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渔鸮(学名:Ketupa zeylonensis),是鸱鸮科、渔鸮属的鸟类。褐渔鸮为大型鸮类,体长51-55厘米,外形和毛脚鱼鸮相似,但较棕褐色,上体有粗著黑色斑纹,下体黄白色或浅暗黄色,有粗著的黑色条纹和细的波状横斑,喉有大的白色块斑,跗蹠裸出,仅上端前缘被羽。
褐渔鸮栖息于水源附近的森林中,是半昼行性的鸟类,飞行时显得有些吃力,两翅扇动激烈,主要以鱼、蛙、水生昆虫等为食。
基本信息
褐渔鸮的额、头顶至后颈和上背浅棕褐色,具粗著的黑色羽干纹;下背至尾上覆羽淡褐色,具较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尾羽暗褐色,具6道浅皮黄色横斑和褐色斑点;肩浅黄褐色,有较粗阔的黑褐色羽干纹;外侧数枚肩羽外翈白色,具暗褐色羽干纹;内翈沙黄色;翅上覆羽大都暗褐色,具皮黄色羽缘;中覆羽具白色羽尖,大覆羽外翈皮黄色羽缘较宽;初级覆羽具浅黄褐色斑点。飞羽暗褐色,初级飞羽先端及外翈有淡黄色横斑,内翈具暗黄褐色斑;次级飞羽和初级飞羽相似,但斑纹不甚清晰;三级飞羽和最长的肩羽相似,但具不规则的灰色横斑和斑点。眼先具向前伸的黑色须状羽,颊及耳羽浅棕褐色,具细的黑色羽干纹;颏、喉白色,亦具黑褐色羽干纹。其余下体浅黄褐色,具暗褐色羽干纹和细的淡褐色横斑。肛区及尾下覆羽较淡,肛区无斑纹,尾下覆羽具暗褐色羽干纹和浅褐色横斑;覆腿羽浅棕褐色。跗蹠仅前缘上端被羽,其余裸出。
褐渔鸮的虹膜金黄色,嘴浅灰绿色,尖端较暗,蜡膜绿灰色,脚角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150-1500克,♀1080-1450克;体长♂532-545毫米,♀510-522毫米;嘴峰♂50-53毫米,♀51-52毫米;翅♂385-400毫米,♀385-395毫米;尾♂190-200毫米,♀200-205毫米,跗蹠♂70-71毫米,♀72-75毫米。(注:♂雄性;♀雌性)
褐渔鸮栖息于水源附近的森林中,特别是开阔的林区河流地带,也出现于海岸、湖泊、渔塘附近的森林或丛林。
褐渔鸮常单独活动,有时也成对栖息在森林中的枝叶稠密处,但通常保持一定的距离。它是半昼行性的鸟类,常在下午就出来活动,大多站立在水边的树桩上、枯枝上或其他较高的地方,也常在水面上飞翔,同时密切地注视着水面,一旦发现鱼类,就迅速地掠过水面,直接从水面上猎取食物。飞行时显得有些吃力,两翅扇动激烈,飞行快而有力,但无声响。叫声似“boom-0-boom”或“gloom-oh-gloom”。主要以鱼、蛙、水生昆虫等为食,有时也吃小型哺乳类、鸟类、蛇、蜥蜴和昆虫。为了捕食,它还能象涉禽一样,在浅水地带行走。
褐渔鸮在中国以内分布于广东、香港、广西、云南和海南岛。中国以外分布于小亚细亚、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褐渔鸮的繁殖期为6-8月,也有的为12月至翌年3月。这时它一反常态,常常鸣叫不停。营巢于悬崖、岸边岩洞或树洞中,也利用鹰和其它鸟类旧巢,或者在大树的树杈间产卵。每窝产卵通常2枚,偶尔少至1枚和多至3枚。卵的大小平均为58.7毫米×47.3毫米。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褐渔鸮印泰亚种
Ketupa zeylonensis leschenaultii
Temminck, 1820
2
褐渔鸮华南亚种
Ketupa zeylonensis orientalis
Delacour, 1926
3
褐渔鸮西亚亚种
Ketupa zeylonensis semenowi
Zarudny, 1905
4
褐渔鸮指名亚种
Ketupa zeylonensis zeylonensis
Gmelin, 1788
(以上内容来自: )
褐渔鸮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褐渔鸮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部、农业部1989年1月14日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保护动物。
褐渔鸮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km²,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雕鸮是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的一种大型鸟类 。雕鸮全长55—71厘米,…
短耳鸮又名小耳木兔、田猫王、夜猫子等,是鸮形目鸱鸮科耳鸮属中小型猛禽动物。成鸟面盘显著,…
白脸角鸮,一种猛禽,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褐渔鸮,是鸱鸮科、渔鸮属的鸟类。褐渔鸮为大型鸮类,体长51-55厘米,外形和毛脚鱼鸮相似,但较棕褐色,…
雕鸮是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的一种大型鸟类 。雕鸮全长55—71厘米,…
雕鸮是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的一种大型鸟类 。雕鸮全长55—71厘米,…
眼镜鸮是一种鸮形目、鸱鸮科类动物,活动于热带美洲森林区。
雪鸮是鸮形目鸱鸮科雪鸮属鸟类,又名白鸮、白猫头鹰。头圆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