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啄木鸟(学名:Gecinulus grantia),是啄木鸟科、竹啄木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3-25厘米。嘴蓝白色或淡蓝色,头顶至枕玫瑰色而缀有橙色或全为红色。额、眼先、颊淡皮黄色或黄白色,后颈和颈侧橄榄黄色,上体栗红色,下体橄榄褐色。翅黑褐色,具棕黄色或白色斑点,腰和尾上覆羽具暗红色羽缘,尾暗褐色,具浅色横斑和栗红色羽缘。雌鸟头顶黄绿色而无红色,其余似雄鸟。
竹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竹林或杂有竹林的混交林、灌木林和次生林中,以蚂蚁和昆虫为食。
竹啄木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基本信息
竹啄木鸟雄鸟前额、眼周、眼先、嘴基和颊淡皮黄色或金皮黄橄榄褐色,颈侧、枕至后颈橄榄黄色,头顶有一大的粉红色或鲜红色块斑。其余上体栗红色或淡黄橄榄绿色。两翅黑褐色,初级飞羽具不连贯的棕黄色或皮黄色横斑,内侧羽缘红色,往内红色部分逐渐增加,到次级飞羽则完全与背同色。尾暗褐色,基部具棕色横斑,外侧羽缘栗红色或红色。或尾为红褐色,具5道淡栗色横斑。颏、喉淡橄榄绿色,其余下体暗橄榄绿色或橄榄褐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头顶至枕为淡黄绿色而不为红色。虹膜暗红色或棕红色,嘴淡蓝灰色或铅蓝色,先端淡角黄色,脚铅绿色,爪淡绿黄色。仅有三趾。
竹啄木鸟云南亚种头部橄榄金黄色,上体橄榄黄绿色,尾黑而基部橄榄色,下体橄榄褐色,雄鸟头顶及枕绯红。东南亚种头浅皮黄,上体橄榄绿色沾红,尾绯红褐具浅栗色横斑,下体深橄榄绿色,雄鸟头顶及枕部玫红沾橘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76克,体长230-251毫米,嘴峰雄性21-24毫米,雌性20-21毫米,翅雄性125-140毫米,雌性135-138毫米;尾雄性92-102毫米,雌性94-103毫米;跗蹠雄性20-22毫米,雌性21毫米。
竹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竹林或杂有竹林的混交林、灌木林和次生林中。
竹啄木鸟为留鸟,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怯,多在树干和竹上活动和觅食,也常到地面倒木上觅食。主要以蚂蚁和昆虫为食。叫声甚喧闹,不断重复带鼻音的联络叫声“chaik-chaik-chaik”,粗哑的“cheereker-chereker-chereker”急叫声似松鸦。
竹啄木鸟在中国以内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南部、广东和福建; 中国以外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孟加拉国、不丹、老挝和越南。 分布范围
竹啄木鸟的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树洞中,巢洞多选择在杂有竹的阔叶林和次生林内,也在农田地边的树上啄洞营巢。巢洞多选择在死的和腐朽的站立树干上。巢洞距地高多在1.5-6米。每窝产卵3枚。卵白色,大小为22-28×18-20毫米,平均25-19毫米。
(以上内容来自: )
竹啄木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竹啄木鸟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竹啄木鸟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危物种。
栗啄木鸟:是一种红褐色啄木鸟,体长21厘米。雄性成鸟整个头棕色,…
星头啄木鸟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鸟类,又称北啄木鸟、红星头喯打木、红星啄木等。头顶灰褐色,虹膜褐色,…
黄冠啄木鸟,是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黄冠啄木鸟为小型鸟类,体长23-27厘米,额和眉纹鲜红色,…
小星头啄木鸟,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2-17厘米,额、头顶至枕灰褐色,…
黑啄木鸟属䴕形目、啄木鸟科,是一种大型的啄木鸟,体长45-47厘米,翼展64-68厘米,…
小斑啄木鸟,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4-18厘米。额和颊白色,头顶雄鸟红色,雌鸟黑色。…
竹啄木鸟,是啄木鸟科、竹啄木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3-25厘米。嘴蓝白色或淡蓝色,头顶至枕玫瑰色而…
斑姬啄木鸟是鴷形目啄木鸟科姬啄木鸟属鸟类,又叫姬啄木鸟、小啄木鸟。体长9-10厘米。嘴尖而略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