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婆罗洲猩猩

婆罗洲猩猩(学名:Pongo pygmaeus):在灵长类动物中,体型仅次于大猩猩,雄性比雌性大,站立时双臂下垂可达脚踝部;臂和手粗壮有力,腿短,且不如臂粗壮;体毛稀疏,暗红褐色,前额突出,嘴突出。

雄性单独生活,雌性单独生活或与小猩猩在一起。白天活动,吃无花果、红毛丹、芒果、蜂蜜、鸟蛋、幼鸟、甲壳类、鲜菜以及植物嫩芽。栖息于热带雨林,在距地面8-12米的树杈上用树枝架窝,上面覆以树叶,夜晚睡在树上。平时性温驯,发怒时很可怕。雨天使用大树叶遮盖身体。分布于印尼加里曼丹岛和马来西亚沙捞越。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婆罗洲猩猩

别名:

猩猩,红毛猩猩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目:

灵长目

亚目:

简鼻亚目

科:

人科

亚科:

猩猩亚科

属:

猩猩属

种:

婆罗洲猩猩

亚种:

亚种

形态特征

婆罗洲猩猩体棕红色。体型庞大,雄性约为雌性两倍,成年雄性体长97厘米,体重约60-90千克;雌性体长78厘米,约40-50千克。有颊囊,雄性尤其发达。随着雄性年龄的增长、老迈,面颊部皮肤松弛向两翼扩张而形成巨大面盘。与人类一样,肋骨12对,但腰椎4枚;手腕部有中心骨,此骨随年龄老迈而与其后的骨块愈合,这两点与人类不同。年老者有长而红的颌须。拇指很小,脚发达,适于握物。脑容积,雌性320-400cc,雄性为405-540cc。双臂很长,张开宽达23-24厘米,站立时双臂下垂可达脚踝部;腿短,且不如臂粗壮;体毛稀疏,暗红褐色,肩和背部有20余厘米长毛;前额突出,嘴突出,唇薄,眼、耳、鼻均小,眼间距较窄;成年雄性的脸侧具有叶状的厚肉垫,在肉叶下面有一气囊,它与喉部相连,充气后鼓起很大,发声时起共鸣作用;有的颏下有胡子;手脚窄长,臂和手粗壮有力,手长约28厘米,脚长约32厘米;犬齿发达,牙齿32枚,齿式与人类同,无尾。

树栖生活类群。除少数种类外,拇指(趾)多能与它指(趾)相对,适于树栖攀爬和握物。锁骨发达,手掌(及蹠部)裸露,并具有两行皮垫,有利于攀缘。指(趾)端除少数种类具爪外,多具指甲。眼眶周缘具骨,两眼前视,视觉发达,嗅觉退化。 [1-2]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婆罗洲猩猩主要栖息于低地和丘陵的热带雨林,生活在海拔高度为800米-1500米之间。它们栖息在树上,并会随食物而去到很远的地方。


生活习性

雄性单独生活,雌性单独生活或与小猩猩在一起。白天活动,大部分时间用于觅食,活动不如猴类迅速敏捷,以手脚交替抓握树枝移动身体。能在地面直立行走,但要靠拳指支撑,腰不能直立。臂力强大,除虎豹外,无其他天敌。在距地面8~12米的树杈上用树枝架窝,上面覆以树叶,夜晚睡在树上。平时性温驯,发怒时很可怕。雨天使用大树叶遮盖身体。较其他类人猿,它更长时间在树上,在地上可用四肢行走。动作迟钝缓慢,不能在树间跳跃,只能手脚并用,慢慢移动。通常单独行动,幼仔与母亲一起活动或形成暂时性小型群体,由一只雄性和携带幼仔的二、三只雌性组成。

婆罗洲猩猩的饮食包括超过400种水果的食物,如野生无花果(榕属)和榴莲属属(Durio),占60%左右,主要吃树叶、嫩芽、蜜果、生果、树枝、树皮及鸟蛋,亦会吃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但是占食物中的数量很少,偶尔会吃富含矿物质的土壤。 [1-2]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有三个亚种,分布于印尼的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的沙捞越,文莱(存在不确定性)。是猩猩种中唯一分布在亚洲的种类,分布区狭小,数量不多。


繁殖方式

筑巢于树上,并将附近的树枝及蔓条弄平,盖上树枝即成只能住一晚的巢,第二天晚再另筑新巢。是所有哺乳动物物种的繁殖速度最慢,出生的间隔大约在8年间。孕期235至270天,每胎一仔,初生时体重约1.6千克,一生下来便能反射性抓握东西,可抓住母亲的长毛吮奶,幼仔与母亲共同生活约5年后,独立生活。寿命约为40年。 孕期8-9个月,每胎1仔,寿命25-40年。 [1-2]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婆罗洲猩猩指名亚种

Pongo pygmaeus pygmaeus

2.

婆罗洲猩猩加里曼丹亚种

Pongo pygmaeus wurmbii

3.

婆罗洲猩猩沙巴亚种

Pongo pygmaeus morio

查看全部

种群现状

在东南亚广大的范围内,婆罗洲猩猩被无情地猎杀,这与其庞大的身躯和缓慢的动作有关,使它们容易成为猎人的猎杀目标。在过去60年(至2012年),婆罗洲猩猩的数量估计下降已超过50%,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无序扩张,80%猩猩的栖息地因非法采伐已失去,包括将森林转换为农田,特别是油棕榈种植园,黄金开采,火灾损失,木材生产,偷猎和宠物贸易。这些因素仍然是整个婆罗洲猩猩的主要威胁。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2008年濒危物种——极危(CR)。 [3-4]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濒危物种。

婆罗洲猩猩全部图册网址

查看全部

人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侏儒狨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上游森林中、巴西西部、哥伦比亚南部,…
  • 冕狐猴,树栖动物,具有领地意识,群居,白天活动,以叶、芽、花、种子和水果为食。…
  • 黑吼猴是一种卷尾猴科,吼猴属动物,学名Alouatta caraya。分布在巴拉圭至阿根廷北部。…
  • 巴西夜猴,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和巴西。它具有进化了的大眼睛,集光能力很强,…
  • 蜂猴为灵长目蜂猴属下的一种猴子,有9个亚种。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28~38厘米…
  • 松鼠猴,是产于南美洲的小型猴类,驯养容易,又能繁殖,是正逐渐宠物化的动物。身体纤细,尾长,…
  • 菲律宾眼镜猴是眼镜猴科、菲律宾眼镜猴属的唯一哺乳动物。体长8-16厘米,体重85-165克。…
  • 婴猴是灵长目婴猴科的哺乳动物。其大小与松鼠差不多,眼睛又大又圆,耳朵像蝙蝠,脸像猫。它的后肢较长,…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