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葛根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葛根

别名:

葛条,甘葛,葛藤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豆目

科:

豆科

属:

葛属

种:

野葛

分布区域:

辽宁、河北、河…

采收时间:

秋、冬二季

毒性:

无毒

入药部位

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


性味

味甘、辛,性凉。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

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相关配伍

1、时气头痛壮热:生葛根洗净,捣汁一大盏,豉一合,煎六分,去滓分服,汗出即瘥。未汗再服。若心热,加栀子仁十枚。(《圣惠方》)

2、预防热病,急黄贼风:葛粉二升,生地黄一升,香豉半升。为散。每食后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有病五服。(庞安常《伤寒论》)

3、辟瘴不染:生葛捣汁一小盏服,去热毒瓦斯也。(《圣惠方》)

4、烦躁热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浸粟米半升,一夜漉出,拌匀,煮粥食之。(《圣惠方》)

5、干呕不息:葛根捣汁,服一升,瘥。(《肘后方》)

查看全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禁忌

虚寒者忌用,胃寒呕吐者慎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生理特性

粗壮藤本,长可达8米,全体被黄色长硬毛,茎基部木质,有粗厚的块状根。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背着,卵状长圆形,具线条;小托叶线状披针形,与小叶柄等长或较长;小叶三裂,偶尔全缘,顶生小叶宽 卵形或斜卵形,长8-15(-19)厘米,宽5-12(-18)厘米,先端长渐尖,侧生小叶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黄色、平伏的蔬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 被黄揭色绒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长硬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或生于海拔1000-3200米的山沟林中。


产地

中国大部地区有产,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2、《本草经疏》:“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阳也,邪犹未入阳明,故无渴证,不宜服。”

3、《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尝观发表散邪之药,其品亦多,如麻黄拔太阳营分之寒,桂枝解太阳卫分之风,防风、紫苏散太阳在表之风寒,藁本、羌活散太阳在表之寒湿,均称发散药也,而葛根之发散,亦入太阳,亦散风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苏、防,辛香温燥,发散而又有损中气之误也;非若藁本、羌活,发散而又有耗营血之虞也。”

4、《本经》: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5、《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

[2-4]

查看全部

葛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绛车轴草是豆科车轴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绛车轴草茎直立或上升,粗壮,被长柔毛,具纵棱;掌状三出复叶,…
  • 台湾相思是豆科、相思树属植物。常绿乔木,高6-15米,无毛;枝灰色或褐色,无刺,小枝纤细。…
  • 白灰毛豆是豆科灰毛豆属灌木状草本植物,茎具纵棱,与叶轴同被灰白色茸毛;羽状复叶,…
  • 美丽胡枝子是一种豆科植物。这种植物在中国,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广东、海南、台…
  • 红花刺槐是豆科刺槐属的植物。其干皮深纵裂;枝具托叶刺,羽状复叶互生,叶片卵形或长圆形,…
  • 丁癸草是豆科丁癸草属的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茎无毛多分枝,高达50厘米;托叶披针形,无毛有脉纹,…
  • 红花羊蹄甲,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别名艳紫荆、洋紫荆。半落叶乔木,高达了~10 m,叶草质,…
  • 蝙蝠草 Bakh. f. ex Meeuwen)是豆科蝙蝠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