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肩鹊鵙(学名:Corvinella melanoleucus)是小型鸣禽。喙粗壮而侧扁,先端具利钩和齿突,嘴须发达;翅短圆;尾长,楔形;跗跖强健,趾具钩爪。头大,自嘴基过眼至耳羽区有一宽的过眼纹。为“雀中猛禽”,停栖静伺而伏击猎物,以昆虫、蛙、蜥蜴等小动物为食,大型伯劳可捕食鼠类及小鸟。常将猎物挂在树枝上,有“屠夫鸟”之称。在树上筑碗状巢,产卵4~9枚,由雌鸟孵化约15天,雏期约15~18天,双亲哺育。
栖息地为稀树草原以及亚热带或热带的干燥疏灌丛。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肯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瑞典、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
基本信息
白肩鹊鵙包括尾巴体长34-50厘米,雄鸟尾长22-35厘米,尾长21-34厘米;雄鸟体重55-97克,雌鸟体重71-96克 。这种伯劳和喜鹊的羽毛很相似,和伯劳科的其他鸟类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颜色和图案。成鸟有黑色和白色的羽毛,尾巴很长。头和翕具有光泽的黑色,翅上有大块白色,臀部有V形的灰白色,在飞行时更为显眼。上覆羽黑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有白色斑块。长长的尾巴黑色。下体,颏、喉和胸都是黑色的,具褐色光泽,腹部和侧面是乏味的黑色。 尾巴覆羽黑色。 雌雄相似。鸟喙黑色,眼睛深褐色,腿和脚都是黑色。
幼鸟整体棕色并乏味,白色区域显棕黄色,下体深褐色,羽毛有白尖。
栖息地为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森林、干燥的稀树草原等。嘴很强大,上嘴的先端钩曲如鹰嘴,爪强健有力,适于捕食大型的昆虫以及蛙类、蜥蝎类及小型鸟兽等。平时,它栖息在树梢、电线等高处,东瞧西望,一发现食物就急冲捕食,有时甚至能捕杀比它身体还大得多的鸟类。
主要食物是节肢动物和其他一些昆虫的物种,也吃蜥蜴,老鼠,一些新鲜或腐烂的肉和水果。
雌鸟每窝产3-5枚卵,浅黄色有较深的黄色斑点,孵化期持续16-20天。雏鸟由父母双方和一个或多个帮手喂养,是上一窝的幼鸟在帮助。雏鸟留巢期持续19-24天,而年轻有能力离开巢后在第二周来养活自己,但它们仍然依赖于成鸟长达8周,在此期间,父母养活它们的喂食时间逐渐下降。
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肯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赞比亚、津巴布韦。
白肩鹊鵙分布图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楔尾伯劳,是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全长255-315毫米,喙强健具钩和齿,黑色贯眼纹明显,…
牛头伯劳,又称“红头伯劳”,是伯劳科、伯劳属下的一种鸟类。牛头伯劳全长可达220毫米。喙强健具钩和齿,…
东非长尾伯劳是伯劳科伯劳属的一种。分布于肯尼亚、索马里和坦桑尼亚。…
伯劳是伯劳属鸟类的通称,又称“博劳”。全世界共有32种。其喙粗厚而强壮,尖端具钩,…
灰伯劳,为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北寒露。灰伯劳上体灰色或灰褐色,有黑色眼先、过眼至耳羽;中央尾…
黑额伯劳是伯劳科、伯劳属中型鸟类,体长20-23厘米。外形很像灰伯劳,但个体较小,前额和宽的贯眼带…
虎纹伯劳:全长165毫米左右。雄性成鸟:额基、眼先和宽阔的贯眼纹黑色;前额、头顶至后颈蓝灰色;上体余部包括肩羽及翅上覆羽栗红褐色,杂以黑色波状横斑;飞羽暗褐色,外翻具棕褐色羽缘;尾羽棕褐色,具不明显的褐色横斑,外侧尾羽端缘棕白色;下体纯白色,两胁略沾蓝灰色;覆腿羽白杂以黑斑。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前额基部黑色较小,眼先及过眼黑纹沾褐,头顶灰色及背羽的栗褐色均不如雄鸟鲜艳;胁部缀以黑褐色鳞状横斑。一般栖息于树林、分布自平原至丘陵、山地,喜栖于疏林边缘以及巢址选在带荆棘的灌木及洋槐等阔叶树。性格凶猛,常停栖在固定场所,寻觅和抓捕猎物。主要食物是昆虫,特别是蝗虫、蟋蟀、甲虫、臭虫、蝴蝶和飞蛾,也吃小鸟和蜥蜴。分布于亚洲多国,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白肩鹊鵙是小型鸣禽。喙粗壮而侧扁,先端具利钩和齿突,嘴须发达;翅短圆;尾长,楔形;跗跖强健,趾具钩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