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桐,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绒毛野桐Mallotus japonicus (Thunb.)Muell. Arg.var. ochraceo-albidus(Muell. Arg.)S. M. Hwang 的根或茎皮。植物绒毛野桐,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骨折,骨结核,狂犬咬伤。
基本信息
根或茎皮。
味辛,性平。
活血,解毒,消肿。
骨折,骨结核,狂犬咬伤。
1、治骨折,山桐子根60-90g。捣烂,包于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2、治巴骨癀(骨结核),山桐子根60-90g。捣烂敷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3、治狂犬咬伤,山桐子内皮30-60g。煮糯米粥吃。(《贵州民间药物》)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绒毛野桐,别名黄白尼泊尔野桐《云南种子植物名录》。小乔木。幼枝、叶柄及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叶互生;叶柄长3-lOcm;叶片宽卵形或菱形,长l0-2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形或宽楔形,不分裂或先端3浅裂,全缘,幼叶被毛并略显红色,老叶上面无毛,下面密被淡黄褐色星状柔毛,并散生黄色腺点。花单性异株,为顶生总状花序;雄花序通常分枝呈圆锥状,长8-20cm;雌花序不分枝,较雄花序稍粗短;雄花疏生,花萼3裂,雄蕊多数;雌花密生,子房3室,偶有2-4室,密被星状毛,花柱3,偶有2或4。蒴果球形,直径约lcm,密被星状毛并有软刺,散生黄色腺点;种子球形,黑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坡阳性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1、《贵州民间药物》:“治骨折,狂犬咬伤,巴骨癀(骨结核)。”
2、《贵州草药》:“生新解毒。”
[1-2]
毛桐 Müll. Arg.)是大戟科野桐属植物。
小乔木或灌木,高2-4米;树皮褐色。叶互生,叶下面疏被星状粗毛;雌花序总状,不分枝。花期7-11月。…
石岩枫 Müll. Arg.)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有时藤本状,长可达13~19米。小枝有星状柔毛。…
白背叶Müll.Arg.)是大戟科、野桐属的小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先端骤尖或渐尖,…
鹧鸪茶,海南特产,叶圆味甘,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茶叶。…
粗糠柴 Müll. Arg.)是大戟科野桐属小乔木或灌木。…
白楸属于大戟科野桐属,是小乔木,成长时可高达5米。叶片大多为卵形,基部两个腺点分泌含糖的液体,…