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腰朱雀(学名:Carpodacus rhodochlamys):体长12-14厘米,小型鸟类。雄鸟前额和眉纹玫瑰粉红色,头顶和一宽的贯眼带深红褐色,背红棕褐色具暗褐色纵纹,腰玫瑰粉红色,两翅和尾暗褐色,羽缘色淡颊、头侧、颏、喉和其余下体玫瑰粉红色。雌鸟上体橄榄褐或灰赤褐色、具黑褐色纵纹,腰和尾上覆羽赭褐色无纵纹,眉纹淡皮黄色,下体皮黄色具黑褐色纵纹。
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雪线之间的高山和亚高山灌丛、草地以及森林上缘的稀疏矮树全和灌丛中,也见于海拔2200-3500之间的高原灌丛草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亦成5-7只或10多只的小群。主要以草子为食,也吃植物嫩芽、果实、浆果等其他植物性食物。分布于蒙古、阿尔泰山、帕米尔、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以及中国西藏等地。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基本信息
雄鸟额和眉淡玫瑰红色,头顶和一条宽带从眼先经过眼到耳覆羽,深红或褐红色。背、肩棕褐或红棕褐色、具黑褐色纵纹。腰玫瑰粉红色,尾上覆羽暗玫瑰色,尾暗褐色具玫瑰红褐色羽缘,翅暗褐色,羽缘玫瑰红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宽的棕粉红色形成两道翅斑,最内侧次级飞羽外翈具宽的淡色羽缘。颊和整个下体玫瑰红色,下腹和尾下覆羽沾黄褐色。
雌鸟上体灰褐色具宽的暗褐色纵纹,腰和尾上覆羽较多赭色无纵纹,两翅和尾暗褐色具淡褐色羽缘,眉纹淡皮黄色。下体皮黄色或棕白色、具暗褐色羽干纹,腹中央到尾下覆羽纵纹逐渐减少和消失。
虹膜红褐色,嘴暗褐色,下嘴较淡,脚暗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6-22g,♀15-27g;体长♂125-150mm,♀120-158mm;嘴峰♂9.7-11mm,♀10-11mm;翅♂65-72mm,♀65-75.5mm;尾♂59-67mm,♀58-70mm;跗蹠♂17-20mm,♀17-20mm。(注:♂雄性;♀雌性)
相似种酒红朱雀雄鸟上下体均较红无纵纹;红眉朱雀和曙红朱雀上体纵纹粗著而明显且较褐。
红腰朱雀是一种高山和高原鸟类。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雪线之间的高山和亚高山灌丛、草地以及森林上缘的稀疏矮树全和灌丛中,也见于海拔2200-3500之间的高原灌丛草地。
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亦成5-7只或10多只的小群,在地上、尤其喜欢在林缘覆盖有灌木的草地上活动和觅食。性胆大,不甚怕人,但稍有干扰,立刻飞到附近树上或藏匿在灌丛中。
主要以草子为食,也吃植物嫩芽、果实、浆果等其他植物性食物。
原产地:阿富汗、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俄罗斯东亚区)、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分布于西藏南部樟木、拉萨、聂拉木、珠穆朗玛峰邻近地区绒辖河谷,也见于云南西北部丽江、维西、宁蒗和四川西南部木里等地。
红腰朱雀分布图
红腰朱雀的繁殖期开始较迟,通常在7-8月间繁殖。最早在6月下旬开始在有刺灌丛或玫瑰灌丛上或矮小松树的侧枝上营巢,距地高0.5-2米,巢呈杯,用细枝、树皮、枯草茎、叶、须根和苔藓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兽毛。营巢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不参与营巢活动。每窝产4-5枚,卵蓝色、被有少许黑色或红褐色斑点,有时还被有黑色线状斑纹,卵的大小为1703-21.2毫米×13.3-15.0毫米。孵卵由雌鸟承担,雏鸟晚成性。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普通朱雀是雀形目雀科朱雀属鸟类,又名红朱雀、马料、青麻料。雄鸟上体红色,…
酒红朱雀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通体深红色,头部深朱红或棕红色,下背和腰玫瑰红色,…
北朱雀,是燕雀科朱雀属鸟类。雄鸟额和头顶前部珠白色具窄的粉红色羽缘,…
长尾朱雀:体长18厘米,体重16-26克。雄鸟额、颏和眼后为暗红色,…
藏朱雀:全长约17-18厘米。雄鸟头部深红色具光辉,喉部暗红色具白色点斑;背部灰白色,各羽具玫瑰红…
血雀雀科朱雀属鸟类,体重36-49克;体长155-182毫米。雄鸟除眼先、翼与尾为黑色外,…
红腰朱雀:体长12-14厘米,小型鸟类。雄鸟前额和眉纹玫瑰粉红色,头顶和一宽的贯眼带深红褐色,背红…
喜马拉雅白眉朱雀:小型鸟类,体长15-17厘米,体重24-35克。额基、眼先深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