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黑翅鸢

黑翅鸢(学名:Elanus caeruleus):小型猛禽,体长约33厘米。上体蓝灰色,下体白色。眼先和眼周具黑斑,肩部亦有黑斑,飞翔时初级飞羽下面黑色,和白色的下体形成鲜明对照。尾较短,平尾,中间稍凹,呈浅叉状。脚黄色,嘴黑色。常在空中翱翔,间或进行滑翔。

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一般单独活动,活动在白天,多在早晨和黄昏进行。主要以田间的鼠类、昆虫、小鸟、野兔、昆虫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分布于中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好望角、马达加斯加,阿富汗、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也见于葡萄牙、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南部国家。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黑翅鸢

别名:

灰鹞子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亚科:

鸢亚科

属:

黑翅鸢属

种:

黑翅鸢

亚种:

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黑翅鸢两性相似。眼先和眼上有黑斑,前额白色,到头顶逐渐变为灰色。后颈、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蓝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后缘,次级和初级覆羽蓝灰色,初级飞羽暗灰色,外侧7枚具黑色尖端。中央尾羽灰色,尖端缀有沙皮黄色,两侧尾羽灰白色,尖端缀有皮黄色,其余具暗灰色羽轴。整个下体和翅下覆羽白色,但初级飞羽下表面黑色,次级飞羽灰色,具淡色尖端。跗蹠前面一半被羽,一半裸露。平尾,中间稍凹,呈浅叉状。幼鸟头顶褐色,具宽的白色羽缘。上体更褐,亦具宽阔的白色羽缘;翅覆羽黑灰色,亦具白色羽缘;胸部羽毛具窄的褐色羽轴纹,羽缘缀有茶褐色或灰色,其余似成鸟。

虹膜成鸟血红色,幼鸟黄色或黄褐色,嘴黑色,蜡膜和口角淡黄色,脚和趾深黄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长310-340毫米;嘴峰20-21毫米;翅259-300毫米;尾116-134毫米;跗蹠30-34毫米。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于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从平原到4000米多的高山均见有栖息。


生活习性

迁徙:多数地区系留鸟不迁徙,中国在云南省为留鸟,在浙江、广西、河北为夏候鸟。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

习性:常单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有时也在空中盘旋、翱翔,并不时地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滑翔。间或也鼓翼飞翔,两翅扇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食物时突然直扑而下。叫声细而尖,似‘Kyuit’或‘knee’。

食性:主要以田间鼠类、昆虫、小鸟、野兔和爬行类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守候在电线杆上和高大树木顶端,等候过往小鸟和昆虫,然后突然俯冲而下捕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无声无息地在天空长时间地盘旋、滑翔、观察地面动静,发现猎物再俯冲而下抓取。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孟加拉国、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国、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肯尼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葡萄牙、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新加坡、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旅鸟:阿富汗、奥地利、比利时、文莱达鲁萨兰国、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德国、直布罗陀、希腊、以色列、意大利、科威特、黎巴嫩、马达加斯加、荷兰、阿曼、波兰、卡塔尔、罗马尼亚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

黑翅鸢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营巢于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区的树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较松散而简陋,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有时放有细草根和草茎,或根本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3-5枚,白色或淡黄色、具深红色或红褐色斑,呈卵圆形,大小为36-42毫米×29-32毫米,平均39毫米×31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育雏,孵化期25-2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30-35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


亚种分化

[2-3]


保护现状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濒危物种,生效年代:199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生效年代:1996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鹰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白腹鹞中型猛禽,体长50~60厘米。雄鸟头顶至上背白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纵纹。上体黑褐色,…
  • 美洲角雕是大型猛禽,体型大,喙和爪均强健,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
  • 秃鹫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反派,初次登场于《神奇蜘蛛侠》第2期,由斯坦·李和史蒂夫·迪特科联合创造。…
  • 林雕:为隼形目鹰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67-81厘米,翼展164-178厘米,…
  • 胡兀鹫是隼形目鹰科胡兀鹫属鸟类,别名大胡子鹫、胡子雕、髭兀鹫、胡秃鹫。…
  • 高山兀鹫又称喜马拉雅秃鹫,是隼形目鹰科兀鹫属的大型猛禽动物,高山兀鹫成鸟头颈部裸露,…
  • 白兀鹫:是鹰科、白兀鹫属的唯一鸟类。也叫法老之鸡,在南亚这一物种被称为清道夫秃鹰。体长58-70厘米,…
  • 黑耳鸢为鹰科齿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体型略大的猛禽,体长约65厘米,体羽深褐色,尾略显分叉,…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