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中华攀雀

中华攀雀(学名:Remiz consobrinus):体重7.5-11克,体长100-115毫米。体型纤小,雄鸟顶冠灰,脸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鸟及幼鸟似雄鸟但色暗,脸罩略呈深色。 虹膜深褐色,嘴灰黑色,脚蓝灰色。

一般栖息于近水的苇丛和柳、桦、杨等阔叶树间。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性活泼,行动敏捷,常在树丛间飞来飞去。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的叶,花,芽,花粉和汁液。捕获猎物的方式和一般的山雀相同。分布于俄罗斯的极东部及中国东北;迁徙至日本、朝鲜和中国东部。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中华攀雀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亚目:

鸣禽亚目

科:

山雀科

属:

攀雀属

种:

中华攀雀

亚种:

无亚种

形态特征

中华攀雀雄鸟前额黑色,头顶灰色具褐色羽干纹。眼先黑色,前部与额部黑色相融,后部沿眼中部和颊上部一直向后延伸到耳羽均为黑色,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带斑,其上有一窄的白色眉纹,其下为白色的颊下部,黑色带斑处于此二白色包围中极为醒目。后颈和颈侧暗栗色,形成一半圆形领圈。上背棕褐色,下背、腰和尾下覆羽沙褐色或沙棕色,尾羽暗褐色,内外翈均具窄的淡皮黄色羽缘,翅上小覆羽、中覆羽棕褐色,大覆羽栗褐色,羽缘淡皮黄色,飞羽暗褐色,外翈棕黄色或皮黄色,内侧三级飞羽羽缘浅栗色。颏、喉、胸、腹至尾下覆羽等整个下体概为皮黄色,颏、喉稍淡,有时近白色。

雌鸟额、眼先,经眼下部和颊上部到耳羽暗棕栗色,上体沙褐色,头顶灰色稍深具淡褐色羽干纹,其余与雄鸟相似,但羽色略淡而少光泽。

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褐色或灰黑色,下嘴灰色或灰黑色,脚铅灰黑色或铅蓝色。

大小量度:体重♂8-11克,♀7.5-10克;体长♂100-115毫米,♀100-109毫米;嘴峰♂8.5-10毫米,♀9-10.5毫米;翅♂52-59毫米,♀51-56.5毫米;尾♂42-50毫米,♀42-47毫米;跗蹠♂13.5-14.5毫米,♀13.5-14.8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半荒漠地区的疏林内,尤以临近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杨树林、榆树林和柳树林等阔叶林中较常见,迁徙期间也见于芦苇丛。


生活习性

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性活泼,行动敏捷,常在树丛间飞来飞去,功在枝间跳跃,有时又喜欢倒悬在枝端荡来荡去。冬季成群,特喜芦苇地的栖息环境。鸣声细小而单调,柔细而动人的哨音tsee;较圆润的piu及一连串快速的siu声。鸣声似雀鸟,“tea-cher”的主调接si-si-tiu副歌。

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是繁殖期间,几乎全吃昆虫。所吃食物种类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尾舟蛾、黄剌蛾、褐边绿剌蛾、杨卷叶蛾、杨枯叶蛾、杨毒蛾、蓝目天蛾、夜蛾等鳞翅目昆虫幼虫以及小甲虫、杨红叶甲、蜂等其他昆虫。此外也吃蜘蛛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冬季多吃杂草种子、浆果和植物嫩芽。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俄罗斯联邦(东亚区)。

中国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香港、清凉峰保护区、六盘山、天目山、怒山。

中华攀雀分布图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5月初雄鸟即开始占区,雄鸟不断的在树冠枝叶间鸣叫以招引雌鸟,营巢在杨树、榆树、柳树等阔叶树上。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此间雄鸟异常兴奋,它们先在细软的枝条末端用树皮纤维和羊毛打个结作为巢的悬挂处,然后以此织成一纵向圆环,再由圆环织成半球形的提篮状,最后织成顶端留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圆形小孔的袋状巢,最后其中一个小孔被封死,别一个小孔则横向延伸出来织成一管状出口。在这织巢期间,亲鸟每一次衔着一嘴的毛来到巢枝,围绕着枝子转圈,将嘴中含着的羊毛裹缠在枝子上。攀雀有高超的攀缘技巧,它将这项表演性的技巧的实用性发挥到了登峰造极,在自己的筑巢时应用得娴熟快捷,像杂技或者体操表演,很快它就在枝子上转了好几圈子将衔来的羊毛紧紧地缠裹在树枝上,而后在缠绕的粗粗的两根树杈间依稀拉起丝丝缕缕的纤维,然后继续在树枝上“翻单杠”缠绕,两根树枝间丝丝缕缕的纤维慢慢扩展为一条“钢索”。

巢呈囊袋状,主要由树皮纤维、羊毛、蒲绒、杨絮、柳絮等编织而成,结构相当精巧,悬吊于乔木柔软的细枝末梢,很像一个悬挂的葫芦。巢顶端侧面月一管状开口,供亲鸟出入。营巢基本完成,但以后仍不断在内壁用杨絮和柳絮加厚,直到产卵期间亦不停止。每个巢从开始营造到最后完成需要8-12天。巢的大小为长12-16.5厘米,宽8.4-10.5厘米,深8.5-10厘米,外径3-4.5厘米,巢口内径2-3.8厘米,巢口管长0.9-4厘米。

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一年繁殖1窝,一天产1枚卵,通常每巢产3-9枚,多为7-8枚,卵白色,光滑无斑,卵长椭圆形,大小17毫米×12毫米。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化,孵化期13-15天,雏鸟晚成性。孵卵和育雏均以雌鸟为主,留巢期17-20天。

查看全部

亚种分化

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攀雀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黑眉长尾山雀:体型纤小,体长11厘米。金眼,宽阔的黑色眉纹向上遮盖了头部,只留头顶中央一道棕色的,…
  • 褐冠山雀:为小型鸣禽。体长100-120毫米。头顶和长的羽冠褐灰色或灰色,其余下体橄榄褐色或暗灰色,…
  • 黄额鸦雀是莺科、鸦雀属小型鸟类,体长11-12厘米。嘴粗厚而短,呈鹦鹉嘴状、淡肉黄色。头顶茶黄色,…
  • 红翅旋壁雀:体重15-23克,体长120-178毫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鸟类。尾短而嘴长,…
  • 大盘尾:是雀形目卷尾科的鸟类,共有13个亚种。外形和小盘尾相似,但体型较大,体长约33厘米,…
  • 水蒲苇莺: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雌雄两性羽色相似。上体褐色,…
  • 灰头灰雀为雀科灰雀属的鸟类,称赤胸灰雀,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台湾以及中国的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山地、西藏等地,常见于海拔1500-4000米的高山带、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及裸岩等生境以及常见于山顶、高山树冠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
  • 黄嘴山鸦是鸦科、山鸦属鸟类,体长38-42厘米。体形较细弱,黄色的嘴细而下弯,嘴亦较短。雌雄羽色相似。…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