦杜鹃、麂角杜鹃、满山红、马银花、短尾越橘、长圆叶鼠刺、蜡瓣花、乌饭树、光亮山矾、老鼠矢、黄丹木姜子、荚迷、乌药、山胡椒、格药柃、微毛柃、朱砂根、绣球绣线菊、中华绣线菊;草本层有蕨、金星蕨、狗脊蕨、里白、芒萁、一年蓬、青绿苔草、卷丹;层外植物有山木通、三叶木通、野木瓜、木防己、周毛悬钩子、菝蕨、络石、青风藤等。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福建(霞浦和建宁)、江西(永新、南丰、全南和宜春)、湖南、浙江(开化、缙云、青田、庆元、景宁、天台和苍南)和安徽(岳西)。分布于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南部,北到安徽岳西(31°00'N),南到福建永安的天宝岩(25°50'N),东到浙江天台(121°02'E),西到江西宁冈(113°52'E) [1-2]

英国、法国、瑞士、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引种栽培和繁殖,主要用于家庭园艺和园林观赏。中国北省林科所、南京、黄山树木园、杭州植物园都有引种栽培。

浙江红山茶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浙江红山茶是中国南方山区生长的特有树种,是进行油茶和山茶新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和杂交育种的常用重要亲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冬春开花,花大色艳,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园林观赏植物珍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均优于普通油茶。


保护级别

1994年被列为中国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1996年被列为中国福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浙江红山茶的分布范围在缩小,其数量也逐渐减少,野生种群密度不高,个体种群较小,多为3-5株生长在一起,大片分布极为少见,呈零星分布,只有军峰山、金饶山、大洋山和古田山有成片或团块状种群。20世纪50年代,浙江红山茶多为成片分布,所存资源大多退至人迹罕至的高山、深沟、峡谷以及保护区和风景区。浙江红山茶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都在减少,野生种群已处于濒危状态。

资源数量却逐渐减小,其主要威胁因素为因山体开发和用于薪材而被砍和被烧,部分资源因园林用途而被挖下山以及断枝采果等。

山体过度开发,砍伐严重:不少立地条件好,成片分布的浙江红山茶野生资源,因改栽培果树或其他经济林而被砍光或被烧光,村民生活用柴也砍了很多。有35.0%的植株是被砍过后根部萌发枝条生长而来。在林业上,飞播的马尾松林等残次林抚育也进行了大量的砍伐。这些人为活动造成浙江红山茶分布范围、面积、数量和类型的锐减。

断枝采果破坏树势:由于浙江红山茶树体高大,村民采种榨油时经常会断枝采果,导致野生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挖掘日益严重:浙江红山茶观赏价值高,在园林绿化中应用逐渐增加。但当地群众的保护意识不强,带领花卉苗木经销商上山直接挖掘移栽浙江红山茶植株,导致大量浙江红山茶植株死亡、丢失。

原地保存:在成片集中分布地域建立原生境自然保护区,进行原地保存,使浙江红山茶在原生境中自然演化发展。中国缙云和景宁适合建立保护区,将已分树到户的浙江红山茶天然资源统一保护起来。严禁一切商业性的移栽,对古树及古树群进行登记造册。

遗传多样性的分子分析:保护一个物种并不是随机地采集和保护,自然地理条件和形态上的差异并不一定能代表遗传上的变异。因此,在外部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需用分子标记等手段进一步研究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类型,才能科学地保护该物种。同时,还要立项开展浙江红山茶的种质资源评价、良种选育、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等专题研究,对浙江红山茶的食用、医疗、保健、化妆等各种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地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圃:在分布范围内收集不同自然气候条件下的,具有外部形态特征差异的类型以及分子标记鉴定的不同类型,收集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性,边收集边繁殖推广,达到以繁促保的目的,重点收集不同种源地,中心分布区和垂直分布的边缘地带种源以及自然变异类型,如中国安徽岳西、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江西宁冈永新等地的浙江红山茶。使浙江红山茶各变异类型处于一个开放的授粉系统之中,促使它们产生基因流,达到不同类型基因的交流和重组,使物种的生活力得到复壮。

查看全部

山茶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茶 Kuntze)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
  • 凹脉金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的灌木;嫩枝有短粗毛,老枝变秃;叶革质,椭圆形,先端急尖,…
  • 四季茶花又叫四季杜鹃茶——中国产,为我国珍稀保护植物,其花非常艳丽,花色大。是又一个国宝级茶花品种。
  • 山茶,别名洋茶、茶花、晚山茶等,为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其叶革质,椭圆形,无毛,…
  • 滇山茶:灌木至小乔木,有时高达15米,嫩枝无毛。叶阔椭圆形,上面干后深绿色,发亮,下面深褐色,无毛,…
  • 杜鹃红山茶,别名:杜鹃茶,四季茶、四季杜鹃红山茶、或“假大头茶”。花似山茶叶像杜鹃, 有着“植物界…
  •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小乔木或灌木。油茶幼枝被粗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尖,基部楔形,…
  • 茶树 ,原名:茶,拉丁文名:Camellia sinensis O. Ktze.,山茶科、山茶…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