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棕脸鹟莺

棕脸鹟莺(学名:Seicercus albogularis):体长10厘米,是一种色彩亮丽而有特色的莺鸟。头栗色,具黑色侧冠纹。上体绿,腰黄色。下体白,颏及喉杂黑色点斑,上胸沾黄。与栗头鹟莺的区别在头侧栗色,白色眼圈不显著且无翼斑。华南亚种的脸部棕红色较重,上体色较深。虹膜褐色;上嘴色暗,下嘴色浅;脚粉褐色。

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竹林中,繁殖期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其他季节亦成群。频繁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多在空中飞翔捕食。鸣声单独清脆,其声似“铃、铃、铃......”。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分布于尼泊尔至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印度支那北部,是甚常见留鸟。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棕脸鹟莺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亚目:

鸣禽亚目

科:

鹟科

属:

鹟莺属

种:

棕脸鹟莺

亚种:

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棕脸鹟莺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侧、颈侧淡茶黄栗色,头顶和枕淡赭橄榄色或棕褐色,头顶两侧各有一长的黑色纵纹从前额一直延伸到枕侧。背、肩和翅上黄橄榄绿色,腰淡黄白色。飞羽褐色或黑褐色,外翈羽缘亮黄绿色。尾淡褐色或淡棕褐色,羽缘淡绿色。颏黄色,喉白色杂以黑色纵纹,形成黑白斑驳状。上胸黄色,常常形成一条窄的黄色胸带,横跨于上胸。两胁和尾下覆羽黄色,其余下体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淡黄色。华南亚种较其他二个亚种脸部棕红色较重,上体色较深。

虹膜栗褐色,上嘴褐色或淡褐色,下嘴黄色,脚绿灰色。

大小量度:体重♂4.5-7.5克,♀5克;体长♂87-98毫米,♀91-102毫米;嘴峰♂7-8毫米,♀6-7毫米;翅♂42-50毫米,♀45-47毫米;尾♂37-43毫米,♀36-44毫米;跗蹠♂14-16.5毫米,♀14-16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于常绿林及竹林密丛。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竹林中,常在树林和竹林上层,也在林下灌木和林缘疏林中活动。


生活习性

留鸟。繁殖期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其他季节亦成群,有时也和其他种类的小鸟混群。频繁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多在空中飞翔捕食。鸣声单独清脆,其声似“铃、铃、铃......”。主要以毛虫、蚱蜢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台湾,中国、泰国、越南。

指名亚种见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也见于云南南部金屏地区;华南亚种广布于华中、华南及东南,包括甘肃、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安徽、福建、广东、海南岛及台湾。

棕脸鹟莺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主要营巢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竹林和稀疏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枯死的竹子洞中,内垫月竹叶苔藓和纤维。每窝产卵3-6枚,卵淡粉红色、被有朱红色或紫灰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3.3-15.5毫米×10.5-12.0毫米。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雀形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白喉林莺:体长10-13厘米,是一种类体型略小的莺鸟。喉白,上体灰褐或沙褐色,头顶较灰,…
  • 雪鹀是雀形目燕雀科雪鹀属鸟类,又称雪雀、路边雀。雄性冬羽的耳羽、中央冠纹栗黄色;背肩部黑色,…
  • 白眉歌鸫是鸫科、鸫属中型鸟类,体长21-24厘米。上体橄榄褐色,具宽阔而显著的白色眉纹和颊纹。…
  • 弄岗穗鹛隶属于雀形目画眉科穗鹛属,脚强健,善跳跃,不善飞翔,喜结群活动。全身大部分为深褐色,…
  • 嘲鸫,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嘲鸫科几种善模仿的鸣禽的统称,共有12属36种。喙向下弯曲,…
  • 红翅旋壁雀:体重15-23克,体长120-178毫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鸟类。尾短而嘴长,…
  • 缎蓝园丁鸟园丁鸟科园丁鸟属鸟类。体形略似鸽子,长27~33厘米,属中等体型鸣禽。雄鸟羽毛主要为蓝黑色,…
  • 靛蓝彩鹀是雀形目美洲雀科动物,生活在美国东…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