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芒菊,多年生铺地草本。头状花序少数,径1-1.4厘米,单生于茎、枝顶端,瘦果陀螺形、倒圆锥形或稀圆柱状。花期11月至翌年3月。原产地:美洲热带地区;现在东半球热带地区也有分布。茎纤细,自基部分枝,匍匐地面,节处常生多数不定根。羽芒菊以种子及地下芽繁殖,易蔓延成片,危害农作物,降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
基本信息
多年生铺地草本。
茎纤细,平卧,节处常生多数不定根,长30-100厘米,基部径约3毫米,略呈四方形,分枝,被倒向糙毛或脱毛,节间长4-9毫米。基部叶略小,花期凋萎;中部叶有长达1厘米的柄,罕有长2-3厘米的,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3厘米,基部渐狭或几近楔形,顶端披针状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齿和细齿,近基部常浅裂,裂片1-2对或有时仅存于叶缘之一侧,两面被基部为疣状的糙伏毛,基生三出脉,两侧的1对较细弱,有时不明显,中脉中上部间或有1-2对极不明显的侧脉,网脉无或极不显著;上部叶小,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具短柄,长2-3厘米,宽6-15毫米,基部近楔形,顶端短尖至渐尖,边缘有粗齿或基部近浅裂。
头状花序少数,径1-1.4厘米,单生于茎、枝顶端;花序梗长10-20厘米,稀达30厘米,被白色疏毛,花序下方的毛稠密;总苞钟形,长7-9毫米;总苞片2-3层,外层绿色,叶质或边缘干膜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7毫米,顶端短尖或凸尖,背面被密毛,内层长圆形,长7-8毫米,无毛,干膜质,顶端凸尖,最内层线形,光亮,鳞片状;花托稍突起,托片长约8毫米,顶端芒尖或近于凸尖。雌花1层,舌状,舌片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顶端2-3浅裂,管部长3.5-4毫米,被毛;两性花多数,花冠管状,长约7毫米,被短柔毛,上部稍大,檐部5浅裂,裂片长圆状或卵状渐尖,边缘有时带波浪状。
瘦果陀螺形、倒圆锥形或稀圆柱状,干时黑色,长约2.5毫米,密被疏毛。冠毛上部污白色,下部黄褐色,长5-7毫米,羽毛状。
花期11月至翌年3月。
产我国台湾至东南部沿海各省及其南部一些岛屿。生于低海拔旷野、荒地、坡地以及路旁阳处。也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及美洲热带地区。
1933年在台湾高雄采到标本,1947年在海南和广东南部沿海发现。
羽芒菊属阳性植物,在耕作地、空旷的荒地上能很好地生长,在路边及成龄椰园也能生存。常与粗叶丰花草(Borreriaarticularis)、龙爪茅(DactylocteniumaegyPtium)、四年生臂形草(Brachiariasubgua-driPara)等群生。在干燥或湿润的沙地上生长最盛,但也能在各类土壤上良好生长,极耐干旱。在其开花成熟后,只有花茎部分枯萎,而它的下部继续生长,各级分枝能开花结实。羽芒菊花果期长达4–5个月。
羽芒菊草质柔嫩多汁,尤其是在冬春干旱季节,多数牧草枯黄老化时,羽芒菊仍青绿柔嫩,牛、羊采食较多。煮熟后可喂猪。嫩茎叶兔极喜食。从化学成分看,羽芒菊含量均属中等(表90)。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粗纤维。羽芒菊叶和花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其叶汁具有防腐,杀虫,杀寄生物,并且用于各类割伤止血。能促进头发生长并防止脱发,在印度作为民族药,用来治疗各种疾病。羽芒菊是外来入侵植物,推测应该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
石胡荽 A. Braun & Asch.)是菊科、石胡荽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野茼蒿 S. Moore),是菊科野茼蒿属的直立草本植物。叶膜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
欧亚旋覆花是菊科、旋覆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横走或斜升。茎直立,…
姬小菊是菊科雁河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白色、紫色、粉色、玫红色等多种花色,据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烟管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烟管蓟Cirsium pendulum Fisch.ex DC.的根或全草。…
斑鸠菊 H. Rob., S. C. Keeley, Skvarla & R. Chan),…
翼茎阔苞菊 Cabrera)是菊科阔苞菊属的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东风菜是菊科紫菀属植物。根状茎粗壮。茎直立,高100-150厘米,上部有斜升的分枝,被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