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黄额鸦雀

黄额鸦雀(学名:Suthora fulvifrons)是莺科、鸦雀属小型鸟类,体长11-12厘米。嘴粗厚而短,呈鹦鹉嘴状、淡肉黄色。头顶茶黄色,额鲜黄色,头顶两侧各有一条蓝灰色侧冠纹和后延伸至后枕相连。上体黄褐色,飞羽黑褐色,外侧初级飞羽外缘白色,外缘基部棕色,内侧飞羽具宽的棕色外缘。喉、胸淡黄色,其余下体近白色。野外特征极明显,容易识别。特别是通过鲜黄色的额、蓝灰色的侧冠纹和飞羽的白色外缘。

黄额鸦雀主要栖息于海拔19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及其林缘灌丛、竹丛和杜鹃灌丛中。常成小群活动,有时20-30只鸟结成大群。性活泼,行动敏捷,不甚怕人,常常跳出枝头,观察周围环境,常在林下竹丛或灌丛枝叶间攀爬、跳跃。有时也到林缘耕地边灌丛中活动觅食。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为食,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阿萨姆北部、锡金)、缅甸、尼泊尔。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黄额鸦雀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科:

莺科

属:

鸦雀属

种:

黄额鸦雀

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前额淡黄或鲜黄色,头顶、眉纹茶黄色,头顶两侧各有一条宽阔的蓝灰色侧冠纹沿耳羽上方向后延伸至后枕相连形成一圈状带;眼区白色,颊、耳覆羽、头侧桂皮黄色或白色。背、肩、腰黄褐色或淡橄榄褐色沾黄;尾上覆羽棕色或黄褐色,尾淡褐、暗褐或橄榄褐色,羽端转黑褐色,外翈边缘淡黄色或棕色;两翅覆羽同背,飞羽黑褐色,外侧初级飞羽外缘白色,基部棕色或浅栗色,内侧初级飞羽黑色,基部浅栗色,内侧飞羽黑色具宽的橙黄色或浅栗色外缘,尤以羽基较显著。颏、喉、胸淡黄色,颈侧近白色,腹白色或灰白色,尾下覆羽皮黄色或皮黄白色。

虹膜红褐色或褐色,嘴肉黄色或暗粉黄色,嘴嵴近黑褐色,脚棕褐色或灰褐色。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6-9克

107-122毫米

7-8毫米

52-58毫米

64-76毫米

19-20毫米

雌性

6-9克

106-124毫米

6-7毫米

50-56毫米

59-69毫米

18-21毫米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黄额鸦雀主要栖息于海拔19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及其林缘灌丛、竹丛和杜鹃灌丛中。 在中国,它们主要发现在2700米以上,而很少在1700米以下。


生活习性

行为:留鸟。常成小群活动,有时20-30只鸟结成大群。性活泼,行动敏捷,不甚怕人,常常跳出枝头,观察周围环境,常在林下竹丛或灌丛枝叶间攀爬、跳跃。有时也到林缘耕地边灌丛中活动觅食。

食性: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为食,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叫声:持续不断的唧唧啾啾声及微弱而似鼠叫的“cheep”声。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阿萨姆北部、锡金)、缅甸、尼泊尔。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中部峨眉、宝兴、西部康定、西南部峨边、美姑、西昌、木里)、云南(西北部贡山、丽江、增口、西部腾冲、龙川江与怒江间山脉)和西藏东南部等地。

2017年5月16日,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及其周边进行鸟类调查期间,意外的发现了黄额鸦雀的记录;发现该鸟的具体地点为神农架林区太子垭(110°11′33″E,31°27′14″N,海拔2592米)。 黄额鸦雀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在中国南方,尤其是在西藏的东南部,野生黄额鸦雀的繁殖条件很好,卵巢在6-7月都很发达。在印度,雌性在7月初开始繁殖。圈养时,巢通常位于离地面约11米的地方。到4月底,巢中有五个蓝色的卵,它们的颜色类似于林岩鹨(Prunella modullaris),孵化器约为15天。


亚种分化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范围

黄额鸦雀藏南亚种

Suthora fulvifrons albifacies

Mayr & Birckhead,1937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隆子宗一带)和印度北部阿萨姆。

黄额鸦雀西南亚种

Suthora fulvifrons chayulensis

Kinnear,1940

分布于中国四川中部峨眉、西南部峨边、美姑、西昌、木里,云南西北部贡山、丽江、增口和腾冲等地。

黄额鸦雀秦岭亚种

Suthora fulvifrons cyanophrys

David,1874

分布于中国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和四川中部宝兴、康定、峨眉等地。

黄额鸦雀指名亚种

Suthora fulvifrons fulvifrons

Hodgson,1845

仅分布于尼泊尔、印度(锡金)和不丹。

在中国分布的3个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秦岭亚种体色鲜亮,后颈蓝灰色圈带明显;西南亚种和藏南亚种体色较暗,后颈蓝灰色,圈带不明显。其中西南亚种上体较少暗黄,头侧淡茶黄色藏南亚种上体较多暗黄色,头侧纯橙色。

查看全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查看全部

鸦雀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弄岗穗鹛隶属于雀形目画眉科穗鹛属,脚强健,善跳跃,不善飞翔,喜结群活动。全身大部分为深褐色,…
  • 金头扇尾莺体小而具褐色纵纹的莺。嘴细长,略向下弯;翼短,体型娇小,尾长。下体皮黄,喉近白,尾深褐,…
  • 紫翅椋鸟是椋鸟科椋鸟属动物,全长约20-24厘米,是中等体型的椋鸟。体羽新时为矛状,…
  • 白腹幽鹛,是画眉科幽鹛属鸟类,共有4亚种。雕雄羽色相似。 上体从头到尾包括两题表面概为微椎褐色,…
  • 黑额树鹊是雀形目、鸦科的鸟类,体长约38厘米。黑色的尾甚长,上背、背、下腹及尾覆羽棕色。…
  • 灰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动物。其体长约20厘米,体羽大部分灰褐色;头顶和后颈黑色,…
  • 黑喉缝叶莺:体长11.5厘米,是一种小型的顶冠棕色、腹部白色的莺。尾甚长而常上翘,臀黄色,…
  • 白腹蓝鹟,别名“蓝燕、石青、青扁头”,是雀形目鹟科的鸣禽。白腹蓝鹟是体型较大的蓝白色鹟类。…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