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红朱雀(学名:Carpodacus vinaceus)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通体深红色,头部深朱红或棕红色,下背和腰玫瑰红色,眉纹粉红色而具丝绢光泽。两翅和尾黑褐或灰褐色、具暗红色狭缘,内侧两枚三级飞羽具淡粉红色先端。雌鸟上体淡棕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两翅和尾暗褐色,外翈羽缘淡棕色,最内侧两枚三级飞羽具棕白色端斑,下体淡褐或赭黄色、具窄的黑色羽干纹。该种特征明显,特别是通过上下体羽全为深红色和内侧两枚飞羽具粉红白色端斑,明显可以与其他朱雀区别开来。
较其他朱雀色深;较点翅朱雀体小;较暗胸朱雀或曙红朱雀喉色深。雌鸟橄榄褐色而具深色纵纹;三级飞羽羽端浅皮黄色而有别于暗胸朱雀或赤朱雀。
单独或结小群活动,常近地面。可长时间静立不动。叫声为偏高的抽辫声“pwit”或高音“pink”。鸣声为简单的“peedee、be do-do”,为时两秒。
基本信息
雄鸟通体表面深红色、眉纹淡粉红色而具细绢光泽,头顶羽色较亮和深,眼先和眼周围较暗呈暗红色,腰较淡呈玫瑰红色,两翅黑褐色或黑色,羽缘红色,内侧两枚三级飞羽外翈具明显的淡粉红色尖端,尾黑褐色,羽缘红色。整个下体红色,明显较背亮和淡,有的具细而不明显的暗色羽轴纹。腋羽和翅下覆羽褐红色。
雌鸟上体淡赭棕色或淡棕褐色、具细而不甚明显的暗色纵纹,下背和腰纯色无暗色纵纹,两翅和尾暗褐或黑褐色。外翈羽缘淡棕色或浅赭棕色。内侧两枚飞羽具棕白色端斑,下体赭黄色具灰褐色羽干纹,下胸和腹羽干纹细而不显。通常不具眉纹或眉纹不显,个别有不明显的皮黄色眉纹。
虹膜黄褐或暗褐色,嘴褐色或黑褐色,下嘴基部较淡,脚褐色或角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7~23克,♀18~25克;体长♂131~150毫米,♀128~152毫米;嘴峰♂10~12毫米,♀9.5~12毫米;翅♂68~72毫米,♀64~70毫米;尾长♂58~63毫米,♀54~60毫米;跗蹠♂18~21.5毫米,♀17.5~22毫米(指名亚种)。(注:♂雄性;♀雌性)
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针叶林、杨桦林、竹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尤其喜欢灌木和林下植物发达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在林下灌丛、竹丛、河谷和稀树草坡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冬季也常到林缘、农田、地边、以及居民住宅附近的树丛与灌丛等开阔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成小群。性胆怯而机警,见人即飞。休息时多站在树上或高的灌木上,有时也栖于电线上或地上。
迁徙:留鸟。
食性:以草籽、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昆虫。觅食方式主要为觅啄。据在贵州剖检的4只鸟胃,有3个胃内有杂草种子,仅1个胃内有昆虫,另1个胃内有少量荞麦。
原生 酒红朱雀地理分布 种分布地: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贵州、湖北、云南、西藏和台湾等地。
繁殖期在5~7月。巢营于灌木密枝上,由禾本科植物的茎和根等编成。仅雌鸟营巢。每窝产卵4~5枚,卵呈蓝绿色,卵表面有一些暗褐色和黑紫色斑点和乱纹,并多集中于卵的钝端。
注:表格信息来源参考。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全球种群未量化,但被描述为稀有或不常见鸟种(Clement 1999)。该鸟在中国台湾约有10,000~100,000繁殖对(Brazil 2009)。 中国大陆种群数量局部地区较常见。
血雀雀科朱雀属鸟类,体重36-49克;体长155-182毫米。雄鸟除眼先、翼与尾为黑色外,…
藏朱雀:全长约17-18厘米。雄鸟头部深红色具光辉,喉部暗红色具白色点斑;背部灰白色,各羽具玫瑰红…
普通朱雀是雀形目雀科朱雀属鸟类,又名红朱雀、马料、青麻料。雄鸟上体红色,…
酒红朱雀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通体深红色,头部深朱红或棕红色,下背和腰玫瑰红色,…
长尾朱雀:体长18厘米,体重16-26克。雄鸟额、颏和眼后为暗红色,…
喜马拉雅白眉朱雀:小型鸟类,体长15-17厘米,体重24-35克。额基、眼先深红色,…
北朱雀,是燕雀科朱雀属鸟类。雄鸟额和头顶前部珠白色具窄的粉红色羽缘,…
红腰朱雀:体长12-14厘米,小型鸟类。雄鸟前额和眉纹玫瑰粉红色,头顶和一宽的贯眼带深红褐色,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