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白眉歌鸫

白眉歌鸫(学名:Turdus iliacus)体形较鸲类为大,约长23厘米。嘴形较窄,嘴长几为头长的一半;嘴须发达;翅形尖,相当长约为跗蹠长度的3倍,尾较宽且长,变化亦大;跗蹠结实而长;翼下不具斑纹。栖息在冻土层的针叶林及桦木属森林。比相关的欧歌鸫体型较小。吃昆虫,蚯蚓和水果。白眉歌鸫在欧洲及亚洲北部繁殖,由冰岛南部至苏格兰北端,东经斯堪地那维亚、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及白俄罗斯北部,并经俄罗斯至约东经165°的楚科奇自治区。在东欧向南扩展至乌克兰北部,而在格陵兰南部则分布至卡科尔托克。有迁徙性,有季节性垂直迁移的现象。偶有越冬鸟至新疆西北部的阿尔泰山。是土耳其的国鸟。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白眉歌鸫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鸫科

属:

鸫属

种:

白眉歌鸫

亚种:

亚种

外形特征

白眉歌鸫体长20~24厘米,翼展33~34.5厘米,重50~75克。雄鸟与雌鸟相似,背部呈褐色,上身呈白色有褐色斑点。它们最特别的是两侧及翼底呈红色,眼睛上有奶白色斑纹,故以“白眉”为名。浅色眉纹明显,下体多纵纹,两胁及翼下锈红色。有2个亚种,欧洲亚种全身羽毛颜色较深,体型稍大。白眉歌鸫与红尾型的斑鸫、白眉鸫及白腹鸫的区别在下体具纵纹,与雌乌灰鸫的区别在下体具纵纹而无点斑,且浅色的眉毛明显。雌雄相同。幼鸟背上有斑点。和成鸟的区别主要是体羽两侧没有强烈的红色。虹膜褐色;鸟喙黑色,基部黄色;脚爪灰褐色。


栖息环境

通常栖息于针叶林和苔原。巢最好是建设在针叶林中,但也很容易营造于桦树林,甚至在该地区的杨柳树上。往南该物种占据了优先植被生长在湿地,沿河岸或热带雨林的边缘。在迁移过程中,可以发现在沿海岸或山顶上的任何位置。在冬季的几个月里,它们出现在树林和灌丛,更加开放的栖息地,如农田、牧场、公园和果园及国家边缘。在北非,发现在橄榄树和雪松森林。当天气情况很严酷时,也会进入城市园林和城市。


生活习性

白眉歌鸫是候鸟,迁移。冬天几乎分布于全欧洲、英伦三岛和土耳其。出发一般是集群进行。即使是在大城市中,也未必能观察到北方的白眉歌鸫迁移。在夜间可以听到它们的鸣叫,这些鸟在飞行中用彼此的呼叫沟通,从而保持联系。它们更爱交际,尤其是在冬天,会形成超过200只的大群。受惊扰时,它们会去开放一个新的领域,很快飞向最近的树,当确认危险已经过去了才会返回原地。

鸣声为低声的吱吱尖叫接一小串哀伤的下降音。告警叫声为gak或持续的trett-trett-trett……声。群鸟歇息时唧喳作叫。冬季发出单薄的tseee叫声。

白眉歌鸫的饮食多样化,吃昆虫,蚯蚓和水果和无脊椎动物。有蚂蚁、甲虫、蟋蟀、蚯蚓、蝗虫、苍蝇、蜈蚣、蜗牛、蛞蝓、蜘蛛。还有植物:树莓、沙棘、樱桃、黑醋栗、接骨木果、山楂、冬青、爬山虎、杜松子、茜草、梨、橄榄、野生草莓、红豆杉等。 也在地面上寻找食物,但很少用它的喙挖而只是啄食。

声音:其鸣叫声是一声尖锐持续较长的“tsiii”,特别在飞行的时候发出,在夜间迁徙的时候也会发出。

食性:多种多样的大型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昆虫,在秋天和冬天也取食浆果和水果 。

查看全部

易混淆鸟类

与欧歌鸫相似,欧歌鸫既没有白色的眉羽,也没有砖红色的胁部,鸣叫声也更加短暂 。


季节特征

在法国只有冬天才出现,有时组成在田野、草原、果园觅食的大军,从3月起向欧洲北部分散越冬 。


分布范围

白眉歌鸫分布图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直布罗陀、希腊、格陵兰、匈牙利、冰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耳他、黑山、摩洛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

旅鸟:巴林、日本、约旦、利比亚。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白眉歌鸫指名亚种

Turdus iliacus iliacus

2.

白眉歌鸫欧洲亚种

Turdus iliacus coburni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白眉歌鸫筑巢于树木或灌木中,但在北方苔原区,往往直接在地面上产卵。雌雄共同建巢,但通常由雌鸟单独孵卵。每次生4~6枚卵。卵一般大2.6 × 1.9厘米及重4.6克,当中蛋壳占了5%,一般会在12~13日孵化。幼鸟成长迅速,雏鸟于出生后的12~15日换羽即可出巢,然而父母仍继续照顾幼鸟一段时间,再过14天幼鸟就会独立。一年中通常可以繁殖两窝,除了在北部地区和斯堪的纳维亚的阿尔卑斯山山区。


种群现状

白眉歌鸫的分布地很广,达1100万平方公里,加上群落很大,单在欧洲数量就达310~420万只,所以它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严冬会影响它们的数量,而寒冷及潮湿的夏天则会减低其繁殖率。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注:白眉歌鸫图册网址

鸫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鸲岩鹨是岩鹨科、岩鹨属小型鸟类,体长15-17厘米。头灰棕色,背、肩、腰棕褐色具黑色纵纹,两翅褐色,…
  • 火尾绿鹛是莺科、绿鹛属小型鸟类,体长11-14厘米。上体绿色,头顶至枕具黑色鳞状斑,眼先和眼后黑色,…
  • 黑翅雀鹎:体重14-19克,体长11.5-16厘米。是树栖性绿色小鸟,外形与叶鹎相似,下体黄色。…
  • 普通缝叶莺:体长9-14厘米,是一种体型小的棕顶冠而腹白的莺。尾长而常上扬;额及前顶冠棕色,…
  • 筑圆顶巢,巢口在侧面的数种小鸟,尤指雀形目灶鸟科橙顶水鸫。橙顶水鸫生活在北美落矶山脉东部,…
  • 蓝喉仙鹟:体重15-17克,体长134-140毫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蓝色鹟。雄鸟眼先黑色,腹部白色,…
  • 棕脸鹟莺:体长10厘米,是一种色彩亮丽而有特色的莺鸟。头栗色,具黑色侧冠纹。上体绿,腰黄色。下体白,…
  • 金冠地莺:形态与灰腹地莺相似,上体橄榄绿,前额至头顶渲染亮金黄色;下体几乎纯暗石板灰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