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杂色榕

杂色榕(学名:Ficus variegata Bl)乔木,高7-10米,树皮灰褐色,平滑。花期冬季。分布于越南、澳大利亚、缅甸、印度、所罗门群岛、马来西亚等地,常生长在山谷密林下、村边及疏林中,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杂色榕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荨麻目

科:

桑科

亚科:

波罗蜜亚科

族:

榕族

属:

榕属

亚属:

无花果亚属

形态特征

杂色榕(原变种)Ficus variegata Bl. var. variegata

乔木,高7-10米,树皮灰褐色,平滑,胸径10-15(-17)厘米,幼枝绿色,微 被柔毛。叶互生,厚纸质,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0-17厘米,顶端渐尖或钝,基部 圆形至浅心形,边缘波状或具浅疏锯齿;幼叶背面被柔毛,基生叶脉5条,近基部的2条 细小,侧脉4-6对;叶柄长2.5-6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无毛,长1-1.5厘米。榕 果簇生于老茎发出的瘤状短枝上,球形,直径2.5-3厘米,顶部微压扁,顶生苞片卵圆 形,脐状微凸起,基生苞片3,早落,残存环状疤痕,成熟榕果红色,有绿色条纹和斑点; 总梗长2-4厘米;雄花生榕果内壁口部,花被片3-4,宽卵形,雄蕊2,花丝基部合生 成一柄;瘿花生内壁近口部,花被合生,管状,顶端4-5齿裂,包围子房,花柱侧生, 短,柱头漏斗形;雌花生于雌植株榕果内壁,花被片3-4,条状披针形,薄膜质,基部 合生。瘦果倒卵形,薄被瘤体,花柱与瘦果等长,柱头棒状,无毛。花期冬季。


生长环境

常生长在山谷密林下、村边及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印度(包括南安达曼岛)、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所罗门群岛和澳大利亚均有分布。 中国不产。


变种

产广东及沿海岛屿、海南、广西、云南南部。低海拔,沟谷地区常见。越南中部、泰国也有分布。

果熟时可食用。

榕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台湾榕,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台湾榕Ficus formosana Maxim.的全株。…
  • 变叶榕为桑科榕属的小乔木或灌木。高达10米;树皮灰褐色,全株无毛;叶薄革质,…
  • 聚果榕是桑科榕属植物,乔木,高达25-30米,胸径60-90厘米,树皮灰褐色。叶薄革质,…
  • 柳叶榕是桑科、榕属小乔木,具乳液。叶通常互生,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全缘,无毛,托叶合生,包被于顶芽外,…
  • 斜叶榕 Corner),桑科榕属乔木或附生植物。全株有乳汁;叶革质变异很大,卵状椭圆形或近菱形,…
  • 薜荔是桑科、榕属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两型,叶片卵状心形,纸质,先端渐尖,叶柄很短,叶面无毛,…
  • 大果榕是桑科榕属的小乔木,株高可达10米;幼枝被柔毛;叶互生,…
  • 黄金榕是桑科榕属常绿小乔木植物。黄金榕单叶互生,叶形为椭圆形或倒卵形,全缘,表面光滑,嫩叶呈金黄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