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巢蕨

巢蕨(学名:Neottopteris nidus (L.) J. Sm.)是铁角蕨科,铁角蕨属中型附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1.2米。根状茎木质粗短直立,鳞片蓬松,线形,先端纤维状并卷曲,边缘有几条卷曲的长纤毛,膜质,叶簇生;浅禾秆色,木质,上面有阔纵沟,表面平滑而不皱缩,叶片阔披针形,叶边全缘并有软骨质的狭边,叶厚纸质或薄革质,孢子囊群线形,叶片下部通常不育;囊群盖线形,宿存。

分布于中国台湾、海南、两广、贵州、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也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柬埔寨、越南、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热带地区及东非洲。附生于雨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海拔100-1900米。该种在栽培状态下,其根状茎有时不盘集成鸟巢状。

巢蕨孢子叶簇呈鸟巢状,叶色终年碧绿光亮,为著名的附生性观叶植物,常用来制作吊盆观赏,作为宾馆、庭院的装饰,在南方庭院中,常悬挂室外棚架和林下。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巢蕨

别名:

鸟巢蕨、山苏花…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纲:

蕨纲

亚纲:

薄囊蕨亚纲

目:

真蕨目

科:

铁角蕨科

属:

巢蕨属

种:

巢蕨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巢蕨 中型附生 草本植物植 。株高1-1.2米。根状茎直立,粗短,木质,粗2-3厘米,深棕色,先端密被鳞片;鳞片蓬松,线形,长1-1.7厘米,先端纤维状并卷曲,边缘有几条卷曲的长纤毛,膜质,深棕色,有光泽。

叶簇生;柄长约5厘米,粗5-7毫米,浅禾秆色,木质,干后下面为半圆形隆起,上面有阔纵沟,表面平滑而不皱缩,两侧无翅,基部密被线形棕色鳞片,向上光滑;叶片阔披针形,长90-120厘米,渐尖头或尖头,中部最宽处为(8-) 9-15厘米,向下逐渐变狭而长下延,叶边全缘并有软骨质的狭边,干后反卷。主脉下面几全部隆起为半圆形,上面下部有阔纵沟,向上部稍隆起,表面平滑不皱缩光滑,暗禾秆色;小脉两面均稍隆起,斜展,分叉或单一,平行,相距约1毫米。叶厚纸质或薄革质,干后灰绿色,两面均无毛。孢子囊群线形,长3-5厘米,生于小脉的上侧,自小脉基部外行约达1/2,彼此接近,叶片下部通常不育;囊群盖线形,浅棕色,厚膜质,全缘,宿存。该种在栽培状态下,其根状茎有时不盘集成鸟巢状。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附生于树干、岩壁等地,基部长堆积许多其他树种的落叶而形状似鸟巢,因此而得名。鸟巢蕨的根茎短而粗,缘叶自地下茎丛生,由中心方向开展而成巢状。喜欢喜高温、不耐强光,特别喜欢附着于玉林或者季雨林内树干或林下岩石上。


分布范围

巢蕨 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珠江口沿海岛屿、惠阳、阳春)、海南(儋县、琼中、白沙、保亭,崖县)、广西(瑶山、龙津、那坡)、贵州(安龙)、云南(河口、金平、思茅、西双版纳(勐海、景洪)、澜沧、昌宁、绿春、福贡、永德、盈江、贡山)、西藏。也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柬埔寨、越南、日本(琉球)、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热带地区及东非洲。模式标本产地:爪哇。


繁殖方法

播种:春季先将细沙和腐殖土拌匀,经高温消毒,装入播种盆内压平,将成熟的孢子均匀撒播在盆土上,然后连盆浸入浅水中,利用渗透作用,使盆土充分湿润,上盖玻璃保湿,并将其置于温润阴凉处,7天至10天孢子即可萌发,经1个月左右,就会长出绿色的原叶体,3个月后待其长出几片真叶时,方可上盆培育。

分株:鸟巢蕨分株繁殖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将其根状茎连同叶片和根丛切割成若干块,或扒下旁生的小植株,剪去叶片的1/2,分别上盆,以少量的腐叶土覆盖,为其创造一个湿润通风、排水良好的小环境,环境温度控制在25℃左右,成活率较高,需注意盆土不能太湿,以免引起烂根。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巢蕨 温度:鸟巢蕨不论是家庭盆栽,还是生产性栽培,冬季最好能保持15℃以上的棚室温度,使其能继续生长,条件不具备时,至少应保持不低于5℃的棚室温度,若温度过低易导致其叶缘变成棕色,甚至有可能因受寒害而造成植株死亡。

光照:鸟巢蕨的原生环境为潮湿丛林中,多作附生态,只需少量的散射光就能正常生长,因此盆栽植株可常年放在室内光线明亮处养护。如春、秋季短期放在室外树荫下或大棚中,则更有利于其生长,并能增加叶面之光泽。

水分:鸟巢蕨生长季节浇水要充分,特别是夏季,除栽培基质要经常浇透水外,还必须每天淋洗叶面2次至3次,同时给周边地面洒水增湿,维持局部环境有较高的空气湿度,既可增加叶面的光泽,又对孢子叶的萌发十分有利。

土壤:鸟巢蕨盆栽基质可以是以腐叶土或泥炭土、蛭石等为主,并掺入少量河沙,也可用蕨根、碎树皮、苔藓或碎砖粒加少量腐殖土拌匀混合而成。另外,每年的春季可在盆内添加少许碎石灰,则有益于其旁生子株的生长发育。

肥料:鸟巢蕨盆栽在其生长旺盛季节,宜每半月浇施一次氮、磷、钾均衡的薄肥,可促使其不断长出大量新叶,如果植株缺肥,叶缘也会变成棕色。夏季气温高于32℃,冬季棚室温度低于15℃,应停止一切形式的追肥。

查看全部

病虫防治

低于15 度的话则有黄化、坏疽等寒害现象。


主要价值

巢蕨 食用:在台湾的650多种蕨类植物中,鸟巢蕨属植物的食用价值最高,种植面积最大。鸟巢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钙和其他营养成分,与油菜、菜花、西芹等常见蔬菜成分相近。

药用:巢蕨类植物不仅能食用,还能做药用。巢蕨全草具有强壮筋骨、活血化瘀、消热解毒、利尿消肿、通络止痛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血瘀。

园林:鸟巢蕨作为附生植物代表性植物,分布于雨林,其形态优美,巢基奇特,是热带雨林的一个奇观,为热带地区的园林提供了空间绿化的宝贵材料,成为人们营造雨林景观和热带植物园的首选植物。

查看全部

铁角蕨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