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纹鮠,Leiocassis virgatus (Oshima,1926),为鲿科鮠属的一种鱼类。为底层鱼类,食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个体小,数量少。
基本信息
背鳍条I—6—7;臀鳍条iii—13~16;胸鳍条I—5;腹鳍条i—5。鳃耙9~17。游离脊椎骨32~33枚。体长为体高的3.5~5.1倍,为头长的3.2~4.1倍,为尾柄长的6.6~10.0倍,为前背长的2.6~2.8倍。头长为吻长的3~3.6倍,为眼径的4.1~5.2倍.为眼间距的2~2.2倍,为头宽的1~1.2倍,为口裂宽的1.4~2.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1.5倍。体延长,前部较宽,后部侧扁。 头略小且稍纵扁,头背被皮膜;上枕骨棘裸露,细长,接近项背骨,前方形成一窄构向前伸至两眼中间。吻圆钝。唇厚,上唇具梳状皱纹,下唇中间不连续。上顿突出于下顿。上、下颌及腭骨具绒毛状齿,形成弧形齿带,下领齿带中央分离。眼较大,侧上位,被以皮膜。眼间隔宽,稍隆起。前后鼻孔相隔较远,前鼻孔呈短管状,后鼻孔圆形。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线,后伸超过眼后缘;颌须较摄扁,短于头长,后伸达胸鳍起点;额须扁粗,外侧颏须较长,内侧颏须后端超过眼后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背鳍短,骨质硬刺前缘光滑,后缘具弱锯齿,起点距吻端与距脂鳍起点相等。脂鳍基较短,后缘游离,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中央之后。臀鳍起点位于脂鳍起点之垂直下方略前,至尾鳍基的距离不及至胸鳍基后端。胸鳍侧下位,硬刺前线具弱锯齿,后缘锯齿强,后伸不及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之垂直下方略后.距胸鳍基后端大于距臀鳍起点,鳍条后仲超过臀鳍起点。肛门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基后端略远。尾搐深分叉,上、下叶等长,后端圆钝。活体全身黄褐色,腹部浅黄。体侧沿侧线有一条黑褐色纵带,向前延至吻部,后端分二支,分别伸入尾鳍上、下叶之中部直至两叶末端;背侧上一条纵带自上枕骨棘之后经背鳍基后伸至尾鳍基;腹侧上一条纵带最短,断续不连且色浅。除尾鳍有暗色条纹外,各鳍均或有暗色斑块。
条纹鮠为鲿科鮠属的鱼类。为底层鱼类,食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个体小,数量少。
分布 珠江、海南岛、福建云霄。
阳朔 临桂 灵川 兴安 永福 龙胜 恭城 岑溪 苍梧 上思 钦州市区 桂平 平南 贺州市区 钟山 富川 象州
编号:
6600
拉丁目名:
SILURIFORMES
中文目名:
鲇形目
中文科名:
鲿科
拉丁科名:
Bagridae
中文属名:
鮠属
拉丁属名:
Leiocassis
拉丁种名:
virgatus
定名人:
(Oshima)
年代:
1926
中文名:
条纹鮠
ogenus:
Aoris
原始文献:
Annotnes zool. jap. 11(1):4.
模式产地:
海南嘉积河
国内分布:
珠江, 海南岛, 福建云霄
资料来源: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鲇形目
长吻鮠,又名江团、鮠鱼、肥头鱼等,为鲿科鮠属鱼类。长吻鮠是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头顶覆盖薄皮。须4对,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又名乌苏里鮠,别名牛尾巴、黄昂子、回…
条纹鮠,Leiocassis virgatus ,为鲿科鮠属的一种鱼类。为底层鱼类,食小型水生无脊…
条纹鮠,Leiocassis virgatus ,为鲿科鮠属的一种鱼类。为底层鱼类,食小型水生无脊…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又名乌苏里鮠,别名牛尾巴、黄昂子、回…
黄颡鱼,是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的鱼类动物,是一种小型鱼类,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眼小,…
长吻鮠,又名江团、鮠鱼、肥头鱼等,为鲿科鮠属鱼类。长吻鮠是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