鲽形目,牙鲆科,牙鲆属。俗名比目鱼, 油牙鲆, 左口, 沙地, 牙片, 偏口。体侧扁,呈长卵圆形。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
基本信息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东海和南海较少。其主要渔场有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
体侧扁,呈长卵圆形。一般体长25~50厘米。体重1500-3000克,大者可达5000克。口大、斜裂,两颌等长,上下颌各具一行尖锐牙齿、尾柄短而高、2只眼睛均在头的左侧,眼球隆起。鳞小,有眼一侧被栉鳞,体呈深褐色并具暗色斑点;无眼一侧被圆鳞,体呈白色。胸鳍稍小;腹鳍基部短、左右对称;尾鳍后缘双截形、侧线明显,在胸鳍上方有一弓状弯曲部。背鳍、臀鳍和尾鳍均有暗色斑纹,胸鳍有暗色点列成横条纹。
牙鲆为冷温性底栖鱼类, 幼鱼和成鱼具潜砂习性。春季洄游至近岸浅海及河口内湾, 秋季水温下降进入深海处, 成鱼繁殖期发生在岩礁水域的下层大约水深 30~ 200m 范围, 卵和仔鱼浮游在水深 3~ 33m 范围内, 自然界成熟的个体通常喜欢潜伏在硬砂质底层, 其栖息地十分广阔,港湾的中部及浅水处, 包括盐碱地内湾, 海藻床,通常在多泥或淤泥沉积底层特别是平坦的砂质地栖息。
亲鱼的驯养
运输来的亲鱼放入 2 个 5m × 6m × 1.6m 的水泥池里进行暂养。光照强度为 1000lx~2500lx,充气,用水泵在池中抽水形成水流,每天换水 2 次,每次换水量 100% ,且每天清洗池壁、池底。驯养期间水温 1 0 ℃~1 4 ℃,海水 pH8.0~8.2、盐度 27‰~30‰。褐牙鲆对环境和饵料的改变比较敏感,刚入池 1 0 天内极少活动且拒食。1 0 天后开始投喂活泥鳅、沙蚕和虾。每天投喂量为体重的1%。投喂后的第 2 天有个别亲鱼开始摄食,第 5 天大部分亲鱼摄食,投喂量扩大为体重的 3 %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将饵料投向亲鱼鱼体的前方,亲鱼便跃起争食。亲鱼大量摄食后,开始用配合饵料和冰梅鱼进行驯食,活饵的量逐渐减少。亲鱼不摄食时及时捞出残饵。在驯养时尽量避免人为的过分惊扰,以免造成亲鱼驯化的失败。
亲鱼土池中间培育
在亲鱼的驯养完成后,于6月中旬将亲鱼转入土池进行中间培育。亲鱼池应选择堤坝坚固,进排水通畅,泥沙底质的小型池塘。池塘高度最好在 2 m 以上。在临放亲鱼前一
个月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用 80 目滤网注入新鲜海水反复冲涮,直到海水清新为止。
1 . 培育用水 池塘养殖用水必须清新,粘度小,不要潮头和潮末的海水。亲鱼放养初期不要换水,否则因受刺激快速游动而降低摄食量,从而影响亲鱼培育。待亲鱼适应
后,换水量逐渐加大。在水温达到 28℃时,提高水位,利用潮汐最大量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同时池塘配备增氧设施,以防夏季或躁热无风的天气使用,防止缺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投饵 亲鱼放养初期,同样需要进行短期适应性驯化,开始以活饵和颗粒配合饲料为主,等到适应了环境的变化,再以冷冻小杂鱼为主,以颗粒配合饲料为辅。根据水温、天气和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投放初期,每天应投喂 3 次~4 次,当亲鱼适应环境后,可改为每天投喂 2 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1%~3%。投喂做到定点、定时,严格避免全池投喂,这样不仅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也能保证养殖用水不会因为残饵过多而污染。开始投喂时少投、慢喂;等到大群鱼争先恐后来摄食时,多喂,加快投喂速度;大多数鱼饱食而沉入池底后再少投、慢喂。开始投喂颗粒饲料,之后再投喂冷冻小杂鱼。
2005 年下半年,当土池水温达 10℃左右时,亲鱼起捕入室内水泥池,回捕亲鱼202尾,平均规格为1400g/尾,中间培育成活率为 90%。
亲鱼促熟技术
1 .投饵 从土池转入室内水泥池后需要进行短期适应性驯化,开始投喂活的饵料如沙蚕、泥鳅、虾等。待亲鱼稳定后饵料以冷冻鱼为主如梅鱼、小黄鱼、小尤鱼和新鲜缢
蛏。小鱼可整尾投入,大的则切细或绞成碎肉投喂。亲鱼的饵料最好不要偏于单一饵料,必须注意饵料质量。在饲料中添加 1%~2% 的维生素 E 和卵磷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 2%~3%,且在亲鱼不摄食时及时捞出残饵,一般每日上、下午各投喂 1 次,且上午只投喂少量的饵料,主要以下午投喂为主。
2.培育用水 从土池转入室内时水泥池水温和盐度必须与土池相同。亲鱼培育用水为砂滤水,溶解氧在 4mg/L以上,用水泵在池中抽水形成水流,流水时间12小时以上。每天上、下午各换水一次,换水量为 100%,且流水半小时。在温度调控过程中,培育用水先用蒸汽锅炉加热至所需温度,然后再换水。
3.温度和光照调控 鱼类的繁殖节律与生理因素和外界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光温调控技术是利用人为的改变光照、水温、流水、食物丰度等手段来控制鱼类繁殖
节律的方法。在自然界中,天然亲鱼年龄是三到十龄,产卵时间为春季。待亲鱼入室内稳定后,日升温0.2℃~0.4℃,稳定两天,逐渐升稳至 1 5℃~15.5℃进行恒温培育。同时采用日光灯为光源,试验池上方用黑布遮挡,水面光照为1000lx~1500lx,利用开、关灯控制光照时间。光照从8小时逐渐延长到 16 小时,最后稳定光照在 16 小时。
4.催产 逐月解剖亲鱼观察性腺发育情况,从2 月份开始注射催产激素,剂量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20 μg/kg,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 IU/kg。从 4 月初剂量加大,剂量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 100 μ g/kg,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000IU/kg。催产后一般能产卵受精。
摄食小杂鱼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粗灰分含量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褐牙鲆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1.15和70.47,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摄食小杂鱼组褐牙鲆中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食人工饲料组中检测到11种SFA、7种MUFA和9种PUFA。摄食小杂鱼组的∑ω3PUFA[(30.39±2.29)%]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34.40±3.32)%](P<0.05),其中小杂鱼组的EPA+DHA的总量为(29.27±2.33)%,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33.47±3.36)%(P<0.05);摄食小杂鱼组的∑ω6PUFA为(6.01±0.31)%,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5.06±0.37)%(P<0.05)。综合来看,两组褐牙鲆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摄食小杂鱼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营养较好,而摄食人工饲料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较好,两者各有优势。
大菱鲆,又称多宝鱼,是菱鲆科菱鲆属鱼类。雌雄大菱鲆在体型上存在差异,雄性体重在1~2千克之间,…
大菱鲆,又称多宝鱼,是菱鲆科菱鲆属鱼类。雌雄大菱鲆在体型上存在差异,雄性体重在1~2千克之间,…
龙利鱼,即半滑舌鳎,是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的大型底栖鱼类动物。其体延长、侧扁,呈舌形;头部短,…
鲽形目,牙鲆科,牙鲆属。俗名比目鱼, 油牙鲆, 左口, 沙地, 牙片, 偏口。体侧扁,呈长卵圆形。…
大西洋庸鲽俗称欧洲大比目鱼,英文名Atlantic Halibut。…
龙利鱼,即半滑舌鳎,是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的大型底栖鱼类动物。其体延长、侧扁,呈舌形;头部短,…
大菱鲆,又称多宝鱼,是菱鲆科菱鲆属鱼类。雌雄大菱鲆在体型上存在差异,雄性体重在1~2千克之间,…
鲽形目,牙鲆科,牙鲆属。俗名比目鱼, 油牙鲆, 左口, 沙地, 牙片, 偏口。体侧扁,呈长卵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