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黑颈鸬鹚

黑颈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niger),中型水鸟,体长50~51厘米。繁殖期通体黑色,缀有深蓝色和蓝绿色光泽;肩、内侧次级飞羽及翅覆羽暗银灰色,羽缘黑色;头顶、头的两边和颈缀有少许白色丝状羽;枕部和后颈有轻微的短的羽冠。主要以鱼为食。繁殖于各种适合于营巢而又富有食物的湖泊、池塘和沼泽地上,也营巢于比较小的水塘。常成5~6对的小群在一起营巢,偶尔也见有多至50~60对的大群在一起营巢于水边树上或比较高的草丛中。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黑颈鸬鹚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鹈形目

科:

鸬鹚科

属:

鸬鹚属

种:

黑颈鸬鹚

亚种:

无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外形特征

一种中型鸬鹚,个体较一般鸬鹚小得多。身体细长,嘴短粗,头较圆,颈较短,圆尾较长。繁殖期通体黑色,缀有深蓝色和蓝绿色光泽;肩、内侧次级飞羽及翅覆羽暗银灰色,羽缘黑色;头顶、头的两边和颈缀有少许白色丝状羽;枕部和后颈有轻微的短的羽冠。非繁殖期头和颈部的白色丝状羽消失,颏和喉白色。

虹膜绿色,嘴角褐色,尖端黑色,基部铅紫色。非繁殖期喉囊和眼周皮肤黑色,繁殖期为紫色,脚和跗蹠黑色,繁殖期缀有肉紫色。

幼鸟通体褐色,背部羽毛具淡色羽缘,肩和内侧次级飞羽灰色,羽缘淡白色和具有宽的黑色纹,喉白色,腹中部白色,两胁和胸缀有淡褐白色。

大小量度:体长500~510毫米;嘴峰29~34毫米;翅181~205毫米;尾133~146毫米;跗蹠35~40毫米。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于内陆湖泊、江河、水库、池塘和沼泽地区,在非繁殖季节甚至进到村庄附近的小水塘。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图 孟加拉国、不丹、中国、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旅鸟:阿富汗

中国分布

仅见于云南省。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性较温顺和不怕人。主要以鱼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在水下捕猎食物。


繁殖方式

繁殖于各种适合于营巢而又富有食物的湖泊、池塘和沼泽地上,也营巢于比较小的水塘。繁殖期随地区而明显不同,从3月至12月几乎都有繁殖的,在印度繁殖期为7~9月,斯里兰卡3~4月和11~12月。常成5~6对的小群在一起营巢,偶尔也见有多至50~60对的大群在一起营巢于水边树上或比较高的草丛中。每窝产卵3~5枚,卵为尖卵圆形,平均大小为44.8毫米×29.0毫米,最大为48.1毫米×28.4毫米和45.1毫米×31.0毫米,最小为41.1毫米×28.7毫米和41.8毫米×26.3毫米(Baker 1929)。


保护现状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鸬鹚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加州鸬鹚,属鹈形目、鸬鹚科、鸬鹚属,又名阿拉斯加鸬鹚、勃兰特鸬鹚。加州鸬鹚是一种黑体的鸬鹚,分布于…
  • 海鸬鹚:俗名乌鹈。典型的海上鸬鹚。体长约70厘米,体羽黑色具光泽。脸红色,与红脸鸬鹚甚似,但繁殖期…
  • 普通鸬鹚是属于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鸟类,又名水老鸦、鱼鹰、乌鬼、黑鱼郎等。体长720—900毫米,…
  • 红脸鸬鹚,大型水鸟,体长70~76cm,体重约2kg。夏羽主要为黑色,头顶和枕部备有一簇彼此分离的…
  • 黑颈鸬鹚,中型水鸟,体长50~51厘米。繁殖期通体黑色,缀有深蓝色和蓝绿色光泽;肩、内侧次级飞羽及…
  • 双冠鸬鹚是鹈形目鸬鹚科的鸟类,鸟嘴强而长,上嘴两侧有沟,嘴端有钩,适于啄鱼;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