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灰毛豆(学名:Tephrosia candida DC.)是豆科灰毛豆属植物,灌木状草本,高1-3.5米。茎木质化,具纵棱。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柄长1-3厘米,叶轴上面有沟。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15-20厘米,疏散多花,下部腋生的花序较短,有种子10-15粒;种子榄绿色,具花斑,平滑,椭圆形,种脐稍偏,种阜环形,明显。花期10-11月,果期12月。
原产于印度东部和马来半岛。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有种植。逸生于草地、旷野、山坡。 性强健,喜光,喜高温及湿润环境,耐瘠,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适温16-30℃。
白灰毛豆是优良的绿肥植物,改良土壤效果好;种子是优质饲料。叶片粉碎后作饲料养猪的配合饲料。树干可制小农具柄,作蔬菜棚架,秋冬开花,是理想的蜜源植物。其干材、枝材燃料性能较好,热值与褐煤相当。 该种花量大,花朵洁白,极为素雅,抗性极强,粗生,可丛植于路边、山石边、林缘观赏,也常用于公路、铁路护坡。
基本信息
灌木状草本,高1-3.5米。茎木质化,具纵棱,与叶轴同被灰白色茸毛,毛长约0.75-1毫米。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柄长1-3厘米,叶轴上面有沟;托叶三角状钻形,刚毛状直立,长4-7毫米,被毛,宿存;小叶8-12对,长圆形,长3-6厘米,宽6-1.4厘米,先端具细凸尖,上面无毛,下面密被平伏绢毛,侧脉30-50对,纤细,稍隆起;小叶柄长3-4毫米,密被茸毛。
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15-20厘米,疏散多花,下部腋生的花序较短;苞片钻形,长约3毫米,脱落;花长约2厘米;花梗长约1厘米;花萼阔钟状,长宽各约5毫米,密被茸毛,萼齿近等长,三角形,圆头,长约1毫米;花冠色、淡黄色或淡红色,旗瓣外面密被白色绢毛,翼瓣和龙骨瓣无毛;子房密被绒毛,花柱扁平,直角上弯,内侧有稀疏柔毛,柱头点状,胚珠多数。荚果直,线形,密被褐色长短混杂细绒毛,长8-10厘米,宽7.5-8.5毫米,顶端截尖,喙直,长约1厘米,有种子10-15粒;种子榄绿色,具花斑,平滑,椭圆形,长约5毫米,宽约3.5毫米,厚约2毫米,种脐稍偏,种阜环形,明显。花期10-11月,果期12月。
白灰毛豆逸生于草地、旷野、山坡。 喜光热,阳性树种,耐旱力强,能忍受0℃左右的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层厚度20厘米的地方均能正常郁闭成林。在过分粘重的土壤和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长不良。
原产于印度东部和马来半岛。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有种植。 白灰毛豆
翌年2月前后荚果大量成熟,及时采收晾晒,除去杂物,用麻袋包装贮运。在同一树上种子成熟度不一致,荚壳翠绿色的成熟度低,种皮薄,播后5-7天可发芽出土;荚壳墨绿色的成熟度高,种皮较厚,播种后需10-15天才能发芽出土。最好是采收荚果分别装袋,才能做到播种发芽速度较一致。
坡地以等高环山带状整地较好,带距2米,宽50-60厘米,整地深20厘米。整地季节宜在秋冬进行。直播造林选在雨季来临第一场透雨前进行。沿水平带外边缘处,按50-60厘米株距挖一小穴,每穴播种10-15粒,随即回覆土盖没种子即可。每亩播种量0.25-0.5千克。
主要是做好封山育林,严禁人畜践踏。郁闭前结合除草、松土、培肥,进行追肥。当年苗高一般30-50厘米,立地条件好的可达1米以上。
白灰毛豆是优良的绿肥植物,改良土壤效果好;种子粗蛋白质含量30%,是优质饲料。叶片粗蛋白质含量15.90-21.14%,粉碎后作饲料养猪的配合饲料,可节约饲料粮约40%左右。树干可制小农具柄,作蔬菜棚架,秋冬开花,是理想的蜜源植物。其干材、枝材燃料性能较好,热值与褐煤相当。
该种花量大,花朵洁白,极为素雅,抗性极强,粗生,可丛植于路边、山石边、林缘观赏,也常用于公路、铁路护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