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虎甲虫

虎甲虫属鞘翅目,虎甲科,全世界大约有2000种。虎甲虫吃起东西来一副狼吞虎咽相,因此而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虎甲虫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有颚亚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鞘翅目

亚目:

肉食亚目

科:

虎甲科

形态特征

体狭长,中等大小;身体常具金属光泽;头大,复眼突出;唇基较触角基部为宽;触角丝状,11节;鞘翅长,盖于整个腹部;腹部雌虫可见6节,雄虫7节,前足第1—3跗节具毛,可区别于雌虫。本科幼虫体呈“S”形,头胸大,强烈骨化,上颚强大,第5腹节背面有1个具有双钩的突起,足爪长而锐,适于掘土。

成虫体长17.5-22毫米,宽7-9毫米。身体各部队位具有强烈的金属光泽。头及前胸背板前缘为绿色,背板中部金红或金绿色。复眼大而外突;触角细长呈丝状。鞘翅底色深绿。翅前缘有横宽带。翅鞘盘区有3个黄斑;其基部、端部和侧缘呈翠绿色。足翠绿或蓝绿,但前、中足的腿节中部呈红色。虎甲与蟑螂的爬行速度不相上下,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爬行最快的昆虫。它们多数时间在地面上度过:白天四处追赶小昆虫,然后用它们长而有力的颌将它们抓住。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本科昆虫在热带地区1年1代,在寒冷地区可延长至2-3年1代。卵产于土中,散产,产卵时雌虫先在地面上挖坑,每坑1卵。幼虫伏洞中,洞的长短和深浅因土质的坚硬程度而不同:在坚硬的土质中,洞稍长于幼虫虫体;在松软的土质中,洞可达1米多深。一般以幼虫越冬。老熟幼虫在土穴内化蛹,化蛹前先将穴口封闭

沙地霸王

,造成蛹室,少数种类以成虫越冬。树栖种类的雌虫以产卵管在树皮上穿一洞,深入到木髓,产出一粒卵后,雌虫即将洞口封闭,幼虫发育时洞逐渐增大。

虎甲栖于偏僻、较潮湿的地方,这些地方聚集了不少虫子。虎甲及其幼虫都能捕食幼虫,它几乎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昆虫,发达的复眼能够快速聚焦,于是它练就了一套捕猎的本领。虎甲的幼虫没有成虫强壮,没有它跑得快,但有另一套方法:幼虫生活于成虫挖掘的垂直形土穴中,平时伏在洞内,露出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静静地等候着小虫的到来,等到别的昆虫或其它小虫经过洞中时,它便突然出来,将虫子咬着。活动时若受惊则退入洞内。

成虫、幼虫均为捕食性,捕食其他小昆虫或小动物,因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常被用作捕食性的天敌。虎甲的捕食范围比较广,多半是农业生产上的害虫,如蝗虫、蚂蚱、蝼蛄、蟋蟀、蜘蛛等及各种害虫的小幼虫,较大的卵块和蛹等。大多数种类生活于地面,也有少数树栖。地面种类体色多鲜艳,常有金属光泽,鞘翅常具金色条纹或斑点,一般出现于道路或河边沙滩上。在阳光下最活跃,有时停止于路面或作短距离低飞,飞行迅速。树栖种类,如树栖虎甲属和缺翅虎甲属,常在咖啡树或茶树的嫩枝上钻洞产卵,成为热带地区经济作物的害虫,但幼虫捕食介壳虫,又是有益的。

虽然遍布全球,但多数种类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地区,以及常见于有阳光道路或沙地。常见的虎甲属(Cicindela)的多数种类鞘翅有涡卷形斑纹。栖于沙地的种类通常色浅,与周遭环境一致。虎甲是陆地上奔跑最快的生物(按体长比例计算),每秒钟可以移动体长的171倍。但是,如果按照比例将虎甲放大到与人类身高相当的大小,那么其奔跑速度就可达时速1000公里,已经接近于音速,基本相当于一般民航客机的巡航速度,是一级方程式赛车车速的两倍有余。在极速奔跑时,由于其复眼结构限制和大脑处理能力不足,导致瞬间失明,所以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不得不时常停下来重新定位猎物,然后继续追杀。

幼虫深居垂直的洞穴中,有时深达67厘米(2呎)。 在穴口等候猎物,通常包括昆虫和蜘蛛,用镰刀状上腭捕捉住猎物。幼虫腹部有一对钩固著穴壁,避免因捕获物挣扎而被拉出洞外。猎物被拖往穴底食用。

成虫细长,约10~20毫米(2/5~4/5吋);足长,眼突出,因而视觉敏锐。许多种为蓝、绿、橙或猩红色,具虹彩光泽。颜色多变化是由外骨骼释放的色素形成的,而难以控制的颜色是由外骨骼的表皮特征形成的。奔走和飞行迅速,很容易就捕获各种猎物。被捉住时,虎甲会用长腭狠咬,甚痛。

虎甲因色彩艳丽、蛹外形奇特且较容易饲养,成为新近比较受欢迎的的昆虫宠物之一。饲养要点如下:一般采挖野外幼虫进行饲养。使用小型容器单独饲养,湿润的泥土压紧达5-10厘米厚左右(最好浇透一次水使土更结实,但容器底部不要积水),最后放入幼虫,很快它会自己挖掘洞穴。 见到幼虫出洞穴口就可以开始投喂了。不惊扰虎甲幼虫的情况下,在洞口附近放入活体小昆虫让其自行爬到虎甲幼虫攻击范围,虎甲幼虫捕捉到猎物后会将其迅速拉进洞穴进食,进食后剩下的残渣会被抛出洞外。幼虫为捕食性,可以投喂活体昆虫如:(建议较软的种类)蚂蚁、蟋蟀低龄若虫、菜粉蝶幼虫、低龄黄粉虫等。蛹期约14天。虎甲成虫捕食中小型昆虫,善飞和奔跑,需要比开阔的活动空间,饲养布置相对比较麻烦。

查看全部

分布情况

本科的分类一般均采用霍恩(1926)的系统,即根据后胸前侧片的形状狭凹或宽平,分为两大类:狭板虎甲类与宽板虎甲类,狭板虎甲类包括2族4属,重要的属有树栖虎甲属和缺翅虎甲属(Tricondyla),均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宽板虎甲类包括3族29属,其中虎甲族的虎甲属是本科中最大的一属,约占本科种类的半数,广布于世界各地。

本科全世界已知2000余种,我国1930年Horn记载为101种,分布于7个属内,以虎甲属Cicindela最多,为76种。已知120余种,常见的有中华虎甲Cicindela chinensis DeGeer,全国广布;金斑虎甲Cicindela aurulenta F.分布于江苏、浙江等我国南方地区,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尼泊尔、锡金等地。

虎甲科也有主张作为步甲科的一个亚科,也有的把虎甲科分为瘦虎甲亚科Alocosternalinae及虎甲亚科Platysternalinae,但因其根据是后胸前侧片长宽等,多数学者一般不采用,只把它作为类对待。

查看全部

分类名录

●虎甲属 Cicindela :

中华虎甲Cicindela chinensis DeGeer

杂色虎甲Cicindela hybrida Linnaeus

金斑虎甲Cicindela aurulenta Fabricius,1801 (八星虎甲)

月斑虎甲Cicindela lunulata Fabricius,1781

星斑虎甲Cicindela kaleea Bates,1866

芽斑虎甲Cicindela gemmata Faldermann

沙滩虎甲 Cicindela ornate Flentiaux

黄线虎甲 Cicindela striolata dorsolincolata Cherr

小八星虎甲Cicindela psilica

深山小虎甲Cicindela Kalleea

微小虎甲 Cicindela inspecularis

纵纹虎甲 Cicindela striolata

多型虎甲红翅亚种 Cicindela hybrida nitida Lichtenstein

多型虎甲铜翅亚种 Cicindela hybrida transbaicalica Motschulsky

●树栖虎甲属 Collyris :

青白长颈虎甲 Collyris albocyanescens

台湾长颈虎甲 Collyris formosana

光背树栖虎甲 Collyris bonelli Geurin

●缺翅虎甲属 Tricondyla :

黑虎甲 Tricondyla pulchripes White,1844 (长胸缺翅虎甲)

光端缺翅虎甲Tricondyla macrodera Chaudoir,1860

双锯球胸虎甲 Therates biserratus

琉璃突眼虎甲 Therates fruhstorferi

丽瘦虎甲 Teicondyla pulchripes White

查看全部

鞘翅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